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公共汽车客运

发布时间:

2023-05-05 17:17

第一节 营运车辆

 

  1917年末,哈尔滨市区始见营业性公交载客汽车,1918年后,哈尔滨每年都有外产载客汽车进入。至1929年末,哈尔滨市内已有美国福特、万国、道济、介姆西、非立约克、雪佛莱等进口厂牌载客汽车112台,其中万国牌居多,占进口车70%。多为小型汽车,四轮单胎,发动机4缸,汽油为燃料,载客416人。

  1931年,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国,随之日产尼桑(又称日产)、丰田(约突达)、同合(依兹兹)、金刚等厂牌汽车进入哈尔滨。车身大多为长头,少量为短头,四轮六胎,发动机六缸直列,70余马力,载客1630人。

  1940年,日本扩大侵略战争,汽油短缺,许多汽车改烧木和木炭。为此,车上增加一个煤气发生炉,吸气管上部化油器改用混合器,部分结构改变,发动机功率下降,驾驶员劳动强度加大。1946428日,哈尔滨解放后,市区公交营运汽车仍多为破旧的美、日进口汽车。

  1949年,哈尔滨市建设局所属汽车厂(市公共汽车公司前身)在籍车辆中,有同合车(日)35台,19391940年出厂,车体长758米,46胎,发动机6缸,功率48马力,载客45人;道济(美)6台,1946年出厂,车体长81米,自重7吨,46胎,发动机6缸,功率106马力,载客50人;斯蒂白克(美)22台,1946年出厂,车体长8米,自重8吨,46胎,发动机6缸,功率90马力,载客50人。

  1950年,从苏联购进9台吉斯—155型汽车,车体长825米,46胎,发动机6缸,功率90马力,载客50人。1951年从匈牙利进口伊卡路斯60型燃柴油客车12台,车体长935米,46胎,发动机6缸,125马力,载客70人。这些汽车全部用于公共交通客运。

  195310月,哈尔滨市汽车公司成立。当年有客运汽车78台,除部分美、日陈旧客车继续使用外,还购进伊卡路斯60型车(匈)9台、斯蒂白克牌车(美)25台、道济234型车(美)10台。1954年,从捷克进口斯克达牌客车31台,车体长1060米,46胎,发动机6缸,功率145马力,载客80人。同年,从匈牙利进口却贝尔420型燃柴油客车两台,车体长70米,46胎,发动机4缸,功率85马力,载客45人。

  1957年,汽车公司新增哈尔滨伟建机器厂首次生产的松花江牌57型客车37台,车体长82米,自重5吨,46胎,发动机6缸,功率90马力,载客80人,哈尔滨不能自产汽车的历史由此结束。

  1959年,市汽车公司客运车辆增加到182台,其中新增松花江58型客车10台,原有斯克达牌车10台、斯蒂白克牌车25台、吉斯—165型车12台、伊卡路斯30型车21台、伊卡路斯60型车12台、同合牌车25台、松花江57型车67台。

  1964年,新增哈尔滨客车厂生产HB641型燃油客车20台,车体长87米,自重56吨,46胎,发动机6缸,功率95马力,载客80人。1965年,新增HB661型绞接式客车(又称通道车)10台。车体长1338米,610胎,发动机6缸,功率95马力,载客130人。1968年,新增四平产单机客车2台,车体长858米,自重56吨,46胎,发动机6缸,功率95马力,载客80人。1970年,新增天津绞接式大客车10台,其性能和结构与HB661型基本相同。19731974年,新增哈五型绞接大客车25台,黄河牌客车2台。到1976年,哈尔滨市公共汽车公司已全部采用国产车营运,老旧车辆陆续被淘汰。19771978年两年,又新增常州产单机客车6台、京一型单机客车23台。1978年末,市公共汽车公司在籍车辆466台,其中绞接式哈一型9台、绞接式哈二型140台、天津绞接式10台、哈一型单机260台、四平单机18台、常州单机6台、京一型单机25台。

