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发布时间:

2023-05-05 17:22

[RECORD: 1/33]
书名: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类别: 1961
标题: 第一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正文:     1961年7月5日于青年宫开幕,历时9天。开幕式由省音协副主席、市音协主席沙青主持,省音协主席、省文化局副局长白韦致开幕词。
    哈尔滨歌舞剧院、哈尔滨艺术学院、黑龙江省广播电视文工团、哈尔滨市吹奏乐队、哈铁文工团等音乐团体和职工、儿童业余演出团队近700人参加演出,共演出8台9场107个节目,观众近2万人次。音乐会演出了《黑龙江大合唱》、独唱《大庆子》、器乐曲《绣荷包变奏曲》等作品和琵琶齐奏《霸王御甲》、钢琴奏鸣曲、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乐》第一乐章、《天鹅湖组曲》、吹奏乐《森林中的铁匠》、贝多芬《热情》等中外名曲。张权、严仁明、岳道琏、张季让、郭颂、王双印、李高柔、丁顺训、金浪、周琪华、郝淑琴等表演了独唱独奏。
排序字段: 001

[RECORD: 2/33]
书名: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类别: 1962
标题: 第二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正文:     1962年7月13日于青年宫开幕,东北三省联合举办,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主办,历时12天,中国音协书记处书记王元方代表中国音协向大会致贺词。参加演出单位有黑龙江省及哈尔滨市专业音乐团体、院校,在哈尔滨的省、市戏曲剧团及群众业余音乐团体,辽宁演出观摩团、吉林演出观摩团、中央乐团、中央音乐学院暑期巡回演出小组,上海合唱团独唱、重唱小组及特邀歌唱家等,参加演出人员达千余人,共演出22台41场,前来观摩的全国各地代表共500余人,观众4.4万余人次。
    音乐会产生了歌曲《乌苏里江》、《大顶子山高又高》、《松花江圆舞曲》、《新货郎》、《老饲养员》及管弦乐小品《赫哲人的歌》、交响诗《松花江上》、钢琴组曲《漫步哈尔滨》、民族管弦乐《花木兰》、月琴独奏曲《松花江渔歌》等黑龙江省作者创作的优秀作品。刘居英少将指挥,近百名省、市、部局领导干部和将军组成的哈尔滨干部业余合唱团,受到热烈欢迎。此外,7个戏曲剧团首次演出戏曲音乐会,张权、温可铮分别举行独唱音乐会,于忠海、仲卫、黄源尹分别举行内部独唱音乐会。还有全国著名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严良堃、秋里、魏启贤、张丽娟、司徒华成、罗天婵、杨彼得、鲍蕙荞、刘德海、王国潼、靳小大、李廷松、赵玉斋、方初善、李世荣、徐桂珠、唐毓斌、阎太山、崔禹哲、金莲花等参加本届音乐会演出。黑龙江省李书年、郭颂、王双印、严仁明、岳道琏、滕清泉、冯少先、李大义、周琪华等参加独唱独奏。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向国内外播发了本届“哈夏”消息和节目,中央电视台拍摄了“哈尔滨之夏”及“夏天的哈尔滨”2部电视片,北京、上海、天津和东北三省报刊、电台播发了大量消息和节目。
    音乐会期间,还召开了11次学术座谈会和报告会。
排序字段: 002

[RECORD: 3/33]
书名: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类别: 1963
标题: 第三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正文:     1963年7月5日于工人文化宫开幕,历时10天,共演出10台18场,反映现实生活题材作品占80%。音乐会以业余为主,以高唱革命歌曲为主,专业与业余相结合,参加演出专业及业余演员共3 000余人,观众达3万余人次。
    新作品有歌曲《越走越亮堂》、《松花江船歌》,管弦乐《鄂伦春史诗》、民族管弦乐《赵一曼交响诗》、小提琴协奏曲《忆延安》等。闭幕式在文化公园举行了万人歌咏大会。
    音乐会期间组织6次创作与表演座谈会,对音乐的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进行了探讨。
排序字段: 003

[RECORD: 4/33]
书名: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类别: 1964
标题: 第四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正文:     1964年7月17日于青年宫开幕,历时12天。演出14台329个曲目,新作品占71%,其中反映现实尤以反映农业为多。参加演出的省、市专业、业余演员共9000余人,当中有哈尔滨市300名劳模和五好职工。由省群众艺术馆组织的汉、朝鲜、蒙古、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和赫哲7个民族农村人民公社社员首次联合演出“民歌民乐”专场。闭幕式举行了万人歌咏大会。
    本届音乐会产生了歌曲《干革命全靠毛泽东思想》、《大海航行靠舵手》,受到群众喜爱。
排序字段: 004

[RECORD: 5/33]
书名: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类别: 1965
标题: 第五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正文:     1965年8月2日于青年宫开幕,本届音乐会为全省第一次音乐舞蹈观摩演出会,2—9日内部观摩演出,10-21日公演,共演10台47场,历时20天。
    演出人员按地区分为哈尔滨、齐齐哈尔、伊春、嫩江、绥化、牡丹江、合江、黑河及黑龙江省歌舞团9个演出观摩团,大部分是来自全省的业余文艺骨干,共4000人。
    哈尔滨市代表团共演出5个专场,多为新创作。其中有大合唱《反帝风暴》、《抗美援越组歌》、管弦乐合奏《红梅赞》等。
排序字段: 005

[RECORD: 6/33]
书名: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类别: 1966
标题: 第六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正文:     1966年8月5日于工人文化官开幕,历时18天。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省市已在内部开展对第二届“哈夏”的批判,将其定为“反革命事件”。主办第二届“哈夏”的主要领导人被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此后一些著名演员也被打成“牛鬼蛇神”,遭到了批斗和迫害。
    在“文化大革命”错误路线指导下,本届音乐会成为批判第二届,并和第二届“哈夏”“对着干”,向“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的黑线和资产阶级权威大示威、大反击”的大会。以工农兵为主体,工农兵登上文艺舞台,占领文化阵地,共演出160场,观众30余万人次。
    此后,“哈夏”中辍12年。
排序字段: 006

