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市政公用建设志(五)
发布时间:
2023-05-05 17:23
[RECORD: 51/120]
志书名: 哈尔滨市志 市政公用建设
篇名: 第三篇 园林绿化
章名: 第二章 绿 地
节名: 第二节 专用绿地
正文:
企事业单位绿地 20世纪初,中东铁路局所在地和哈铁工务段内建有数块绿地,哈尔滨
通风设备厂等数家工厂也零星建有小块绿地。30年代,自来水水源地已形成大片林带。哈西
变电所、铁路食品厂等工厂,部分行政单位和佛教寺院内也建有小片绿地。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后,随着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兴建,单位庭院绿地随之增加,到1966年,已建成1万
平方米以上绿地的单位有哈尔滨新型建筑材料厂、哈尔滨拖拉机配件厂、中国标准铅笔公司、
哈尔滨量具刃具厂、哈尔滨电机厂、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工程力学研究所、东北轻合金加
工厂、东安发动机制造厂、哈尔滨铁路医院、自来水公司供水三厂、黑龙江省兽医研究所、
沈阳军区后勤部物资站、东北林业大学实验林场、省展览馆、86001部队、哈尔滨副食品贸
易中心、哈尔滨市养老院、黑龙江新华印刷厂、哈尔滨制药总厂、省农业科学院、省测绘局、
轻工部糖业研究所、哈医大二院、哈铁氧气厂、哈尔滨卷烟厂、省军区第二干休所、省军区
红楼区、省军区粮店、六二七所、哈尔滨市胸外医院、化工总厂、哈一机厂、松江罐头厂、
哈重型机器厂、新生开关厂、哈铁印刷厂、建成机械厂、电碳厂、伟建厂、平房火车站、松
花江拖拉机厂、哈尔滨木器厂、正阳河木器厂、冶金机械厂等。"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市绿
地建设处于停滞状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企事业单位庭院绿地建设走上正轨,绿地
建设由厂前区进入生产区和生活区。许多新建企事业单位积极进行庭院绿化建设。1979---
1990年建成1万平方米以上绿地的单位有红旗机械铸造厂、省对外经贸厅汽车队、市第二医院、
市第五医院、化工四厂、省林业机械研究所、哈尔滨玻璃瓶厂、哈尔滨炼油厂、向阳山公墓、
省乳品开发中心、省军区第三干休所、化工仓库、哈尔滨第三工具厂、滨江石油站、哈尔滨
绝缘材料厂、锅炉厂、市武警支队、哈尔滨市少儿活动中心、哈尔滨第三发电厂、搪瓷厂、
第一专科医院等单位。到1990年,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建成机械厂、滨江石油站、东北轻
合金加工厂、哈尔滨轴承厂等工厂单位经过多年绿化改造,已实现庭院园林化。哈尔滨飞机
制造公司庭院绿地面积116.9公顷,绿化覆盖率46.5%,各种树木194445株,草坪100709
平方米,绿篱6200米,露地花卉18000平方米,花坛263个,温室1处,苗圃25公顷,被誉为
花园式工厂,连续多年被评为哈尔滨市绿化先进单位,全国环境优美工厂。建成机械厂绿地
面积10662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34%,树木3240株,绿篱1708米,花园1处,占地面积10092
平方米,园内建长廊1处,人工湖1个,凉亭3个,喷泉1个,花墙4个,塑像4组,假山1座,
1990年荣获省级绿化先进单位称号。滨江石油站绿地面积115000平方米,占可绿化面积的
92%。建有温室、塑料大棚、假山、垂直花架和长廊各1处,六角亭、喷水池各2个,园林雕塑
5组,花坛19个,活动中心游园2处,草花1000平方米,整个站区形成了园林式的大花园,在
全国石油战线绿化工作中名列榜首,是全市绿化标兵单位。东北轻合金加工厂绿地面积
834412平方米,占可绿化面积的83.6%,树木141689株,绿篱10000米,草坪60000平方米,栅
栏31993米,花坛200余个,小型公园2处,自然人工林带8处,温室560平方米,苗圃50000多
平方米,是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哈尔滨轴承厂绿地面积240772平方米,树木19102株,绿篱
2819米,栅栏3200米,连年被评为市绿化先进单位。1990年在摆盆花评比中,获市级一等奖,
五色草花坛被评为市二等奖。1990年全市企事业单位绿地912处,面积1202.8公顷。
校园绿地 20世纪初,市董事会花园(兆麟公园)右侧华俄二校(兆麟校),校园内栽
植树木,建有栅栏、花坛,是全市最早的校园绿地。民国初年,建新买卖街校园(邮政街与
夹树街中央)内,栽植树木、花卉。1918年,马家沟小学建校园绿地。1920年,中俄工业学
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前身)建成,校园内建数块窄小绿地。1930年,哈尔滨铁路卫生学校绿
地建成。30年代,哈尔滨医科大学校园绿地建成,面积40多公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7-1965年,注重大专院校庭院绿地建设,到1966年,达到1万平方米以上绿地的学校有哈
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农学院(今中医学院校园)、军事工程学院(今船舶学院)、黑龙江外
语专科学校(黑龙江大学)、东北林学院(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学校、中
共市委党校、哈尔滨冶金测量学校、省公交干部管理学院、省电子工业学校等。中小学校及
规模较小的中等学校也进行了庭院绿化。"文化大革命"中,校园绿地建设停滞。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市政府注重美化大、中、小学校校园,校园绿地面积随之增
加,新增的校园绿地达万米以上的学校有东北农学院、电工学院、省水利专科学校、哈尔滨
铁路局职工学校等。到1990年,经过多次绿化、改造,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
哈尔滨科技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中医学院、哈尔滨铁路局职工学校等已实现校园
园林化。哈尔滨工业大学绿地面积353233平方米,树木13326株,绿篱3600米,草坪7500平
方米,栅栏9187米,温室1处,五色草花坛、花坛73个,垂直长廊3处,假山1座,是省级绿
化先进单位;医科大学校园绿地面积12万平方米,树木6551株,温室130平方米,雕塑2座,
五色草立体花坛2个,到1990年全校绿化总投资额80万元,1987年在哈尔滨市绿化电视大奖
赛中被评为一等奖,是省级庭院绿化最佳单位;东北林业大学校园绿地面积20万平方米,树
木12286株,雕塑16座,喷泉2处,并建有凉亭、池沼等,是全国和省级绿化先进单位;黑龙
