第三章 飞行大队

发布时间:

2024-02-22 16:43

第一节 民航第12飞行大队

 

  民航第12飞行大队,原为民航北京管理局专业大队第1飞行中队,驻天津张贵庄机场。1963年民航总局决定,以民航北京专业大队飞行1中队为基础,建立民航第24大队,属民航北京管理局建制,归民航北京管理局直接领导。19663月,民航总局决定民航第24大队改名为民航第12飞行大队(以下简称为民航第12大队),并从驻地天津张贵庄机场调往民航哈尔滨马家沟机场。原驻民航哈尔滨马家沟机场的飞行3中队编为民航第12大队的一个飞行中队。民航第12大队属民航沈阳管理局建制,归民航沈阳管理局直接领导,由民航黑龙江省局代管。主要是担任黑龙江地区的通用航空生产飞行任务。19665月,民航第12大队的主要生产人员、飞机及地面设备等安全搬迁到民航哈尔滨马家沟机场。当时由于民航哈尔滨马家沟机场职工家属宿舍尚未建完,大队职工家属暂留住天津未搬迁。1967年下半年,大队职工家属全部搬迁到哈尔滨。

  1967年,民航第12大队拥有安—2型飞机23架,有职工180人。大队设4个飞行中队,1个机务中队。大队机关设政治处、管理股、航行室、保密室、医务室、报务组等7个单位。由民航黑龙江省局副局长曹世义兼任大队长,于海任副大队长,刘润良任大队政治委员。1968年“文化大革命”初期,大队领导干部全部被更换。王福俭任大队长,于延恩任副大队长,金载礼任大队政治委员,1969年,李国琳任大队副政委。

  19671972年,驻马家沟机场的民航第12大队共飞行17801小时,其中完成运输航空飞行为806小时,通用航空飞行16995小时。运输航空使用安—2型飞机飞省内两条地方航线,即哈尔滨——黑河、哈尔滨——依兰航线。

    民航第12大队于196719711972年相继发生过三起地面事故。1967年在天津张贵庄机场进行飞行训练时,运—58340号飞机因刹车失灵,在停机坪滑行时撞了运—58302号飞机,分别造成二等、三等地面事故;197154日,运—58338号飞机在吉林省通榆机场执行林化飞行任务时,因机场跑道翻浆,飞机滑行时机轮下陷,致使螺旋浆叶打地,造成三等地面事故;19726月,运—58300号飞机在黑龙江597农场执行农化作业任务时,因停机坪系留不牢,大风将飞机吹翻,造成三等地面事故。

  19729月,民航总局决定,民航第12大队从哈尔滨迁往吉林省长春二道河子机场,并决定将大队所属的飞行3中队和部分地勤人员仍留在哈尔滨马家沟机场。留在哈尔滨的空、地勤人员仍属民航第12大队建制,归大队直接领导。

第二节 民航第25飞行大队

  1978924日,中国民航第25飞行大队(以下简称民航第25大队)在民航哈尔滨马家沟机场成立,属民航沈阳管理局建制,由民航黑龙江省局领导。1980年,民航第25大队搬到民航哈尔滨阎家岗机场。

  民航第25大队,是由原民航第12大队驻哈尔滨马家沟机场的飞行3中队和部分机务人员扩编而成的飞行大队。1978年底,大队职工实际人数为127人,大队下设一个飞行中队,一个机务分队。大队机关设政治处、管理股等单位。大队有飞机13架,其中里—2型飞机2架、运—5型飞机9架、运—11型飞机2架。主要是担负黑龙江地区的通用航空飞行生产任务。至1985年,民航第25大队已发展为初具规模的综合性飞行大队。大队职工已增加到313人,其中空勤人员为130人,地勤机务人员为127人,其他人员为56人。大队下设3个飞行中队、1个机务中队。大队机关设政治处、办公室、财务科、劳资科、航行科、后勤科、安检室、工会等。大队各种类型飞机增加到22架,其中安—24型飞机1架、运—5型飞机9架、米—8型直升机6架、贝尔型直升机2架、里—2型飞机4架。