[RECORD: 7/33]
书名: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类别: 1979
标题: 第七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正文:     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导下,东北三省文教书记会议决定为三省音乐会平反。对于“文化大革命”中所强加的罪名和一切污蔑不实之词,必须予以彻底推倒,肃清流毒,正本清源,为其恢复名誉。三省文化局、音协负责人联席会议确定,联合举办第七届“哈夏”音乐会。
    本届音乐会于1979年7月13日在省展览馆剧场开幕,历时12天,共演出19台73场510余个节目。中国曲目占74%,自己创作210余个,占52.94%。
    参演单位有黑龙江省歌舞团、市歌剧院、市评剧团、哈尔滨师大艺术系,还有部分地、市组成的演出团,及哈尔滨市群众业余演出团体。辽宁演出观摩团由辽宁歌舞剧院、辽宁歌舞团、辽宁乐团、丹东文工团及沈阳音乐学院组成,102人。吉林演出观摩团由吉林歌舞剧院、吉林艺院、长影乐团组成,130人。还邀请北京歌舞团张权、上海歌剧院莫纪钢、中央乐团仲卫、中央音乐学院魏启贤及中央乐团巡回演出队参加演出。参演人员有黑龙江省专业1 007人、业余1 100人、外省272人,共2 379人,观众达11万人次。
    开幕式上,音乐会领导小组成员沙青宣布为“哈夏”彻底平反,并重申举办“哈夏”音乐会的宗旨和目的。中国音协书记处书记李凌代表中国音协向大会致贺词。
    音乐会涌现出交响序曲《1976》、月琴协奏曲《铁人之歌》、组歌《星火燎原》、演唱《啊!我明白了》、独奏曲《镜泊风光》、钢琴组曲《山花烂漫》、钢琴曲《东山魁夷画意》等一批优秀作品。
    著名歌唱家、演奏家、指挥家张权、莫纪纲、仲卫、秋里、赵玉斋、魏启贤、罗天婵、李世荣、阎太山、郭颂、陆春龄、管林、胡松华、孙家馨、文征平、鲍延义!丁贵文、包淑芳、石叔诚、盛中国、赵国良及一批后起之秀章之宝、顾企兰、陈莹、姜亦亭、李秀文、边桂荣、崔嵌、袁玉升、冯少先、李广仙等参加了本届盛会。
    音乐会期间,先后组织11次学术活动,近3000人次参加。
    北京、上海、天津、辽宁、吉林、山东等15个省、市和部队文艺工作者上千人观摩了音乐会。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消息,并选播开、闭幕式及部分专场演出。中央电视台拍摄了电视片《第七届哈尔滨之夏》、《哈尔滨的夏天》,中国唱片社为七届“哈夏”灌制了一套(4张)唱片,中国国际电台、福建省电台向国外和台湾播放了消息和部分节目。首都《人民日报》等6家报刊及15个省、市电台与报刊发了消息、评论,录制了节目。
排序字段: 007

[RECORD: 8/33]
书名: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类别: 1980
标题: 第八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正文:     本届音乐会1980年7月12日于青年宫开幕,历时12天。共演出13台23场,创作占40%。参演人员全为业余音乐、舞蹈演员,共3 000余人,观众3万人次。创作歌曲有《朋友,你想过没有?》、《电机工人的心愿》、《党啊!党》等。战洪海、于广为、张美薇、金义等表演初露头角。
排序字段: 008

[RECORD: 9/33]
书名: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类别: 1981
标题: 第九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正文:     1981年7月2日于青年宫开幕,历时10天。市、区2级演出,专业与业余节目各半,共演出26台(区级10台业余节目)77场948个曲目,其中创作曲目230个。参演人员2 843人,观众达12万人次。
    音乐会首次选调东安厂1台节目,以工厂为单位,参加市级专场公演,并对上演的新作品进行评奖。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荣获二等奖(一等奖空缺)。专业歌手张重辉、张金香、曹桂谦、杜万成,黑管演奏员于奇石及业余歌手齐燕、姜丽、丁海生、白世荣等初展才华。
    日本歌唱家加藤登记子女士延误来华参加“哈夏”,另行安排于省展览馆专场演出。参加哈尔滨市首次商品交易会和旅游的各国人士、港澳同胞200余人,观摩了开幕演出。
排序字段: 009

[RECORD: 10/33]
书名: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类别: 1982
标题: 第十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正文:     1982年7月24日于省展览馆剧场开幕,历时10天。共演出24台70场,演职人员近2 000人,观众达12万人次。
    著名歌唱家吴雁泽、叶佩英、德德玛、温可铮及上海歌剧院舞剧团、辽宁歌剧院、黑龙江省民族民间音乐演出观摩团(省内各地、市组成)应邀参加了音乐会。
    音乐会演出大、小合唱74个,表演唱、重唱、对唱100个,管弦乐、民乐合奏、小合奏31首,呈现了各种艺术形式争芳斗艳的局面。创作曲目占整个演出曲目60%。群众业余节目共13台。其中沙青指挥,省、市领导干部及老红军组成的“哈尔滨老干部合唱团"和东安机械厂300名离退休老干部、老工人和青少年组成的三代人大合唱,受到观众热烈欢迎,掌声达10分钟之久。专业演员滕清泉、战洪海、王琪、张重辉,业余歌手白明艳、谭英敏、张风、刘曲等展示了新的水平。有6首获创作二等奖,16首获三等奖。
    省、市领导观看了开、闭幕演出,并接见中国音协副主席李焕之及黄友葵、张权等著名人士与外省、市著名演员。
    音乐会期间,黄友葵、张权、温可铮、吴雁泽、叶佩英等作了4次声乐讲座。
排序字段: 010

[RECORD: 11/33]
书名: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类别: 1983
标题: 第十一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正文:     1983年7月23日开幕,历时9天。共演出17台31场,全为群众业余节目,除各区、系统综合音乐会外,又组织了“民族民间专场”。太阳岛乐团、工人艺术团、青年宫艺术团和伟建、东安厂开了专场。参加演出单位近百个,观众达6万人次。全国各地群文系统同行700余人应邀观摩演出。
    本届音乐会评出创作二等奖5首、三等奖16首,优秀节目奖6个,优秀歌手奖4人,优秀演奏奖4人,指挥奖9人。
排序字段: 011

[RECORD: 12/33]
书名: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类别: 1984
标题: 第十二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正文:     1984年7月21日于省展览馆开幕,历时13天。共演出24台61场,演员1614人,观众达7.8万人次。
    音乐会演出了省歌舞团刘锡津民乐小合奏《丝路驼铃》。市歌剧院交响音乐会,特邀美国指挥家理查德?庞丘斯指挥演奏《北京喜讯传边塞》、《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哀格蒙特序曲》等中外名曲,哈尔滨科技大学编钟(仿制)《春江花月夜》。评出创作二等奖4首(歌曲),三等奖20首(件)。
    近10万群众于江畔、公园、广场观看闭幕露天演出。
排序字段: 012