江省中医学院校园绿地面积179000平方米,树木4428株,绿篱790米,草坪720平方米,栅栏
2540米,葡萄园1处,药材园1处,是全国和省级绿化先进单位;哈尔滨铁路局职工学校绿地
面积10677平方米,绿化覆盖率为26.5%,各种树木950株,草坪2071平方米,花带17条,
面积455平方米,绿篱232米,栅栏551米,五色草花坛1处,雕塑1座,温室1个,是省级绿化
先进单位。
1990年全市校园绿地320处,面积240.9公顷。
居民区绿地 形成于20世纪初。当时,中东铁路局家属区在南岗区夹树街、花园街一带
建有数块居民区绿地。30年代,在道里区、南岗区日伪官吏住宅区也建有一些居民区绿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城乡头道街38号、民主五道街3号、买卖街6号等地有零星居民区绿
地。
1950-1965年,建成的居民区绿地在1000平方米以上的有哈尔滨铁路局家属区、森林调
查队大院、电表厂家属院、吉林街44号、科技大学家属院、糖业研究所家属院、省测绘局家
属院、哈制药厂家属院、电影机厂家属院、地德里街6号。"文化大革命"期间,居民区绿地
遭到破坏。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注重居民区绿地建设,新建成的居民区绿地在1000平方米以
上的有文昌街49号、汽轮机厂家属区、王兆新村小区、省农机研究所家属院、省林机研究所
家属院、量具厂家属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家属院、市安全厅家属院、安正街170-172号家属
区、正阳东街区(一、二、四、六街区)、电工仪表厂家属院、水泥厂小区、福利委居民区、
锅炉厂家属院、电工学院家属区、绝缘厂家属区、电机厂家属区、省建筑公司家属区、星光
厂家属区、忆香院居民区、省安装队家属区、送变电公司家属区、东北煤炭总公司家属院、
埃德蒙顿路五街区、安康小区、安化街76号、物资局家属院、松光新区院、三十六棚小区、
新乐小区、省民航家属院等。其中王兆新村小区绿地面积20549平方米,分25个绿化庭院,
树木2329株,绿篱3000米,栅栏5000米,石桌凳60套,假山5处,雕塑5座、棚架5处,花池
50个,是哈尔滨市小区绿化先进单位;东北煤炭总公司家属院绿地面积3100平方米,树木
1101棵,草坪2800平方米,绿篱450米,并建有儿童活动场、栅架、凉亭、雕塑、石桌等,
是省级庭院绿化先进单位;清明小区绿地是哈尔滨市小区配套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小区
分10个大院,绿地面积10000平方米,树木983株,绿篱259米,步道板1728平方米,栅栏
1500米,座椅25个,是哈尔滨小区绿化规范单位。
1990年全市居民区绿地462块,面积1017067平方米。
页码: 762-766
附件: @03XC001A.xml^XML
类别: 市政公用建设志
排序字段: 0762
[RECORD: 52/120]
志书名: 哈尔滨市志 市政公用建设
节名: 第三章 苗木园地
类别: 市政公用建设志
排序字段: 0766
[RECORD: 53/120]
志书名: 哈尔滨市志 市政公用建设
篇名: 第三篇 园林绿化
章名: 第三章 苗木园地
节名: 第一节 苗 圃
正文:
20世纪初,中东铁路附属地建有养树园1处,位于道里水道街(兆麟街)、商务街(上
游街)、树街(森林街)中间一带,面积13公顷,后随着城市建设而消失。1937年建成王兆
屯苗圃,面积21公顷,1940年达到46公顷。1948年,王兆屯苗圃改为东北农学院森林系植物
标本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1年建任家桥苗圃,面积20余公顷。1953年建花卉培植场,
面积1公顷。1955年建香坊苗圃,面积73公顷。1956年建太平果园,面积12公顷,同年建平
房苗圃和道里苗圃,占地面积分别为3公顷和69公顷。1958年建果树示范场和动力区东方红
苗圃,同年,在哈平公路4.5公里处建第一苗圃面积110公顷,任家桥苗圃改为黑龙江省植
物园,并在哈阿公路2.5公里处建道外苗圃。1959年道外区在江北又建一苗圃,面积68公顷。
1964年果树示范场改建为市第二苗圃,道外苗圃改为市第三苗圃。
“文化大革命”期间,苗圃建设遭到破坏。市第二苗圃下放南岗区管理,花卉培植场被
占用;香坊苗圃改成“五七”干校;太平果园果树大部死亡。“文化大革命”后期,苗圃的
苗木全部用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苗圃建设逐步走上正轨。1978年南岗苗圃改建为
学府公园,同时将东方红苗圃,改为市第三苗圃分圃。1985年市第三苗圃香坊分圃独立,改
为市第二苗圃。1989年太平苗圃改为新太平公园。到1990年,哈尔滨市管苗圃5个,种苗站1
个,总面积409公顷,苗木259万株。
页码: 767
附件: @03XC0017.xml^XML
类别: 市政公用建设志
排序字段: 0767
[RECORD: 54/120]
志书名: 哈尔滨市志 市政公用建设
篇名: 第三篇 园林绿化
章名: 第三章 苗木园地
节名: 第二节 花圃、草圃
正文:
一、花 圃
20世纪初,道里区新城大街(尚志大街)公立公园(兆麟公园)和养树园内各有一处花
窖养殖花卉,除供应公园、小花园绿化之外,并在市场出售。光绪三十三年(1901年)在道
里宽街(西十三道街)有售花亭1处。20年代,傅家甸(道外区)滨江公园建有温室养植花
卉。30年代在南岗花园街有同和发、东和发两个花店、内设温室培育花卉。1938年,道里公
园(兆麟公园)建有4栋大温室养植花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3年在南岗花园街
建花卉培植场,60年代初,被省档案馆占用。兆麟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文化公园等市
属公园内建有温室,为公园培育花卉和五色草。
1972年,在动力区哈平路建成哈尔滨市花圃,面积4公顷,建有1000平方米的生产温室,
并备有运输、灌溉设备,所产花苗供全市绿化用。花圃还担负火车站广场、西大直街广场等
处的立体花坛栽植抚育和管理任务。80年代后,花圃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由生产型变
为生产经营型,由靠国家投资变为补差单位,年产五色草150万株,露地草花和宿根花15万
株,木本盆花5000盆,盆景600盆。在1989年第三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上,由市园林设计室张
登奎设计的五色草花坛"群芳荟萃"获一等奖;在第二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会上,花圃许志杰
设计的"松江秋色"获三等奖;1990年全国首届插花艺术展览,花圃集体创作的"松江秋夜"和
"篱笆"获优秀奖并获布展三等奖。
二、草 圃