  民航第25大队成立之初,由董永昌任大队长,李占德任副大队长,刘志杰任政委。1981年增加副大队长张少顺,1982年增加副大队长刘启文、张东福,增加副政委冯秀和。1983年冯秀和任大队政委,并增加副大队长王永盛。1984年由李占德任大队长,张东福、王怀新任付大队长,冯秀和任大队政委。1987年冯秀和调到民航黑龙江省局工作后,由周占武任大队政委。1990年周占武调到省局工作以后,由宋炳礼任大队政委。1988年,李占德调离大队以后,由张东福任大队长。

    民航第25大队自成立到199012年间,共完成飞行作业小时47825小时,其中通用航空生产完成25876小时,运输航空完成21949小时。大队的通用航空生产任务主要有2项,一是每年在黑龙江大、小兴安岭进行航空护林、在黑龙江省林区进行航空播树种造林、航空防治林木病、虫害;二是使用运—5型飞机为农作物航空施肥、除草、灭虫、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和航空播种等。197910月,大队引进美国贝尔—212型直升机2架,当年投入航空护林飞行。1980年,引进苏联制米—8型直升机4架,以后又引进2架,分别投入航空护林和抢险救灾飞行任务。大队的运输航空飞行任务主要是使用里—2型、安—24型飞机,飞省内航线和部分国内航线。1983年以前,使用里—2型客机飞哈尔滨——佳木斯、哈尔滨——长春——沈阳2条航线。1985年,使用安—24型客机飞哈尔滨——长春——沈阳、哈尔滨——长春——大连、哈尔滨——佳木斯、哈尔滨——黑河4条航线。1986年,增加哈尔滨——牡丹江、哈尔滨——牡丹江——沈阳——北京航线。1988年,增加哈尔滨——沈阳——天津——郑州——武汉航线(于同年11月停航)。1990年,增加哈尔滨——沈阳——秦皇岛——青岛航线。民航第25大队成立时,航空运输航线只有2条,年运输飞行小时1651小时。至1990年,航空运输航线已发展到5条,运输飞行小时已达3400小时。民航第25大队在组建初期,发生过2起飞行事故。19781111日,运—58335号飞机在执行哈尔滨——沈阳——哈尔滨航线训练任务时,因飞机机翼结冰,起飞前未认真清除机翼冰雪,致使飞机起飞离地后,爬升无力,飞机发生抖动摇摆现象,机组要求返回本场,在飞机返场转弯时,由于飞机转弯坡度过大而失速,致使飞机在马家沟机场跑道西南端上空坠地,飞机坠毁,造成二等飞行事故,无人员伤亡。19791121日,里—2307号飞机在民航通辽机场由于随机机械员违反操作规定,顺侧风14米开车,致使飞机双发螺旋桨打地,造成三等地面事故。从此,大队从领导到群众,认真吸取教训,全体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认真贯彻执行“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的工作方针,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19801990年的11年间,全大队再未发生过任何等级事故,在安全飞行生产中做出了成绩,先后获得民航局颁发的一、二、三级安全飞行奖章的飞行员有49人。其中,通用航空飞行4000小时以上无事故,民航局授予一级安全飞行奖章的有3人,他们是于延恩、陈传印、王怀新;通用航空飞行3000小时以上无事故,民航局授予二级安全飞行奖章的有10人,他们是张少顺、王永盛、赵贵、孔祥瑜、王端炳、张东福、冯永琛、赵儒、梁智光、李云峰;通用航空飞行1000小时以上无事故,民航局授予三级安全飞行奖章的有36人。19885月,民航第25大队第1飞行中队荣获民航局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的“全国民航先进集体”光荣称号。19898月,民航第25大队副大队长王永盛荣获民航局授予的“全国民航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19865月,民航第25大队第1飞行中队队长孔祥瑜荣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劳动模范”光荣称号,19875月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8月,在大兴安岭林区灭火救灾中,荣立二等功,并获国务院授予的“抢险救灾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