[RECORD: 13/33]
书名: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类别: 1985
标题: 第十三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正文:     1985年7月15日开幕,历时11天。演出16台31场,演员近4000人,观众达4.5万人次。日本新淀友好访华团和苏联等200余名外宾观看了演出。
    音乐会组织了基层和各文化馆办音乐团队声乐比赛和歌唱黑龙江、哈尔滨专题音乐会。还准备了聂耳、冼星海作品,并从中选出一台节目为在哈举行的“全国聂耳、冼星海声乐作品比赛”献演。市歌剧院交响乐团和美国指挥家理查德?庞丘斯再次合作,演出了《贝多芬第三(英雄)交响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等曲目。哈尔滨歌剧院和市工人艺术团同参加全国聂耳、冼星海声乐作品比赛的代表和外国观众,联合演出了《黄河大合唱》。
    本届评出创作二等奖5个,三等奖42个,优秀表演奖11个。轴承厂、伟建厂获团体比赛一等奖。
排序字段: 013

[RECORD: 14/33]
书名: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类别: 1986
标题: 第十四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正文:     1986年7月20日于北方剧场开幕,历时10天。演出19台51场,观众达10万人次。
    音乐会演出市歌剧院3台音乐会,其中交响音乐会特邀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黄飞立指挥演奏了《蝙蝠序曲》和《序曲——思》等作品。还有省歌舞团歌舞专场,上海舞剧团大型舞剧《大禹的传说》,上海轻音乐团2台轻音乐会,总政歌舞团独唱独奏专场,广西南宁歌舞团轻音乐会和国际比赛获奖者、著名歌唱家胡晓平、罗魏独唱音乐会。著名歌唱家与歌星施鸿鄂、朱逢博、马玉涛、苏盛兰、克里木、王宝珍、殷秀梅、沈小岑、程志、张暴默、阎维文、董岱等参加演出。
    胡纪青、谭英敏,汽轮机厂独唱、民乐合奏等获金奖。
    省、市领导和上海观摩团汪道函、陈沂,中国音协副主席时乐蒙及300多位兄弟省、市代表,100多位新闻界人士参加了开幕式和观摩演出。
    闭幕分别于道里、南岗、太平、道外4个区5个演出点进行露天演出。
    音乐会期间举行了舞剧《大禹的传说》座谈会,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廖乃雄作了“现代艺术审美赏析”学术报告。
    新华社向国外发了消息,中央电台、电视台报导播映了开幕盛况,其他许多传媒也作了大量报导。
排序字段: 014

[RECORD: 15/33]
书名: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类别: 1987
标题: 第十五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正文:     1987年7月1日于工人文化宫开幕,历时11天。演出12台25场,还进行了“创作歌曲比赛”。
    市少年宫新组建“小雪花艺术团”40余名小提琴手在歌剧院乐队伴奏下演奏了罗马尼亚乐曲《春天》和《匈牙利舞曲第五号》等,菲律宾著名指挥家蔡
    继琨教授观后大为赞叹。哈尔滨朝鲜族艺术团第一次在“哈夏”亮相,汽轮机厂民族乐队演出了《普天同庆》,呼兰县民艺团演出了二人转、拉场戏、单出头等。
    歌曲《噢!冰凌花》、《哦,三江口》分获专业、业余创作一等奖。
排序字段: 015

[RECORD: 16/33]
书名: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类别: 1988
标题: 第十六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正文:     1988年7月20日开幕,历时10天。共演出14台19场,其中新创音乐舞蹈节目77个,观众2.65万人次。
    音乐会以业余音乐团队为主。省歌舞尉院演出了《东北风》民族音乐会,市歌剧院推出了大型历史歌剧《仰天长啸》,还有业余声乐比赛、创作歌曲比赛、合唱比赛。参加“正大杯’’创作歌曲比赛作品140余首,经过初选、复赛,进入决赛歌曲20首,《我是雪花、我爱大地》获作曲一等奖。参加合唱比赛共67个单位8000余人,有13个单位参加了决赛。动力教师合唱团、经纬小学合唱团,遵里区教委小合唱队分获大合唱、小合唱一等奖。崔英兰、孙跃德、栾吉民分获业余声乐比赛一等奖。
排序字段: 016

[RECORD: 17/33]
书名: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类别: 1989
标题: 第十七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正文:     “哈夏”音乐会与省第二届天鹅艺术节合并,作为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分会场,命名“天鹅之声”,1989年8月1日于工人体育馆开幕。文化部副部长英若诚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天鹅之声”艺术节暨音乐会,集音乐、舞蹈、戏曲、话剧、歌剧、舞剧、杂技、曲艺于一体,共演出22台63场。哈尔滨市有9台91个节目参加演出。8位全国获奖的优秀歌手和苏联钢琴家维切斯拉夫、萨瓦列夫斯基,女高音歌唱家阿拉?连斯基参加了闭幕演出。观众达11万人次。中央及15个省、市观摩代表150余人参加了艺术节暨音乐会。苏联、日本和香港地区的朋友观看了开、闭幕演出。
    期间,举行了创作歌曲、“天鹅杯”歌坛新秀电视大奖赛和集体舞、交谊舞比赛,还举行了书法、美术、摄影展览,电影展映和图书、工艺品展销。
排序字段: 017

[RECORD: 18/33]
书名: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类别: 1990
标题: 第十八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正文:     1990年6月20日子工人体育馆开幕。
    音乐会市歌剧院演出了交响音乐会和音乐剧《山野里的游戏》,昌宁艺术团演出了歌舞专场,苏联滨海艺术团演出了俄罗斯歌舞、摇滚乐,以秋里为首的中央乐团合唱队同刘秉义、罗天婵、盛中国等演出了综合音乐会。哈尔滨市京、评、话、曲艺等团体也献演了近年获奖剧目。此外,举行了业余声乐比赛和交谊舞、服装大赛。各区、县举行了十多台音乐会。
排序字段: 018