哈尔滨市草坪用草,几十年中一直在公园温室、苗圃以及种苗站培育,直到1987年学府
公园改为哈尔滨市草圃后,才形成专门培植草坪用草的草圃。该圃面积39.5公顷,有温室2
栋。
草圃主要繁殖草坪草和露地草花,建圃后已引种草坪草20多个品种,繁殖北国绿、早熟
禾、剪股颖、白三叶等草坪草12公顷;种植露地草花近百个品种。每年可为城市美化提供花
卉20万株。1990年,增添了新喷灌设备,并培植了樟子松、落叶松、云杉等成株树以及水腊、
白榆、垂柳等苗木10余公顷,10多万株。
页码: 769-770
类别: 市政公用建设志
排序字段: 0769
[RECORD: 55/120]
志书名: 哈尔滨市志 市政公用建设
节名: 第四章 绿化、彩化
类别: 市政公用建设志
排序字段: 0770A
[RECORD: 56/120]
志书名: 哈尔滨市志 市政公用建设
篇名: 第三篇 园林绿化
章名: 第四章 绿化、彩化
节名: 第一节 树 木
正文:
20世纪初,哈尔滨市区绿化树种除本地杨、柳、榆、松、糖槭树外,还外引了洋丁香、
德国赤松、美国花曲柳、西伯利亚赤杨等树种,主要绿化公园、街路、绿地和公共场所。30
年代,引进朝鲜连翘、蒙古柞、朝鲜核桃等树种,城区绿化有所发展。1939年,全市有行道
树23242株,绿化树种72种。其中乔木有:落叶松、红松、德国赤松、黑松、油松、鱼鳞松、
冷杉、云杉、杜松、榆树、杨、银白杨、白杨、美国白杨、毛白杨、朝鲜杨、柳、垂柳、钻
天杨、美国花曲柳、水曲柳、黄波萝、椴树、满洲椴、白桦、赤杨、蒙古柞、糖槭、花曲柳;
灌木有:丁香、暴马子、朝鲜连翘、满洲连翘、卫茅、水蜡、桃叶卫茅、美国葡萄、山葡萄、
迎春、连翘、胡枝子、榛子、接骨木、山梅花、柽柳、小蘖、朝鲜核桃、满洲核桃、欧李、
桃红、刺玫、梨、山楂、花楸、李子、美国李子、山杏、苹果、山苹果、山梨、朝鲜山樱、
樱桃。
1950年,市区主要街路开始绿化,并对扩建、改建和新建公园植树绿化。从1953年开始,
利用近十年时间营造了6公里林带,即哈平公路林带、九三五林带、科技大学林带、哈尔滨
敬老院林带,成活率不足20%。1958年,辟建黑龙江省植物园,科技人员积极开展科研活动,
从东北林区移入乔灌木树种500余种,筛选符合哈尔滨市的绿化树种。同年开始,重点绿化
了一、二类街路。1960年,完成对兆麟街、中央大街、尚志大街、新阳路、中山路、红军街、
奋斗路、和平路、一曼街、东大直街等重点街路的植树绿化。1965年,按照"街道树整齐划
一,"坚持同树种、同年龄、同距离"绿化方针,把南岗区文政街做为"三同"样板,对其它街
道行道树进行更新。1967年,市区实有树木245.7万株,其中行道树6.4万株。"文化大革
命"后期,开始一般街路绿化。1973年,省政府提倡种植杨树,在中山路中段、和平路西段
等街道改种杨树。70年代后期,由于解放初期种植的杨树进入老龄期,大量结籽飞絮,影响
环境,行道树改以垂柳代替杨树。1979年开始,先后对学府路、公滨路、友谊路、红旗大街、
城乡路、先锋路等进行多层次绿化、彩化,栽植云杉、茶条槭、金老梅等新树种。1981年,
随着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全民的绿化意识,每年约有132万人参加义务植树,
对公园、绿地进行绿化。1981-1990年营建青年林、三八林、民兵林、爱国林、老干部传统
林、红领巾林等各种纪念林1354公顷,植纪念树200余万株。1987年红旗桥、进乡桥、松花
江公路大桥桥头及共乐街,河图街等实施绿化配套工程,植树近5000株,达到了"针阔搭配、
乔灌结合、四季有青、剪型树配植合理"的绿化效果。1987-1989年在沿江一条线的顾乡大坝、
化工堤、阿什河堤、太平东大坝植树12万株,在外环北路植树3621株。到1990年,哈尔滨市
区树木共326.8万株,其中已绿化街道921条,491124米,行道树17万株,市区道路绿化覆
盖面积594公顷,绿化树种152种,乔木77种,灌木75种。乔木中针叶乔木有:樟子松、红松、
黑皮松、鱼鳞松、青杆、沙松、臭松、赤松、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杜松、高山桧、沙
地柏、天山爬地柏、侧柏、桧柏、偃松、紫杉、日本落叶松、华北落叶松;阔叶乔木有:旱
柳、垂柳、龙爪柳、馒头柳、白桦、黑桦、枫桦、毛赤杨、梓树、东北杏、山杏、稠李、山
桃稠李、京桃、李子、山里红、山丁子、山梨、花楸、胡桃楸、小叶杨、加拿大杨、小黑杨、
新疆杨、箭杆杨、斯大林工作者杨、中东杨、山皂角、紫椴、糖椴、柞树、枫杨、裂叶榆、
茶条槭、糖槭、色木槭、青楷槭、拧筋槭、水曲柳、花楷槭、美国花曲柳、柽柳、大青杨、
香杨、黑杨、山杨、北京杨、白城2号。灌木中有:山梅花、太平花、香茶子、毛果绣线
菊、土庄绣线菊、日本绣线菊、柳叶绣线菊、三裂绣线菊、乌苏里绣线菊、东北溲疏、东北
珍珠梅、枫箱果、光萼溲疏、黄刺梅、重瓣黄刺梅、长白茶子、兴安、玫瑰、兴安刺梅、
金老梅、银老梅、毛樱桃、欧李、榆叶梅、重瓣榆叶梅、麻叶绣线菊、大叶小蘖、细叶小蘖、
紫叶小蘖、紫穗槐、胡枝子、树锦鸡儿、金雀锦鸡儿、小叶锦鸡儿、叶底珠、东北扁核木、
桃叶卫矛、卫矛、文冠果、鼠李、红瑞木、偃伏来木、兴安杜鹃、紫丁香、北京丁香、小叶
丁香、红丁香、暴马子丁香、重瓣洋丁香、连翘、东北连翘、水腊、白丁香、枸杞、鸡树条
荚迷、暖木条荚迷、接骨木、东北接骨木、毛接骨、锦带花、四季锦带花、金银忍冬、秦岭
忍冬、忍冬、黄花忍冬、省沽油、天女木兰、百里香、木绣球。
哈尔滨市区绿化树种,榆树和丁香占有主要位置,榆树占20-30%,丁香在灌木树种中
占50%以上。
榆树 榆树在哈尔滨未建埠前属自然林木存在。香坊公园、哈尔滨铁路医院院内、兆麟
公园以及儿童公园等地至今散落着近百棵百年以上的野生榆树,主要品种是家榆。19世纪末,
哈尔滨开始城市建设,榆树是主要绿化树种之一。据《哈尔滨特别市市政概要》记载,1935
年,哈尔滨市区共有榆树8402株,占全市树木总数的32.6%。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榆树大
量减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城市绿化的发展,榆树数量不断增加,并引进了欧洲
白榆、黑榆及园冠榆等品种,培育出哈尔滨榆、下垂榆等新品种。50-60年代,榆树被大量
用做园林植物造型材料,修剪成高、中、矮型绿篱以及大型的观赏植物造型和盆景。中共十
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兆麟公园、斯大林公园、太阳岛风景区,中、幼令榆树成为孔雀、龙、
大象、小鹿等动物造型的主要树材;在奋斗路、大庆路等许多街道,多以榆树做行道树。据
1990年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榆树调查组统计,全市有野生榆树6种,5个变种,引进栽培品种3
种,其中发现1个新种哈尔滨榆,1个新变型下垂榆,1个新变种光果黄榆。榆树分布最广,
种群最大,数量最多的是家榆,其次是黄榆、光叶春榆。榆树品种动力区较多,但树令较小,
南岗次之,而树龄较大。1990年,全市有榆树432798株,占全市树木的15%,在公共绿化中,
占31.4%,榆树是哈尔滨绿化的主要骨干树种。
丁香 丁香原为黑龙江乡土树种,成片种植起源于19世纪末,品种多为洋丁香,由欧洲
侨民引入。和平宾馆庭院一株洋丁香已逾百载,复地面积达数十平方米,株高4-5米,径
粗13-16厘米。20年代,洋丁香已在公园、小花园和庭院内大片种植。30年代,朝鲜丁香、
华北丁香从辽宁一带传入。哈尔滨现存最老的一株华北丁香在南岗幼儿园内,1935年栽植。
现存最老的一株暴马子丁香在兆麟公园内,由日本技术人员从黑龙江东部山区引入。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繁殖的丁香均采自和平宾馆、南岗幼儿园、兆麟公园。50年代,B.SKBOPOP
曾在东北林学院林场(动物园)举办过丁香花展览。60年代丁香逐渐在工厂、学校等单位庭
院内大量推广种植。70年代,市第三苗圃从北京引入种籽繁殖出北京丁香,在公园、绿地、
庭院内均有种植。第一苗圃引入东北乡土树种红丁香,但因其花具女贞臭味而被淘汰。1981
年以来,街道进行多层次立体绿化、彩化,在100多条街道上种植了丁香。1983年黑龙江省
中医学院中药系王迪等同志从药用角度对丁香进行调查,省内共有7个种,3个变种。洋丁香、
华北丁香的叶子含有3-4一二羟基苯乙醇等6种单体,是一种广泛性抗菌体。1984年周以良
教授对黑龙江丁香属科进行研究,提出黑龙江省共有丁香10个种,3个变种,10个变型。1985
年省植物园从北京引入小叶丁香。1987年丁香成为沿江一条线绿化工程中主要绿化树种之一。
1988年4月,市人大常委会确定丁香为哈尔滨市市花。1990年,哈尔滨园林科学研究所丁香
调查组统计,全市共有丁香11个品种,即暴马子丁香、北京丁香、洋丁香、华北紫丁香(分
白花华北丁香)、朝鲜丁香(分白花朝鲜丁香和长管朝鲜丁香)、关东丁香、小叶丁香、辽
东丁香、红丁香、什锦丁香(仅在江北工人疗养院存活一株,来源不详)、裂叶丁香。哈尔
滨丁香绝大多数是洋丁香、朝鲜丁香和华北丁香,丁香占全市绿化树木总数6.4%,仅次于
杨、柳、榆树,居第四位,在灌木树种中居首位,每2株灌木中即有1株丁香,是灌木部基调
树种。
页码: 770-777
附件: @03XC001B.xml^XML;
@03XC001C.xml^XML
类别: 市政公用建设志
排序字段: 0770B
[RECORD: 57/120]
志书名: 哈尔滨市志 市政公用建设
篇名: 第三篇 园林绿化
章名: 第四章 绿化、彩化
节名: 第二节 花 卉
正文:
哈尔滨花卉多为引进栽种。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东铁路建设,大量欧洲侨民涌入
哈尔滨,随之引进了大量花卉品种;中国地方官员、商人也从关内引进了多种花卉装点居室
和庭院。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宽街小花园建有售花亭1处,全市公园、绿地、单位
庭院已开始小面积栽花。1914年,董事会花园(兆麟公园)花窖培育花卉。30年代,南岗区
花园街有同和发和东和发两家花店,主要培育温室花卉,品种百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3年南岗区花园街建哈尔滨市花卉培植场,城市彩化面积逐
年增加。1960年,花卉品种已达430个,温室花卉365种,其中温室木本花卉有:苏铁、银杏、
雪松、白皮松、五针松、马尾松、油松、黑松、侧柏、千头柏、云片柏、孔雀柏、花柏、绒
柏、桧柏、球柏、龙柏、偃柏、园柏、塔柏、四季松、水杉、柳杉、南洋杉、罗汉松、竹柏、
紫杉、金栗兰、鸡爪柏、香柏、橡皮树、小叶橡皮树、无花果、菩提树、扁竹蓼、紫花、三
角花、红花三角花、粉花三角花、白花三角花、阔叶十大功劳、南天竹、紫玉兰、白兰花、
白兰、黄兰、广玉兰、夜合花、含笑、腊梅、月桂、夜丁香、枇杷果、贴梗海棠、海棠花、
金丝海棠、苹果类、沙果类、葡萄类、西府海棠、茶叶海棠、蔷薇、月季、毛桃、碧桃、榆
叶梅、重瓣榆叶梅、甜樱桃、七叶树、杜鹃、青紫木、五角枫、三角枫、红枫、细叶枫、凤
尾枫、鸡爪枫、胡秃子、夹竹桃、白夹竹桃、黄夹竹桃、黄蝉、金丝桃、长春花、万字茉莉、
合欢、紫藤、象牙红、紫荆、九里香、四季桔、扁桔、塔桔、粘桔、金枣、金钱桔、无核桔、
佛手、金桔、香缘、海桐、代代桔、柠檬、米兰、香椿、变叶木、豆瓣黄杨、雀舌黄杨、雌
杨、锦熟黄杨、长春藤、扶桑、吊灯花冬珊瑚、五色梅、黄花五色梅、假叶树、果豆树、曼
陀罗、兰雪花、花椒、棉榆、麻黄木、法国冬青、东瀛珊瑚、铁壶、南桉、银桦、杏梅、木
乡球、朱蕉、红朱蕉、千年木、丝兰、石楠、木八宝、铁箭、人心果、紫薇、香水草。温室
草本花卉有:菊花、早菊、瓜叶菊、蒲苞花、雏菊、土三七、四季报春、小叶樱草、龟背竹、
马蹄莲、花叶芋、毒芋、海芋、四季海棠、红花秋海棠、葡萄秋海棠、毛叶秋海棠、猪耳秋
海棠、蟆叶秋海棠、斑叶秋海棠、亮叶秋海棠、鹿角羊齿、蜈公草、铁线蕨、鸡瓜蕨、铁叶
蕨、荷花、睡莲、碗莲、水塔花、垂丝海棠、天竺葵、大花天竺葵、香叶天竺葵、花叶天竺
葵、质叶天竺葵、蹄纹天竺葵、紫罗兰、景天、燕子掌、石莲花、毛叶石莲花、玉米草、大
叶莲花掌、落地生根、棒叶落地生根、垂盆草、佛早草、虎耳草、小菖兰、文殊兰、红花文
殊兰、网球花、沿阶草、仙人龙骨、百子莲、百枝莲、大花君子兰、垂笑君子兰、万年青、
金边万年青、虎眼万年青、红花酢浆草、小红花酢浆草、石蒜、霸王鞭珊瑚掌、麒麟掌、千
岁兰、短叶千岁兰、金边千岁兰、鹿角掌、报岁兰、箭兰、春兰、蕙兰、建兰、台兰、寒兰、
吊兰、金心吊兰、金边吊兰、西蕃莲、雪叶莲、冷水花、火绒子、彩叶草、紫鹅绒、旱伞草、
苏氏凤仙、何氏凤仙、仙客来,香艾、玉簪、紫萼玉簪、布袋兰、印度兰、鱼仔兰、蜘蛛抱
蛋、十二卷、沙鱼掌、鹤望兰、鹤顶兰、红花石蒜、奇唇兰、韭兰、天门冬、文竹、非洲菊、
龙舌兰、金边龙舌兰、鬼脚掌、蓬莱松、大岩桐、白花紫露草、紫鸭践草、吊竹梅紫露草、
蚌花、蜘蛛兰、鸢尾、玉蝉花、巴蕉、香蕉、仙人掌、日月掌、白毛掌、黄毛掌、叶仙人掌、
芦荟、花叶芦荟、蟹爪、昙花、令箭荷花、仙人山、倒挂仙人鞭、叶仙人棒、短仙人棒、三
棱、四棱、绯牡丹、鹿角柱、山影掌、量天尺、仙人球、黄毛狮子、金虎、仙人笔、仙人指、
吊金钱、仙人境、马齿叶景天。露地花卉65种,有:三色堇、翠菊、金笺菊、紫罗兰、串红、
凤仙花、波斯菊、万寿菊、矢车菊、百日草、金鱼草、月见草、高雪轮、短雪轮、福录考、
半枝莲、桂园菊、美女樱、鸡冠花、千日红、紫茉莉、蛇目菊、虞美人、牵牛花、鸟罗、红
花看豆、香雪球、雁来红、醉蝶花、麦杆菊、地肤、毛地黄、羽衣苷兰、石竹花、天人菊、
黑心菊、小叶红、大叶红、黑草、花葵、锦葵、蜀葵、观赏辣椒、观赏茄子、旱金莲、向日
葵、黄金葵、朱唇、一点缨、芍、荷苞牡丹、萱草、马蔺、桔梗、射干、肥皂草、大丽花、
美人蕉、唐菖蒲、卷丹百合、菊芋、蕉藕、凤眼莲、干屈菜、雨久花。
"文化大革命"期间,养花种花被视为"封、资、修",花卉品种一度减少。1975年,全市
花卉品种376种,比1960年减少54个。其中温室木本花卉减少的有塔柏、粉花三角花、白花
三角花、阔叶十大功劳、黄兰、腊梅、金丝海棠、苹果类、沙果类、西府海棠、细叶枫、佛
手;草本花卉减少的有早菊、花叶芋、红花秋海棠、草牡丹、寒山等23种。80年代,开展群
众性彩化运动,单位庭院、居民区庭院彩化面积明显增加,花卉品种选择适合大面积栽植的