[RECORD: 19/33]
书名: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类别: 1991
标题: 第十九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正文:     这届音乐会1991年6月21~30日,历时10天,共推出文艺节目187台,5000余个,演出264场,参加演出人员18万余人,观众达80万人次。音乐会期间,举办了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优秀剧(节)目展演,举办了区、县文艺专场,校园文艺专场,少儿文艺专场,少数民族文艺专场,残疾人文艺专场,个体业者文艺专场举办了职工大合唱比赛,交谊舞比赛,读书征文演讲竞赛,中、小学生书画比赛和美术、书法展览,电影展映和图书展销活动;开展了街道、庭院、广场消夏文艺晚会;首次推出了音乐彩车环城巡礼活动和大型广场舞蹈比赛。
    这届音乐会的特点是:①多层次、全方位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从5月下旬到6月初,各区、县(市)音乐会、艺术节相继开幕,各区所辖机关、部队、学校、企事业单位纷纷参与活动;各行业的文化活动也相继展开,在全市形成庆祝建党70周年欢快热烈的文化氛围。②展现了一批新创作的比较优秀的剧(节)目。市直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创作、上演12台剧(节)目。歌剧《焦裕禄》、话剧《人民的毛泽东》、评剧《哑女金桃》、儿童剧《少年毛泽东》、评剧《锁郎记》、京剧《雁荡山》以及一些舞蹈、曲艺节目,在表现手法和形式上有较大创新。③推动了业余文艺创作的开展,涌现了一批文艺新人。各区、县(市)、各行业创作各种题材作品304件。《环卫工人之歌》、《园林工人之歌》、《艰难的历程》等歌曲,表现了行业和企业精神;各区、县(市)文化馆的大型广场舞蹈,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④内容、形式有所创新。一是注意思想性与娱乐性、时代性与群众性、艺术性与普及提高相结合,紧扣歌唱党、歌唱社会主义祖国、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反映时代精神这一主题。二是专业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社区文化相结合,探索出一条社会文化社会办的途径。三是首次举办了个体业者和残疾人文艺专场。四是探索文化活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新路子。部分大企业音乐彩车环城巡礼活动,结合对名优产品做广告宣传,在文艺与经济结合方面进行了尝试。
    这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采取以各区、县(市)为单位分散演出的办法,使更多的群众参加活动。开幕式、闭幕式分别安排在防洪纪念塔广场和南岗体育场举行。在内容上,增加了美术、书法、戏剧,以及读书竞赛、图书展销等多种文化活动。
排序字段: 019

[RECORD: 20/33]
书名: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类别: 1992
标题: 第二十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正文:     第二十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与省第三届天鹅艺术节联合举办,于1992年6月16日拉开帷幕,历时9天,6月24日闭幕。演出107台剧
    (节)目,179场,节目总数1312个,参加演出的群众6000余人,观众达60余万人次。其中,专业艺术表演团体上演了话剧、歌剧、音乐、舞蹈、杂技、曲艺、木偶戏、皮影戏等10几个艺术门类、30台优秀剧(节)目。哈尔滨歌剧院的“交响音乐会”与省歌舞剧院的“民族管弦乐协奏曲音乐会”交相辉映,还有歌剧《安重根》、龙江剧《关东乐》等。这届音乐会坚持了“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突出群众性和弘扬民族文化、倡导时代精神这一主旋律,组织了专业文艺演出及各个门类的艺术比赛、读书知识竞赛、展览和展销等活动。
    音乐会期间,举办了秧歌、交谊舞、企业厂歌、“新人杯”声乐大奖赛。哈尔滨市代表队和选手在4项大赛设立的19项大奖中,获得11项大奖,占总数的57.89%。这届音乐会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从5月初开始,各区、县(市)分别举办了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群众文化活动。闭幕式在松花江上举行,当晚举办的全市性消夏文艺晚会,演出点达100多个,近70万群众参加了活动。
排序字段: 020

[RECORD: 21/33]
书名: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类别: 1993
标题: 第二十一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正文:     该项活动于1993年6月21~30日举行。活动突出了“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主旨,企业成为“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舞台活动的主角。共组织文艺节目438台、4239个,近千个单位、上万人参加演出,有99项节目获奖,观众达53万多人次。举办文艺队伍表演比赛、企业职工歌舞比赛等大型活动共6项。
    “文化周”期间,还举办“经贸日”活动,641个单位参加地产品展销,当日销售额36.7万元。
排序字段: 021

[RECORD: 22/33]
书名: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类别: 1994
标题: 第二十二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正文:     音乐会于1994年6月24日开幕,30日闭幕,历时一周。这届音乐会,以音乐为主,突出专业性、提高性和交流性,兼顾群众性和普及性。
    这届音乐会,有18个专业艺术团体参加演出,其中国外艺术团体2个,省外艺术团体7个,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艺术团体9个,参加演出的中外专业文艺工作者1000余名。演出音乐会12台、143个节目,其中专场交响音乐会3台。同时,还举办全市第二届“正大杯”合唱比赛、“国贸杯”第二届模特大赛、七区新秧歌大赛。作为音乐会外围活动的区域性群众文艺演出,从4月份开始,持续3个月。63台、1128个节目,演出114场,参加演出人员6004人。观看群众性文艺演出和“哈尔滨之夏”音乐会闭幕式活动的观众达60余万人次。
    这届音乐会的特点:一是高雅艺术成为这届音乐会的主调。12台音乐会有3台专场交响音乐会,其余9台也大都为格调高雅的独唱、独奏或综合音乐晚会,各场演出上座率均在80%以上.中央乐团的演出,观众爆满。吉林省歌舞剧院、黑龙江省歌舞剧院、哈尔滨歌剧院以及哈尔滨歌剧院与韩国艺术家联袂演出的音乐会,观众情绪热烈。高雅艺术受青睐,是近年来音乐舞台不多见的。二是展示音乐艺术成果,推出一批新作、新人。省、市专业音乐团体和艺术院校均有上乘表演,演出曲目大都为中外名曲或自创的力作。颜翅鹏、陈光辉等青年指挥脱颖而出,平均年龄15岁的第十八中学艺术特长班学员、市少儿乐团的100名小提琴手在音乐会上崭露头角。群众性文艺演出新创作的音乐舞蹈作品168件。七个区的新秧歌均为传统秧歌与现代舞蹈相融合的成功之作,有继承,有发展。三是促进国内外音乐艺术交流,扩大了哈尔滨的影响。参加这届音乐会演出的有俄罗斯叶卡捷琳堡音乐喜剧院、韩国清州市国立交响乐团、中央乐团、吉林省歌舞剧院以及部分大中城市的优秀歌手.中外艺术家的演出,提高了音乐会的档次,促进了音乐艺术交流,扩大了哈尔滨在国内外的影响。
排序字段: 022

[RECORD: 23/33]
书名: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类别: 1996
标题: 第二十三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正文:   1996年7月18日在北方剧场开幕,7月31日闭幕,历时两周。音乐会由国家文化部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共同土办。音乐会的宗旨是以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主线,开展多种类型的文艺创作、演山、比赛和交流活动。
    音乐会期间,演出剧、节目21台、51场,参演人员达4000人。举办全国歌剧观摩演出活动,文化部在全国选出8台近年创作的优秀剧目参加展演,涌现出《苍原》等优秀剧目。举办全国声乐比赛,有50人分获一、二、三等奖和优秀演唱奖。中央歌剧芭蕾舞剧院、罗马尼亚依昂?达契安轻歌剧院、省市专业艺术团体与艺术院校以及群众文艺团体演出各具特色的专场音乐会。举办70余位音乐界著名专家、学者参加的全国歌剧观摩演出研讨会和第二十三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专题研讨、交流、讲学活动。
    在这届音乐会上,国内外优秀艺术团体、艺术家云集哈尔滨,使音乐会成为名符其实的高水平、国家级的艺术盛会。作为音乐会外围活动的群众性文艺演出活动从3月份开始,剧场演出97场,参演人员6800人,演出剧、节目634个。开幕式当晚举行“庆哈夏花车游”活动,38辆花车跨越道里、道外、太平、南岗、香坊、动力6个区,途经16条主要干道,百万人冒雨观看。闭幕式当晚举办群众性消夏文艺晚会活动,演山点96个,参演人员2 438人,观众20余万人次。音乐会期间,省内外报道采访记者共300多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及省、市新闻媒介刊播报道500余篇。音乐会采取买断广告宣传、鼓励社会捐赠等方式筹措资金,减轻政府负担。社会筹资总额252.6万元,门票收入90多万元,约占经费总支出的70%。
排序字段: 023

[RECORD: 24/33]
书名: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类别: 1998
标题: 第二十四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正文:     音乐会由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与文化部共同主办,于8月6日开幕,15日闭幕。音乐会坚持倡导高雅艺术,弘扬主旋律的指导思想,规模大,水准高,内容丰富多彩。共演出音乐会43台、63场,其中专场文艺演出19台,全国合唱比赛演出10台,全国声乐新人新作比赛14台。国内外74个团(组)4000人参加演出和比赛活动。音乐会期间,举办群众性少儿声乐比赛和少儿舞蹈比赛;组织7场群众性大型露天广场文艺演出和11台群众性专场文艺演出活动;区、县(市)群众性文艺演出超百台,演出129场,几万人参加演出,观众逾百万人次。
    音乐会开幕当天上午,举行迎宾入城仪式活动,各地参演团沿中央大街铺设的1380米红地毯行进,吸引数万群众驻足观看;当晚,举办“哈尔滨之夏合唱之夜”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54支合唱团3000余名业余演员,分7个中心演出点,在同一时间同唱一首歌《太阳岛上》;继而,7个中心演出点的演员与观众近5万人同饮一个品牌“太阳岛”啤酒。
    该届“哈夏”音乐会期间,中央歌剧芭蕾舞剧院、中国歌剧舞剧院、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虎门魂》剧组、长影乐团、珠海女子室内中乐团、96全国声乐比赛一等奖获得者演出组等在全国有影响的、较高水平的一大批音乐团体和音乐家、艺术家作了精彩演出。他们精湛的演技深受哈尔滨人欢迎,许多演出场次观众爆满。冰岛音乐家小组以其高超的技艺,展示异国音乐家风采。省市专业音乐工作者,以较高艺术水平参加“哈夏”音乐会的演出。’98全国合唱比赛和’98全国声乐新人新作比赛同时纳入“哈夏”音乐会,为音乐会增添丰富的内容。由56个全国各地合唱团参加的’98全国合唱比赛,其精湛的演唱,代表着当今全国合唱发展的水平和趋向。由189名歌手参加的全国声乐新人新作比赛,是按照美声、民族、通俗三个组分别进行的,是对全国声乐艺术发展的一次检验。
    “哈夏”音乐会期间,在98全国合唱比赛和,98全国声乐新人新作比赛中,涌现出一批歌颂党、歌颂改革开放的优秀的声乐作品。在数百首合唱和独唱声乐作品中,大会评定奖励16首合唱声乐作品和40首独唱声乐作品(通俗唱法9首,美声唱法15首和民族唱法16首)。这些获奖作品都是1997年以后全国各地创作的新作品。
    该届“哈夏”音乐会,哈尔滨市派出2个合唱团和5名选手分别参加全国合唱比赛和全国声乐新人新作比赛,获得团体、个人和作品奖6项。其中,哈尔滨合唱艺术团首次参加全国比赛获得合唱比赛一等奖(第一名),哈尔滨童声合唱艺术团获得童声组合唱比赛一等奖,哈尔滨歌剧院杨人翊编曲的合唱声乐作品《喊一声北大荒》和由杨人翊等作曲的童声合唱声乐作品《走进大森林》获得合唱声乐作品二等奖;哈尔滨歌剧院齐燕和王巍分别获全国声乐新人新作比赛美声唱法三等奖和通俗唱法优秀奖。
   “哈夏”组委会举行“扬起爱的风帆”大型赈灾义演晚会。全国声乐新人新作比赛一、二等奖获奖者以及柳石明、万山红等歌唱家参加演出,晚会持续3小时,捐款130余万元。参加“哈夏”音乐会的艺术家们专程赴民主大堤,为战斗在抗洪前线的解放军指战员和群众慰问演出,同时参加筑堤劳动。该届音乐会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企业界的合作与支持,筹集社会资金占费用总支出的80%。
排序字段: 024

[RECORD: 25/33]
书名: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类别: 2000
标题: 第二十五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正文:     第二十五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由文化部与哈尔滨市入民政府主办,2000年8月6日开幕,15日闭幕,历时1O天。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文化部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部长李源潮,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陈新华,中国音协名誉主席吴祖强,主席傅庚辰,省、市领导以及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12家优秀音乐舞蹈艺术团组和部分省会城市的领导参加了开幕式。
    本届音乐会共组织33台、46场专场演出和比赛。其中专场演出22台、35场,全国艺术歌曲比赛11台、11场。中央歌剧院、中国歌舞团、总政歌舞团、广东现代舞团、沈阳《月牙五更》剧组、’98全国新人新作声乐比赛获奖者演出组、北京爱乐女乐团等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具有较高水平的音乐舞蹈团体和艺术家参加演出。旅美华裔歌唱家叶英、李洪深独唱音乐会、美国乡村音乐演唱组音乐会、日本田中省三和田中一美独唱独奏音乐会,标志着音乐会向国际文化交流拓展。北京爱乐女乐团还邀请了香港著名女指挥家官美如随团前来演出。哈尔滨歌剧院也邀请了多位俄罗斯乐手参加音乐会演出。中外艺术家的精湛技艺,千锤百炼的优秀剧目和经典作品,体现出本届音乐会主题鲜明,品味高雅、精品荟萃,令观众倾倒。许多场次观众爆满。
    在全国遴选的89名优秀选手参加了音乐会期间举办的2000年全国艺术歌曲比赛的复赛、决赛,充分展示了国内声乐艺术发展的成果,推出了一批新作新人。
    以“让世界了解哈尔滨,让哈尔滨走向世界”为主题的广场系列群众文艺活动规模空前,高潮迭起。社区文化月活动持续三个月,形成了以道里区埃德音乐广场、南岗区文化公园广场、道外区靖宇公园广场、太平区休闲广场、香坊区民航大厦广场、动力区动力广场和平房区以驻区企业为中心,辐射小区、庭院,内容丰富多彩,专业、业余相结合,群众广泛参与的群众文化格局,极大地丰富了市民文化生活,营造了浓烈的文化氛围。8月6~15日,在防洪纪念塔
    广场举办了持续10天的行业演出。市建委的“建设之声”专场,市工商局的“工商之声”专场、哈药集团的专场、市公安局的“警民心连心”专场,市老年人大学的“夕阳红”专场、市教委的中小学生专场、市地税局的“回报纳税人”专场、市政公用局专场、市国税局的“国税风采”专场、市文化局的“希望之星”专场各具特色,充分展现了行业风采,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全市各项事业取得的成就。“浪漫夏季”文化巡游表演8月6日起在中央大街、奋斗路、靖宇街、南直路、和平路、新疆大街亮相,历时10天,成为独特的文化景观。8月14日晚,“走向辉煌”大型广场文艺演出在防洪纪念塔广场及七区中心演出广场同时唱响。音乐会期间,群众性文艺演出达数百场,节目数量、参演人数、观众人次创历史之最。本届音乐会坚持市场运作方式,招商引资额130万元。
排序字段: 025