品种和观赏价值高的品种,到1985年,花卉品种较70年代有很大的变化,减少48个,增加34
个,总数为362个。减少的温室木本花卉有偃柏、园柏、香柏、小叶橡皮树、菩堤树、茶叶
海棠、金桔、香椿、吊灯花、灯笼、扶桑等36种;减少的温室草本花卉有小花樱草、毛叶秋
海棠、猪耳秋海棠、马齿叶景天、小菖兰等12种。增加的温室木本花卉品种有花叶橡皮树;
草本花卉有花叶冬青、黄兰;增加的露地花卉品种有细叶美女、矮牵牛、千日红、大花亚麻、
山字草、紫花地丁、山梗茶、草鞭蓉、玉竹等31种。1986年全市彩化由单位、校院、工厂门
前发展到生产区、生活区,并在防洪纪念塔、新阳广场、市政府广场、火车站前广场等公共
场所摆放盆花2万盆。1990年,引种野生花卉发展到130多种,许多野生花卉如萱草、长白鸢
尾、射干、紫花、鸢尾、野草莓、白花三叶草已用于花坛中;引进品种波斯菊、金鱼草、孔
雀草、翠菊、矮牵牛、小丽花开始广泛培育。至1990年底全市共有花卉品种398个,总数比
1985年增加了36个,其中温室木本花卉减少的有竹柏、金栗兰、夜合花、黄蝉、万字茉莉、
紫荆、炮仗花等10种;温室草本花卉减少的有布袋兰、蓬莱松、蚌花3种;露地花卉减少的
有花菱草、贝壳花、龙胆、铃兰、柳兰等10种。与此同时增加了59个品种,其中温室木本花
卉有塔柏、茶梅、千年木、紫薇、榕树、冰雪长春藤、大叶一品红、变叶木、金边瑞香等24
种;草本花卉有花叶芋、碗莲、松叶菊、玉米草、绿萝、红点草、孔雀竹芋等31种;露地花
卉有假龙头、大花萱草、荇菜、荷花4种。
随着花卉的发展,彩化面积不断增加,80年代,以街道办事处为基础,国营大厂为骨干,
专群结合的彩化运动蓬勃发展,相继出现了"花园式"工厂、"花园式"院校和"花园式"居民庭
院。
页码: 777-780
附件: @03XC001D.doc^WORD
类别: 市政公用建设志
排序字段: 0777
[RECORD: 58/120]
志书名: 哈尔滨市志 市政公用建设
篇名: 第三篇 园林绿化
章名: 第四章 绿化、彩化
节名: 第三节 花 坛
正文: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东铁路局附属地公园、官邸、外侨私宅和傅家店一带私人住宅院
建有零星草花坛。其后随着俄国人不断涌入,开始培植绿草、黑草、白草、大叶红、小叶红
五色草,修砌五色草龟背式平面花坛。1924年在滨江公园(靖宇公园)内,用五色草栽成"
滨江公园"四字,是哈尔滨最早的文字花坛。兆麟公园大门内径道左右用土堆成二狮形为卧
狮方醒,周身用五色草栽成纹理,花墩则绘成图案画,它是哈尔滨立体五色草花坛的雏形。
30年代,一些单位、工厂、庭院开始绿化,庭院门前花坛逐渐增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市花坛建设有了较大发展,单位庭院门前花坛得到普及,园
艺水平进一步提高。1955年,市园林绿化科技人员在儿童公园大门内设计修建了全市第一座
立体五色草花坛。花坛以木制构架做成花瓶骨架,外绕草把,内填马粪,植五色草人工浇水,
这是欧洲园林技术同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结合、五色草和造型艺术的结合。1975年市园林处
技术人员冯美瑞对哈尔滨市五色草花坛进行研究后,撰写了《五色草花坛设计施工技术》论
文。1978年,市区五色草花坛已由平面型发展为园型、方型、矩型、带型、椭园形花坛群。
东北农学院等单位庭院门口广场,公园入口广场等地,分布着较多的平面五色草花坛群;斯
大林公园防洪纪念塔下建半圆形带状五色草花坛。立体五色草花坛造型除蓝花、花瓶、日规、
钟表、日历、孔雀开屏外,还创作了具有民族风格的"花塔"、"星星火炬"、"金龙蟠玉柱"等
巨型立体花坛。1981年,开展全民绿化活动以来,花坛建设由街头、单位、庭院门前发展到
生产区、居民区。1984年,站前广场的"孔雀开展"立体五色草花坛,工艺已从木结构发展到
钢筋结构。1986年,在斯大林公园建"万象更新"立体花坛,由4只小象组成的花坛以佛甲草
为主,花篮则以小叶红为主,配以莲花掌,格调清新、欢快,获五色草花坛竞赛一等奖。
1987年,市属公园共栽植五色草花坛25个,其中立体花坛由原来的3个增加到6个。1988年,"
金龙蟠玉柱"五色草立体花坛高6.8米共用五色草10万株。造型典雅、秀丽,具有浓郁的民
族风格。同年,在斯大林公园建"双龙斗"立体五色草花坛,在动物园建"鹿献三宝",在文化
公园建"文化恋",在兆麟公园建"音乐之乡"等五色草花坛,为公园增添了美景。1989年,新
阳广场绿地改造,建"欧式花篮",共用五色草11万株。花篮以小叶红为主,配以白草和莲花
掌,花篮中心是450盆盛开的鲜花,具有典型的欧式园艺风格。此外,在中山路建"中国植树
节"立体花坛,花坛中针叶树用佛甲草装饰,阔叶树用小叶红组成,园环以小叶红、佛甲草
为主,园环中线,饰以莲花掌,底座是传统的园型星角类五色草花坛。1990年,在斯大林公
园建"北国明珠",座基用小叶红装饰,佛甲草组成"北国"二字,园环下饰波纹、麦穗,"明
珠"以小叶红装饰,上方有4只展翅的天鹅。整个花坛线条简洁、明快,具有现代派风格。哈
尔滨市的立体花坛,造型新颖,艺术性强,受到广大群众和国内外园艺界好评。1990年,全
市花坛共2600余个,其中单位庭院草花花坛2277个,五色草花坛79个。
页码: 780-781
类别: 市政公用建设志
排序字段: 0780
[RECORD: 59/120]
志书名: 哈尔滨市志 市政公用建设
篇名: 第三篇 园林绿化
章名: 第四章 绿化、彩化
节名: 第四节 雕 塑
正文: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埠头区马街(东风街)16号楼(省黄金工业物资供销公司办公
楼)墙面立柱两旁建有4个古代武士石雕塑像,手持盾牌、标枪、刚健魁梧,是哈市最早的
建筑雕塑。宣统二年(1910年)俄国建筑师在道里中央大街1座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大楼(外
文书店)二楼墙面,塑造男女各一奴隶雕塑。此后,在道里、南岗区一些欧式建筑上,出现
了许多艺术雕塑。园林雕塑始于30年代。1938年日本人在江畔公园(斯大林公园)建造"白
熊"、"游泳少女"等4个石像和一些混凝土塑像;在南岗区松花江街心小公园内建造一座雕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8年,修建防洪纪念塔的同时,在松花江畔通江街口,设置
了由鲁迅美术学院设计雕塑的"伏龙泉"雕塑。雕塑是一力士赤手伏苍龙,寓意哈尔滨人民制
服肆虐洪水,战胜自然灾害的伟大力量。1963年哈尔滨市青年宫落成,在门前广场安设了由
中央美术学院苏辉雕塑的"天鹅展翅",扑翼昂首向天歌的天鹅,象征着哈尔滨的美好未来。
同年5月,斯大林公园安设了冯和雕塑的"小鹿"、张德蒂雕塑的"三少年"以及"起步"、"手风
琴手"、"小画家"、"小憩"等11件作品。这些雕塑是中央美术学院附设雕塑工厂精工制作的。
"小鹿"、"少年"、"起步"等雕塑题材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文化大革命"期间,市外文书店
二楼墙面的奴隶雕塑,省黄金工业公司大楼武士像及松花江畔"伏龙泉"雕塑等被毁。这一时
期主要是雕塑领袖人物塑像。哈尔滨铁路局庭院广场,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园广场等均设有巨
大的毛泽东塑像,为哈尔滨留下深深的时代烙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美化厂区庭院、校园、居民区环境,除栽植树木花草安设
亭廊、喷泉外,还安置了许多雕塑作品。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门前的"晨读",花园宾馆
院内的"红罗女",既美化了环境又与单位工作性质相和谐,堪称艺术佳作。1981年,修复了
"伏龙泉"雕塑和外文书店二楼墙面的男女奴隶雕塑。1986年,为纪念赵一曼烈士,一曼绿地
扩建为一曼游园,由杨世昌设计雕塑了赵一曼烈士铜像,安放在大理石座基上。铜像飘洒的
短发,刚毅的神情,表现出抗日志士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慨。1989年10月26日,为庆祝首届
环卫工人节,由杨世昌设计,王人生题词的"城市美容师"雕塑安置在道里区斜角街绿地内,
塑像为年轻的女清洁工人,手执扫帚,面迎朝晖。这期间,王松引雕塑的"跳水",栾修平的
"沙滩热情",吴乃光的"浪花里飞出"、"春归雁"、"泳",李向平的"夏日"、"驰",杨世昌的
"丰收",先后在松花江畔落成;关喜林的"芽"与"夺"在九站公园落成,这些作品充满了现代
感。江畔雕塑已成为哈尔滨园林的一大特色。
1990年,哈尔滨市共有雕塑357座,其中园林雕塑75座,单位庭院雕塑282座。
页码: 781-782
类别: 市政公用建设志
排序字段: 0781
[RECORD: 60/120]
志书名: 哈尔滨市志 市政公用建设
篇名: 第三篇 园林绿化
章名: 第四章 绿化、彩化
节名: 第五节 古树名木
正文:
哈尔滨市的古树,多为建埠前自然生长,主要集中于哈尔滨铁路医院院内,香坊公园和
兆麟公园内。
1983年6月10日,市政府在组织园林部门和有关专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公布全市首批
一级古树名木47株。1984年9月5日,市园林部门确定第二批一级古树名木95株,树种有榆树、
钻天杨、胡桃楸、水曲柳、黄菠萝、糖槭等。哈尔滨的古树多为榆树。榆树冬季耐寒,根深
抗风,抗病力强,是长寿树种,全市百年以上的榆树在哈尔滨铁路医院院内有14株,香坊公
园内有12株,儿童医院院内有7株;其余散落在市区各处,共104株,其中最古老的一株在平
房公园内,树龄307年,胸径150厘米,树冠直径25米。市区内百年以上的古树除榆树外,还
有胡桃楸、黄菠萝和水曲柳各1株,其中胡桃楸树龄105年,黄菠萝生长在儿童公园内,水曲
柳生长在车辆厂院内。列为一级古树名木的还有29株钻天杨和1株糖槭,钻天杨的树龄在30-
50年之间;糖槭树树龄50年,胸径100厘米。杨树、糖槭树在哈尔滨市生长寿命较短,因此
这29株钻天杨和1株糖槭也被列为稀有树木加以管理。生长在公共区域的一级古树名木由园
林处和风景区管理;生长在单位庭院的树木由所在单位管理,园林部门进行监督和技术指导。
所有古树名木均由所在区登记造册挂牌,市园林部门建档,报省建委备案。1990年,全市有
古树名木142株。
页码: 782-789
附件: @03XC0018.xml^XML
类别: 市政公用建设志
排序字段: 0782
[RECORD: 61/120]
志书名: 哈尔滨市志 市政公用建设
篇名: 第四篇 太阳岛风景区
节名: 第四篇 太阳岛风景区
正文:
太阳岛原是松花江哈尔滨段北岸的江心岛。据1930年版《吉林新志》记载:"正阳河口
之东西,江心各有沙洲一,西曰西夹心滩,东曰东夹心滩"。早期把西夹心滩,称为十字岛
(俗称老头夹信子);把东夹心滩,称为太阳岛。当时太阳岛是一个长0.75公里的狭长岛
屿,后几经洪水侵吞,逐渐移向北岸沙滩,岛屿地形已基本消失。
清代,太阳岛由黑龙江呼兰副都统管辖。当时,这里盛产贡珠、贡鱼,曾被清庭封禁
200余年。
中东铁路通车后,太阳岛成为俄国侨民消闲之处。同时,与太阳岛相邻的平民船坞一带
也成为劳动人民借以谋生的场所。1916年,俄国人在太阳岛修建公园极乐村("青年之家"址)。
1922年4月,中东铁路局在太阳岛修建疗养院。1924年,俄国东正教会在平民船坞修建圣尼古
拉教堂,1928年建成("文化大革命"中被毁)。1926年,俄国人别兹也夫在太阳岛建起民娘
久尔俄式餐馆(太阳岛餐厅)。1929年,平民船坞一带有俄国居民200余户。此时,岛上建
起不少俄式别墅,沿江避暑、野浴、商业等服务设施也相继形成。
1932年哈尔滨沦陷后,太阳岛成为抗日战士开展革命活动的场所。抗日英雄赵一曼、赵
尚志等都在这里开展过革命活动。1932年夏,特大洪水将太阳岛淹没冲毁,沿江一带服务设
施也多被洪水荡涤。洪水过后,为了控制松花江江道北移,日伪政权在太阳岛南岸修建护岸、
丁字坝。在太阳岛上重新修建了浴场和避暑场所,开辟休憩地。1937年,日本开拓团进驻太
阳岛,曾计划开发呼家街、三道岗,但因洪水泛滥,计划未能实现。同年,由松浦变电所向
太阳岛架设输电线路。1939年,修建警备路。1941年极乐村改为清风乡。
1946-1958年,太阳岛地区隶属哈尔滨市松浦区,岛上划分平原村和上坞村两个行政小
村。1946年7月,哈尔滨进步青年在江北太阳岛创办了"青年之家"。1953年,哈尔滨市人民
政府决定将太阳岛建成疗养区,陆续建成一些疗养院所。1954年,设立休养区管理所(1959
年撤销),同年,开始修筑环岛围堤。1956年动迁了围堤以内、警备路以北的居民住户。
1958年,正式成立太阳岛公园。同年底,太阳岛风景区划归道里区管辖。1964年,恢复成
立"哈尔滨市太阳岛风景区管理所",与道里区人民公社太阳岛分社合署办公。
"文化大革命"中,太阳岛被批判为"封、资、修"场所而遭到破坏,不少疗养院所停办,
大量居民迁入太阳岛。1968年,太阳岛风景区管理所被撤销。1977年,市革委重新对太阳岛
风景区进行规划。当时规划面积为1260公顷,划分为公园区、疗养区、上坞区、堤外区、锦
江旅游区、野浴区6个功能区域。重点规划野浴区。同时,规划建设"水阁云天"、"清泉飞瀑"、
"荷香鱼跃"、"绿野繁花"、"红塔入云"、"长廊松涛"、"十里长堤"、"日能香厨"、"白沙
碧水"、"公园大门"十大景观,为后期建设奠定了基础。1980年,哈尔滨市太阳岛规划建设
委员会和哈尔滨市太阳岛风景区管理处成立后,作为市政府的职能机构,负责风景区统一规
划、建设和管理。1980-1982年,重新修订太阳岛建设规划,提出以保持自然景观为主,适
当配合人工造景,逐步把太阳岛建成一个功能分区明确、地方色彩浓厚、建筑风格独特、风
景秀丽别致、服务设施完善、舒展大方、郁郁葱葱的综合性风景区。规划面积3800公顷,划
分为公园区、植物园区、锦江公园区、野浴区、动物驯化区、服务区、上坞别墅区、阳明滩
狩猎区、古兰滩疗养区等10个景区。重点开发锦江公园区和植物园区。1982年开始,省、市
政府连续增加投资,加快了太阳岛的建设步伐,先后建成"水阁云天"、"太阳山"、"太阳湖"