[RECORD: 26/33]
书名: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类别: 2002
标题: 第二十六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正文:     第26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于2002年8月6日开幕,15日闭幕,历时10天。这届音乐会是继1996年第23届之后,第四次由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和文化部共同主办。音乐会坚持专业为主,倡导高雅艺术,弘扬主旋律的指导思想。
    音乐会期间,举办了全国歌剧(音乐剧)观摩演出、国内外音乐团体专场演出、首届全国朝鲜族声乐比赛等大型活动。共演出43场,其中歌剧(音乐剧)7台演出15场,分别为《沥沥太阳雨》、《鸡毛信》、《快乐推销员》、《未来组合》、《再别康桥》、《风雨送春归》、《青铜魂》;国内外专场演出23场,主要有日本艺术家的"吉它演奏会"、意大利歌唱家的"独唱音乐会"、波兰、奥地利、英国、捷克等国演奏家的"钢琴演奏会"、"长笛演奏会",以及美国指挥家与哈尔滨歌剧院合作演出的"交响音乐会",俄罗斯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合作演出的综合音乐会等;全国朝鲜族声乐比赛复赛、决赛演出5场。
    音乐会由文化部遴选来自全国各地的7台歌剧(音乐剧),在剧本、音乐、表导演、舞台美术等各方面均达到了较高层次,集中展现了近年来中国歌剧(音乐剧)创作演出的成果。东方歌舞团、2000年全国艺术歌曲比赛获奖者以及众多国外音乐家的精湛演技,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和很高的评价。
    哈夏音乐会作为国家级、全国性的活动,越来越受到国外音乐界的关注,音乐会期间国外艺术家演出14场,占演出比赛场次的30%。中国、俄罗斯和美国艺术家共同演绎的哈尔滨交响乐团交响音乐会,成为该届音乐会中外艺术家合作交流的一个闪光点。
    专业演出与群众文化有机结合。音乐会期间,以"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创造优美城市形象"的群众文化活动在全市各个文化广场展开。哈尔滨市中心广场、各区中心广场和上百个文化社区同时进行,满城欢歌,处处充满了节日气氛。全市共有300个社区和街道进行了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累计演出数百场,参与人数百万余人。
排序字段: 026

[RECORD: 27/33]
书名: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类别: 2004
标题: 第二十七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正文:     第27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由国家文化部和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2004年8月6日开幕,15日闭幕。音乐会坚持"国际化方向,国家级水平,群众性参与"的指导思想,努力实现专业与业余相结合、严肃音乐与通俗音乐相结合、室内演出与广场演出相结合、文化与经贸旅游相结合,中西文化荟萃、南北文化交融、促进本土文化发展的办会宗旨。举办了全国首届流行音乐新人选拔赛,这是国家政府出面首次举办全国流行音乐方面的最高级别比赛,170余名选手参加了复、决赛,推出了一批新人、新作。
    音乐会期间,举办了"同一首歌·走进哈尔滨"演唱会,音乐会创意深邃,主题突出,总体设计独具匠心,演员阵容庞大,观众热情高涨。演唱会让哈尔滨人感到自豪,为世人了解哈尔滨搭起了桥梁。
    推出"放歌哈尔滨"原创歌曲演唱会。晚会荟萃了全国词曲名家应邀专门为哈尔滨创作的歌曲,集中了近期一大批优秀的歌唱哈尔滨、赞美黑龙江的歌曲,专门邀请了潘淑珍、刘维维、汤灿、周冰倩、崔京浩等全国著名歌唱家演唱。其中《我的哈尔滨》、《情系龙江》等歌曲广受好评。
    组织种类繁多的专场演出28台33场,近千名中外艺术家汇聚哈尔滨。中央歌剧院的开幕式演出、中国歌舞团的《秘境之旅》大型歌舞晚会、齐燕和李红深独唱音乐会、美国铜管五重奏、德国摇滚乐、加拿大钢琴演奏会等给市民留下极深的印象。
    举办了百年故乡音乐家回顾展、群星荟萃广场文化活动、"丁香小姐"大赛、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历史摄影回顾展、中国哈尔滨第四届朝鲜族民俗文化节、龙江旅游摄影展、哈夏摄影摄像大赛等七大项活动。
    "鼓舞龙江"大型鼓表演活动,汇集了来自韩国、北京、山东、山西、沈阳、大庆、七台河及哈尔滨共22支优秀鼓队参加了表演,鼓舞表演的激越、昂扬以及浓郁的民族风情特色,吸引了上百万市民驻足观看。新华社以"中外名鼓聚冰城,鼓舞龙江多豪情"为题大篇幅地报道了鼓表演活动。
    该届哈夏的突出特点:一是规模大。组委会按照省委领导提出的要做大做强哈夏品牌的要求,创意、筹办了多项超大型的活动。二是水平高。专场演出的国内外艺术团组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专业水平。三是国际化日趋成熟。国际职业音乐人主动参加哈夏演出日趋增多,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四是群众参与空前广泛,呈现出"出门即舞台,处处闻歌声"的良好文化氛围。本届哈夏地方企业积极参与。哈药集团、哈通信公司、哈航集团作为协办单位在经济上给予巨大的支持。
排序字段: 027