和"荷花湖",完善了公园道路和排水设施;建成"沿江风景线",兴建了"金河水榭",形成服
务区的道路、排水网络,发展了商业服务业,增加环境卫生和游艺设施,动迁了服务区内的
居民。1984年,太阳岛风景区管理处重新修订规划,将"植物园"改为"森林公园"、"动物驯
化区"改为"游乐中心","阳明滩狩猎区"改为"阳明滩游览区","体育活动区"改为"金水河游
览区","锦江公园"改为"锦江渡假村"。1986年,中共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太阳岛风
景区进行连续3年的清理整顿。重点整顿服务区的商业网点,取消平原街的"饭店一条街"。
同年,与齐齐哈尔市明月岛风景区结成"姊妹岛"。1988年,太阳岛风景区按照省级风景区的
要求,再次修订规划。拟建公园区、疗养区(原服务区)、垂钓园(原锦江区)、银芳园
(原植物园区的部分)、野浴区、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区(原上坞别墅休养区)、游乐中心区、
野趣园、"五一"纪念园、田光园、阳明滩游览区、古兰滩疗养区、松北综合小区13个小区。
此外,还对交通、绿化、景观等作了详细的规划。1989年太阳岛风景区被黑龙江省政府评定
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同年9月,由中日两国合作,建成哈尔滨--新友谊园。
至1990年底,太阳岛上驻岛单位有60余个,其中疗养院38个,各类学校8个;另有银行、
邮局、电话局、环卫清扫队、排水管修所等社会公益事业单位。有居民1223户、4336人;商
业服务网点465个。年接待游人450-560万人次,日游人量最高达20万人次。
页码: 793-795
类别: 市政公用建设志
排序字段: 0793
[RECORD: 62/120]
志书名: 哈尔滨市志 市政公用建设
节名: 第一章 公园、绿化、景观
类别: 市政公用建设志
排序字段: 0794
[RECORD: 63/120]
志书名: 哈尔滨市志 市政公用建设
篇名: 第四篇 太阳岛风景区
章名: 第一章 公园、绿化、景观
节名: 第一节 太阳岛公园
正文:
太阳岛风景区最早的公园,是建于1916年的"江北公园",位于现青年之家。因历史变迁,
江北公园早已不存在,1946年后,变为青年活动场所。太阳岛风景区现有公园,是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后建立起来的。主要有太阳岛公园和哈尔滨-新友谊园。
太阳岛公园位于太阳岛围堤内警备路北侧,面积115公顷,属文化休息公园,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后,太阳岛风景区内建立最早的公园。
1956年,哈尔滨市人民委员会拟扩建6处公园,太阳岛公园是其中之一。1958年太阳岛
公园建立,隶属市园林处兆麟公园。当时拟建"太阳山"、"太阳湖"、"五亭桥"等8大景点。
1960年公园划归市园林处绿化队管理,公园建设以植树为主。1963年市人委对太阳岛公园重
新规划,组织义务劳动栽树、修路。1964年6月10日中共哈尔滨市委第二书记、市长吕其恩
指示:挖掘太阳湖,堆积太阳山,湖中栽荷花,并将入园路称为太阳路,将菜园街改为少先
路,后因"文化大革命"开始未实现。1968年太阳岛公园与兆麟公园、斯大林公园合并。1972
年太阳岛公园重新独立。1973年,与江防林场合并,既是公园,又是林场,并成为知识青年
下乡插队的场所(1979年知识青年返城,"青年点"撤销)。1975年为建农牧副食品基地曾在
公园挖湖养鱼,后因人力、物力不足停建。
1976-1977年,市园林处将太阳岛公园按文化休息公园性质重新规划。规划建设"水阁云
天"、"清泉飞瀑"、"荷香鱼跃"、"绿野繁花"、"亭桥映柳"、"长廊松涛"、"红塔云天"、"公
园大门"8大景观。把公园划为休息、管理、文化活动、体育活动和儿童游艺5个功能区域。
1980年太阳岛公园隶属哈尔滨市太阳岛风景区管理处,开始进行规划建设,此后,逐渐形成
文化活动、游乐、游人小憩、后勤生产管理4个区域。
文化活动区位于公园中心,占地27公顷,是公园景观建设最集中的区域。1980年后挖湖
堆山,改造地形,叠石护岸、修阁建桥。围绕着公园主景--水阁云天,相继建成太阳湖、荷
花湖等4个湖,以及太阳山、太阳亭、姊妹桥、双亭桥、白玉桥、湖中岛等景点。形成"亭桥
映柳"、"荷香鱼跃"、"清泉飞瀑"、"绿荫酒香"等景观,构成了一幅江中有岛、岛上有湖、
湖岸有阁、湖中有桥、湖边有山、山顶有亭、湖山相衬、云霞倒映的秀丽景色。
游乐区位于公园区西部,占地3公顷。区内的设施齐全,项目新颖,由国家、集体、个
人三方面投资兴建。1983年,哈尔滨市伟建机器厂施工设计建造了"航天飞机"游乐项目,轨
道周长500米,轨道架最高处距离地面5米,最低处1.5米,1986年建成投入营业。同年,建
成溜冰场,1984年投入营业,后因营业不善停业,1986年改做半露天音乐茶座、跑车场。
1988年引进个人经营的高空观览车。1989年引入个人经营的"龙宫",后因造型不佳,形体简陋,
与环境不协调,1990年停用。1990年引进个体经营的"海浪珍珠"、充电式"碰碰车"、"儿童
小跑车"等游艺项目。同年末,由公园投资和园内职工集资32万元,建成大型游艺机--滑行
龙。并开辟了射击、套圈、保龄球、儿童小转车、赛车等多种游艺项目,丰富了游览内容。
游人小憩区位于公园区西北部和东北部,占地58公顷。该区域地势低洼,地域宽广,生
长茂密的阔叶树和柳条通,十分宁静,具有野趣。该区西北部建有"绿荫酒香"景观,设游人
休息桌椅。
后勤生产管理区位于公园正门东侧,占地4.3公顷。有公园办公室、仓库、汽水厂、冰
棍厂、肉类加工厂、车库、花窖。管理区东部有以种菜为主的村屯--菜园里,是1946年后逐
渐形成的,当时有居民20余户,100余人。1956年经市建委批准,住户全部动迁到后汲家店,
因旧房未拆,1957年洪水后,部分住户又搬回原处,由于多年管理不善,住户越来越多,形
成村屯,1990年有居民34户、111人。该区域属于控制发展的村屯。
太阳岛公园的主要景点景观有:
水阁云天 是风景区内的主要景点之一。位于公园中心的太阳湖上,与太阳山隔湖相望,
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设计采用现代园林造景手法,设长廊、连廊、方阁(二层)三部分,
钢筋混凝土结构。由黑龙江省林业建筑设计院周照民设计,投资93万元,1980年开工,1981
年7月1日建成。水阁云天正门广场铺设方石路面,两旁林荫道上有石桌、石凳、石椅。正门
前两侧配有长廊和花池。檐头以绿色瓷砖贴面,门上悬挂原黑龙江省省长陈雷题写的"水阁
云天"四个大字。正门内,设"芳庭翠影"、"神怡"、"静影沉璧"及花格窗、月亮门等园林小
品。连廊中间,一层设游艺室、小卖店,二层设接待室。走过连廊,进入方阁。连廊方阁内
54根立柱均用水刷石和黑色大理石装饰。阁分上下两层,底层中间是一水池。池中有花、石、
鱼,并装有喷泉。池上方透空,池旁是方桌、靠椅。游人可尽享湖光山色之美。
太阳山、太阳亭与"清泉飞瀑" 太阳山紧邻太阳湖北,人工挖湖取土堆积成山,面积1.5
公顷。山采用中国传统叠山手法堆砌,有主峰和配峰,山高22米,共用石3000立方米,最大