[RECORD: 28/33]
书名: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类别: 2006
标题: 第二十八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正文:     第二十八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自2006年8月6日开幕以来,上演了50余场室内音乐会和遍布广场、街巷的1000余场群众演出,参演的国内外专业演员和群众演员多达万人,百万市民共享了这次音乐盛宴。
    中央歌剧院、东方歌舞团与我省艺术团体同台献艺,奉献了《木兰诗篇》等高质量高水准的室内音乐演出;来自俄罗斯、美国、法国及澳门地区的音乐家带来了芭蕾舞剧《天鹅湖》等精彩演出;两项国家级赛事——全国音乐组合大赛、第二届全国朝鲜族声乐比赛在这里竞技;千台钢琴、百架古筝的器乐演奏以及社区千余场的群文演出活动掀起阵阵音乐热浪。
  本届“哈夏”提出“文化立市”的战略构想,坚持高雅艺术与群众文化并重,实现了既保证国家级盛会的水准,又要让广大群众最大限度地享受到文化利益的目标。同时还突出了中国“俄罗斯年”的特色,吸纳各国艺术精品,增强了音乐节的开放性。令人欣喜的是,本届“哈夏”品牌价值得到明显提升。据悉,先后有哈飞、哈药、网通等八家大型企业主动参与到“哈夏”中来,投入资金明显高于往届。
排序字段: 028

[RECORD: 29/33]
书名: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类别: 2008
标题: 第二十九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正文:     第29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开幕式于2008年6月24日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环球剧场拉开帷幕。德国柏林交响乐团与哈尔滨交响乐团为开幕式献上精彩的大型交响音乐会演出。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致开幕词。中国音协主席傅庚辰,以色列驻华大使安泰毅及夫人、以色列驻华大使馆文化官员爱伟山,省、市领导王巨禄、杜宇新、程幼东、陶夏新、邹新生、杨国俊等,以及全国声乐比赛专家评委、德国柏林交响乐团、以色列卡梅阿现代舞团、俄罗斯国立叶尼塞黎明舞蹈团的艺术家出席开幕式。开幕式后,由德国柏林交响乐团艺术家与哈尔滨交响乐团的艺术家们联袂举办了“哈药集团夏之夜”大型交响音乐会。音乐会期间,组织了第八届全国声乐比赛,并在国家文化部和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将全国声乐比赛由三年一届改为两年一届,使全国声乐比赛自29届“哈夏”永久落户哈尔滨。通过集合两大优质国家级文化品牌,打造文化品牌“航母”,扩大了哈尔滨作为音乐名城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音乐会期间,共有20个专业艺术团体参加演出,其中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艺术团体8个,国外艺术团体汇集11个国家及地区的12个演出团组,专场演出共31台46场,参加演出的中外专业文艺工作者逾千人;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举办28场大型主题演出、89场“好歌大家唱”市民歌唱比赛和580场社区文化活动,广场、社区群众演出共600余场,参与演出的群众2万余人,直接观众达百余万人。
    7月1日,举行“宝宇地产杯”第八届全国声乐比赛文华声乐节目表演奖颁奖晚会。其中独唱组文华声乐节目表演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
    7月3日,举办了第29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闭幕式。文化部部长蔡武发来贺信。该届音乐会突出“促进发展,支援灾区”主题。在31台46场国内外专业演出中,组委会专门组织了4场抗震救灾义演,演出收入全部捐给地震灾区。出席闭幕式的省市领导与观众共同观看了美国百老汇经典音乐剧《音乐之声》。7月3日晚,在防洪纪念塔广场举办“放歌哈夏,祝福祖国”大型文艺晚会,市领导朴逸、才殿国、张显友观看了演出。
排序字段: 029

[RECORD: 30/33]
书名: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类别: 2010
标题: 第三十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正文:     2010年8月6~15日,由文化部与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十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在哈尔滨市举行。哈尔滨市重新规划“哈夏”品牌理念,回顾城市百年交响乐历史,以30届“哈夏”50年历程为承载,以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的荣誉为着力点,推动城市文化发展与繁荣。该届音乐会专场演出26台37场,其中国内演出14台17场,国外演出12台20场。来自俄罗斯、法国、印度、奥地利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参加了本届音乐会,音乐会期间举办第九届全国声乐比赛,有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演出团组来哈尔滨参加比赛、演出活动。国际手风琴周有12个国家500余人参加,演出奥地利原创音乐剧《茜茜公主》、中央芭蕾舞团的芭蕾舞剧《奥涅金》、中国歌剧舞剧院大型歌舞剧《在那遥远的地方》,印度宝莱坞舞蹈团和手风琴大师尤里·希施金及国际声乐比赛获奖者在音乐会期间演出。音乐会期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举办了14项活动,21场主题广场演出,210场“好歌大家唱”群众演出,参赛市民超过1万人。组织218场百姓大舞台演出和近千场社区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全市广场、社区群众演出1095场,参与演出的群众2万余人,直接参与音乐会各项活动的观众近200万人,创造了“哈夏”音乐会群众文化活动的新纪录,国内外40余家新闻媒体的100余名记者对“哈夏”进行报道。举办了“30届辉煌成就·50年奋斗历程”图片展和“我与哈夏音乐会”征文活动。活动期间还举办了第五届“好歌大家唱”比赛、“哈夏杯”国际青少年古筝大赛暨2010国际青少年古筝夏令营等大型群众音乐活动,并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举办“文化如何促进城市进步”论坛。8月16日19时30分,第三十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闭幕式大型广场文艺演出,在哈尔滨防洪纪念塔广场隆重举行。本届“哈夏”闭幕式演出,奉献给大家的是一台经过选拔和再度创作、以群众文化节目为主的大型文艺演出,哈尔滨人用自己的歌舞彰显着音乐名城的独特魅力。整场演出由“哈夏欢歌”、“家乡赞歌”、“民族颂歌”、“相约哈夏,走向未来”四部分组成。
排序字段: 030