的石块重8吨。山顶建有25平方米粉白色"太阳亭"一座;正面山间有一瀑布,高20米,分三
叠落下,每叠下面均有池潭,形成小的独立瀑布,几个小瀑布连成一个飞溅直落的大瀑布,
气势磅礴壮观,形成"清泉飞瀑"景观。通往上山石路有4条,长100米。山上栽植各类针、
灌乔木。太阳山山体由太阳岛风景区管理处李衡设计,太阳岛公园组织施工;"清泉飞瀑"由
李衡设计并组织施工,1982年建成;"太阳亭"由太阳岛风景区管理处穆国康、宋利民设计,
黑龙江省林业勘测设计院附属施工队施工,1987年建成。整个太阳山的建成完善用了7年时
间。
荷花湖与"荷香鱼跃" 荷花湖西临游乐场,东临太阳湖,水域面积1.1公顷。义务劳动
建成,护岸工程用花岗岩砌筑。该湖主要种植荷花,面积7000平方米。1984年公园引种荷花
失败。1986年再次从黑龙江省尚志县山阳乡引种荷花成功,每当夏日绿叶满塘、荷香四溢、
鱼儿跳跃,游人"叹为观止"。
"双亭桥"和"亭桥映柳" 双亭桥座落于荷花湖北的后湖上,位于哈尔滨--新友谊园南,
它以平分三叉的方向连接着湖中岛、友谊园和游乐园,桥长24米,宽2.4米,建筑面积123
平方米,外观造型仿中国古典桥亭形式,钢筋混凝土与汉白玉结构。该桥由太阳岛风景区管
理处穆国康、宋利民设计,黑龙江林业勘测设计院施工队、哈尔滨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动力
站施工建造,投资26万元,1987年建成。
姊妹桥 面临荷花湖,东临太阳湖,两桥并列连接通往湖中岛,"姊妹桥"。每座桥宽2
米,桥跨8米,桥外形为中国式花岗岩拱桥。由东北林业大学余诗泉和太阳岛风景区管理处
宋利民设计,黑龙江省亮珠采石场施工建造,投资9万元,1985年建成。
页码: 795-797
类别: 市政公用建设志
排序字段: 0795
[RECORD: 64/120]
志书名: 哈尔滨市志 市政公用建设
篇名: 第四篇 太阳岛风景区
章名: 第一章 公园、绿化、景观
节名: 第二节 哈尔滨--新友谊园
正文:
哈尔滨-新友谊园,座落在太阳岛公园北侧,与太阳山隔湖相望,是一座园中园,属于典型的回游式日本庭院,面积3.7万平方米。该园是为纪念中国哈尔滨和日本国新市缔结友好城市十周年而建。1987年,哈尔滨市政府和新市政府商定,在1989年双方缔结友好城市十周年之际,相互在对方城市建筑一座友好纪念物。哈尔滨市政府把建设日本庭园地址定在太阳岛,委托市建委、市政局、太阳岛风景区管理处提出规划方案。1987年7月,日本新市副市长长谷川义明及规划部松田部长等人到哈尔滨市,在市领导李嘉廷、盛祖宏等陪同下冒雨踏查了规划现场。年末,新市寄来设计方案,并邀请哈尔滨市工程技术人员赴日考察。1988年4月,哈尔滨市政府派出由冯美瑞(市政局副总工程师)、李衡(太阳岛风景区管理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徐丽白(市土地规划局规划处处长、高级工程师)3人组成的赴日考察团。在日本东京和新市作了9天考察,与日方对设计、规划方案进行了认真地讨论和修改。1988年6月15日,中日双方冒雨举行建园奠基仪式。日本新市副市长长谷川义明和哈尔滨市副市长王权出席仪式,并为建园奠基。该园由哈尔滨市市政开发公司组织哈尔滨市太阳岛风景区管理处等8个单位施工。日本新市派出6人组成的技术团先后2次到哈尔滨进行指导。1989年8月31日,哈尔滨--新友谊园竣工。总耗资人民币410多万元,其中日方提供资金3300万日元(合人民币80万元)。同年9月1日上午10时,中日双方冒雨举行剪彩仪式。日本新市市长若杉元喜、议长伊滕稔和黑龙江省副省长黄枫、哈尔滨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人生、哈尔滨市市长宫本言、副市长李嘉廷、王权等参加了剪彩仪式,并栽植34株象征中日友好万古长青的纪念树。
友谊园共分4大景区:第一景区主要以水系为主体,水域面积1.1公顷。包括园门、中日友谊纪念馆、小山、溪流、源头小溪流和葫芦池6个景点。园门上方悬挂着日本新市市长若杉元喜先生和哈尔滨市市长宫本言题写的"哈尔滨·新友谊园"横匾。进入园门,一条小径通向纪念馆。纪念馆总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全馆为木质结构,铜瓦屋面。内有7个房间,分为"和式"接待室、中式接待室、会议室、展览室、水屋和茶室等。展览室陈列着哈尔滨和新市人民友好往来的珍贵文物和资料。纪念馆的周围是河流石铺设的日本式"宫庭"小路,路边置日本庭园风格的石制洗手钵、石灯和景石。纪念馆后侧,卵石小路通向小山脚下,沿石阶拾级而上,可登山顶。山顶上,怪石兀立,泉水清澈,花卉中建有一座日本式木制小亭,小亭间置4把木制墩子。园内溪流由山顶人造涌泉流出,顺流而下。溪流岸边以景石护岸,以卵石镶嵌成滨州(代表沙滩)字样,溪流底有卵石。溪流从小山奔泻而下,穿过木质结构的日式曲桥和园路桥,注入葫芦池。曲桥类似中国的亭桥,取型于新市白山公园的木制异形桥。该桥的选材、建桥工艺代表了日本传统的造园建筑风格,特点是不刷油、不着色、不作装饰的原木,显得自然古朴。葫芦池,是一个"8"字形的池子,是仿日本新市白山公园的一大胜景。按设计意图,葫芦池是日本海的一个缩影,而溪流象征着注入日本海
的日本第一大河流-信农川。
第二景区由中日友好纪念碑和草坪组成,纪念碑高4.1米,重13吨。碑的正面,刻着哈尔滨市前市长王化成题写的"中日友好纪念碑"七个大字,背面刻着由王化成和若杉元喜撰写的中日文纪念碑文。
哈尔滨 ·新友谊园
友谊园是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哈尔滨市和新市友好城市协作十周年,新市提供基本设计,哈尔滨市负责施工,经双方共同投资进行技术合作而建成的。
1988年6月5日动工 ,1989年8月31日落成。
友谊园的建设是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和两市民间友谊的象征。
建立此碑,永志纪念。
哈尔滨市政府
新市政府
一九八九年八月三十一日
第三景区位于友谊园的南侧。主要栽植杏树,以代替日本的樱花树,另栽观赏花木樟子松、落叶松、黑松、白丁香、花楸、京桃、天女栏、南蛇滕、红瑞木等。在该区的西南角,设有专营日本风味小吃--“大判烧”的小卖店。
第四景区为儿童活动区。西临园内北湖,南临太阳山。万代桥沟通了它与各景区的联系。万代桥是以日本新市的信农川上万代桥为模式按比例缩小而仿造的,桥长42米,宽3米,比原桥少2拱,为4拱。活动区在树林间修了两条小甬路,并拟开发设置儿童游娱项目。
哈尔滨--新友谊园格调清新,景色秀美,异国情调浓郁,开园后,接待国内外游客30余万人次。其中有来自日本、美国、加拿大、瑞士、德国、苏联、韩国和东欧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客人。还接待了李鹏、王震、李瑞环、田纪云、王炳乾、李贵鲜、陈俊生、谷牧、吕正操、李力安、崔乃夫、宋一平、郝建秀等国家领导人以及兄弟省、市的领导。
页码: 797-799
类别: 市政公用建设志
排序字段: 0797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