[RECORD: 31/33]
书名: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类别: 2012
标题: 第三十一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正文:     2012年8月6—15日,由文化部与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三十一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以下简称“哈夏”音乐会)在哈尔滨市举行。来自美国、法国、西班牙、俄罗斯、芬兰、奥地利等20个国家的艺术团(组)举办了专场演出并参加国际音乐狂欢大巡游活动,10个国家的500余名艺术家参与国际手风琴艺术周。开幕式采用中英文双语主持,首次实现中央电视台、黑龙江省电视台和哈尔滨市电视台联合播出。中央电视台全程参与“哈夏”音乐会整体策划。以欧洲广播电视联盟为国际传播平台,欧洲主流媒体转播开幕式实况。中央电视台深度合作、欧广联平台推广是“哈夏”音乐会历史性的突破。
    美国、法国、西班牙、俄罗斯、芬兰、奥地利、加拿大等20个国家的演出团体与中国演出团体合作,共奉献了33台、45场国内外高水平专业演出。“哈夏”国际音乐狂欢大巡游、俄罗斯手风琴演奏家希什金手风琴专场音乐会、俄罗斯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柳德米拉玛果梅多娃歌唱小组、芬兰KnuckleboneOscar摇滚乐队摇滚之王奥斯卡专场、俄罗斯红旗阿穆尔舰队基地民族乐团与青少年艺术之家模范儿童合唱团专场、奥地利默库尔交响乐团、法国舞神舞蹈团、俄罗斯国立叶尼塞黎明舞蹈团、加拿大儿童音乐剧《爱丽丝梦游仙境》、美国姚勇舞蹈团、国际手风琴艺术周等国际演出活动先后举办。中央芭蕾舞团舞剧《卡门》和《阿莱城的姑娘》、王力宏哈尔滨演唱会、百老汇音乐剧中文版《妈妈咪呀!》、东方歌舞团顾欣领衔主演的爱之旅合唱音乐会、“情满故乡”——李双江师生音乐会、东方天籁——广东音乐精品音乐会、“星光熠熠耀宝宇”大型公益歌星演唱会、中央歌剧院女高音歌唱家尤泓斐家乡独唱音乐会等20余台节(剧)目精彩纷呈。
    该届音乐会群众文化活动于4月22日拉开帷幕,8月16日落幕,共举办10项演出、比赛和展览活动,演出1 148场,参演人员近万人,观众百万余人次。主题广场演出、第七届“好歌大家唱”、“我们的城市、我们的歌”原创歌曲明星演唱会、“音乐之都百姓大舞台”、“欢乐社区”艺术节、国际古筝艺术周、群众文化活动图片展等文化活动各具特色。
    由文化部主办、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承办的第十届全国声乐比赛首次将合唱比赛纳入其中,共设美声、民族、流行音乐、合唱四个项目组,实现了国家级赛事的完整统一。该届比赛四个组别报名参赛选手近3 000人。
    该届“哈夏”音乐会首次开辟“哈夏”文化论坛。邀请文化和经济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和学者,阐释文化对于提升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巨大作用。“哈夏”文化论坛邀请领导嘉宾近千人,共有四项论坛主旨发言,论坛参加者在文化产业、文化生态环境、文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等领域进行思考探索,实现了论坛设计初衷。该届“哈夏”音乐会探索市场化运作的新途径,盘活市场资源,挖掘文化与市场间的关联和纽带,通过符合市场、符合企业的创新策划,实现城市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为“哈夏”音乐会的发展开创新的格局。根据企业品牌特点策划活动,通过企业文化助推城市文化,是该届“哈夏”音乐会招商工作一大特色。
    海内外40余家新闻媒体的400余名记者对该届“哈夏”音乐会进行报道,扩大了“哈夏”音乐会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哈夏”期间境内及港澳台传统及互联网媒体有相关报道704篇。中央电视台在8月7日《新闻联播》中播发了该届“哈夏”音乐会开幕的消息,纽约“环球手风琴在线”网站以10余种语言向全球报道了该届“哈夏”音乐会。
排序字段: 031

[RECORD: 32/33]
书名: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类别: 2014
标题: 第32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正文:     2014年8月15日晚,防洪纪念塔广场,伴随着“百姓欢歌·乐动哈夏”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的美妙歌声,第32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历时10天,在满城欢歌中落下帷幕。文化部副部长董伟,市委副书记、市长宋希斌分别致词。国家旅游局常务副局长王志发,市领导林铎、姜国文、聂云凌、曲磊、石嘉兴、张丽欣、才殿国、杨晓萍等出席闭幕式。副市长焦远超主持闭幕式。
    董伟在致词时代表国家文化部向第32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祝贺。他说,本届哈夏音乐会坚持国家级水平、国际化方向、群众性参与的方针,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将专业演出与群众文化活动有机结合,坚持艺术创新、文化惠民,真正成为音乐艺术的盛会、人民群众的节日。第十一届全国声乐比赛创新活动内涵和传播方式,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声乐人才,充分发挥了导向性、代表性和示范性作用;国际手风琴艺术周、中外经典相约哈夏、国际友城哈尔滨之约等聚集了20多个国家的演出团体和艺术家,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百姓欢歌、乐动哈夏等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本届哈夏音乐会的圆满成功是中外艺术家倾情奉献、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哈尔滨广大市民热情参与的结果,是组委会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和全体工作人员创造性劳动的结果,衷心希望哈夏音乐会不断提升办节质量和艺术水平。
    宋希斌在致闭幕词时说,迷人的哈夏,音乐的天堂,在这难忘的日子里,我们不仅欣赏到了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38场高水准专业音乐盛宴,还成功举办了具有一流水准的全国声乐比赛和国际手风琴比赛两大高端赛事,勋菲尔德国际弦乐比赛也将于18日隆重举行,精心组织的1500多场群众性音乐活动盛况空前,千人葫芦丝合奏更创造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可以说,节目质量之高,参与程度之广、影响范围之大,赢得了中外来宾的如潮好评。中国的哈夏,世界的舞台。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哈夏音乐会,正在沿着专业化、国际化、群众性的特色道路走向辉煌,已经成为展示哈尔滨独特历史魅力的一张亮丽名片,成为体现中国当代音乐艺术水准的一个重要窗口,成为展现世界音乐之城迷人风采、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我们坚信,有国家文化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国内外广大艺术家的热情参与,有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哈夏音乐会的明天一定会更富激情,更具魅力,更加灿烂辉煌。
    据了解,本届哈夏音乐会历时10天,由一场开幕演出、两大系列演出、三项重要赛事、四项创新活动构成,举办了38场专业演出和1500余场群众性展演活动,来自26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演员参演参赛,从多个角度全方位提升了艺术层次、演出水平和参与规模。
    作为本届哈夏音乐会的压轴之作,“百姓欢歌·乐动哈夏”大型交响合唱音乐会在闭幕式后上演。出席闭幕式的领导与现场观众一道观看了精彩的演出。
排序字段: 032

[RECORD: 33/33]
书名: 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类别: 2016
标题: 第33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
正文:     由国家文化部和哈尔滨市政府联合主办的第33届中国·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于2016年8月6日在哈尔滨市举行。本届“哈夏”音乐会坚持“国际化方向、国家级水准、群众性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方针,在继承历届“哈夏”音乐会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国际间文化交流,促进国内音乐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
    从8月6日开幕到20日闭幕,本届哈夏音乐会共进行了六大板块48项主要演出及活动,演出千余场次。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里,在迷人的夏日时光中,处处琴音婉转、歌声嘹亮。作为联合国命名的“音乐之城”,哈尔滨实至名归。
排序字段: 033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