  1986年,新增哈180型柴油绞接大客车32台,车体长1678米,自重1259吨,610胎,柴油发动机6缸,功率180马力,载客177人。

  1990年末,哈尔滨市公共汽车总公司有在籍车辆648台,其中哈一型绞接车78台,哈五型绞接车241台,哈180柴油绞接车100台,上海产绞接车14台,哈一型单机车94台,哈四型单机车11台,哈五型单机车80台,北京单机车30台。

 

第二节 营运组织

 

  民国时期,19171218日,哈尔滨市俄商威律皆夫购汽车1台,往返于道里十二道街至道外同乐茶园。19188月,傅巨川等人购买汽车10台,开设安泰汽车公司,行驶于市区铁路界内外各大街。1920年,又有飞龙汽车公司购汽车2台,行驶于道里至道外之间。由于经营状况较好,一些经营者向当局申请专线营运,哈尔滨市营业性汽车增加。19211026日,俄国人经营的5台客车获准开辟埠头区(道里区)至马家沟专线,全长52公里,站点4个。1922年,又先后有中国商人王玉周和俄国人伊万诺夫取得开办道里至南岗(铁路局)、道里至香坊、道里至道外专线营业许可。到1924年,哈尔滨市经营市区客运汽车公司(行)已有69家,营运汽车达86台。为协调经营者之间利益,192611月,哈尔滨市政当局成立客运汽车经营者组织管理机构“哈尔滨大汽车公会”。每年由大汽车业主选举委员,组织委员会,设正副会长各1人,委员4人;会计、秘书各1人。在“大汽车公会”组织下,集体订立营运章程,确定线路车辆,协调运价和行车秩序。

  东北沦陷时期,193411月,哈尔滨特别市当局,以“低价”收买中国商人经营较好的大汽车50辆,组织交通株式会社,并由其统一经营管理,负责管理线路、站点、票价、调度、核算等,市区汽车客运线路为9条。19369月,伪交通株式会社经营的大汽车达到82台。  1945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国民党派员“接收”哈尔滨,将伪交通株式会社所属客运汽车队改称汽车厂。

  1946428日哈尔滨解放,人民政府接管汽车厂。汽车厂隶属市建设局,下设车辆股,股下设配车室,负责客运生产管理。由于资金紧缺,车辆破旧,配件不足,完好车率极低,19471948年,日均出车仅达1617台。

  1949年,汽车厂建立运营科,负责组织客运生产,坚持边抢修故障车,边组织出车营运,运营生产好转。1950年从苏联等国进口新车15台,19511952年又相继从苏联、匈牙利进口客车31台,在籍车达到62台,缓解了哈尔滨市客运紧张的局面。

  195310月,汽车厂改称哈尔滨市汽车公司,战珍任代理经理。

  1955年,汽车公司在运营科的基础上增设营业股、核算股,并成立调度室,共有行车路队6个,营运线路10条。11月,下设两个运营厂,厂设运营科。1958年,厂被撤销,公司直接管理6个路队的运营生产。1959年,成立运营总站,下设配车室,集中管理车辆和人员配备及派车保养等。19617月,撤销运营总站。同年10月,公司再次设立运营厂,由两级管理变为三级管理。1965年,3个运营厂撤销,公司直接负责6个路队的营运管理。1970年,改称哈尔滨市公共汽车公司。19774月,公司调整机构,下设3个外勤厂。各厂运营科负责本厂所辖车队运营业务。1980年,撤销厂一级管理,直接管理车队。公司营运科撤销,成立总调度室,主管客运行车、服务、票务。19846月,汽车公司又恢复厂级管理,设立3个外勤行车厂。19886月,公司总调度室撤销,建立由公司经理主管、外勤副经理直接指挥的客运科、票务科、服务检查科等营运组织管理系统,建立公司、厂、队三级调度组织,实行垂直领导,逐级负责。

  1990年,哈尔滨市共有公共汽车线路45条,营运车辆648台,营运行车厂3个,职工9162人。

第三节 线  路

 

  一、市区公共汽车

  (一)1线

  1948年开辟,始发站为道里尚志大街,途经南马路、桃花巷、正阳大街(靖宇街)3个站点至道外十六道街终点,全长44公里,配车6台。1956年,终点站改为道外七道街。1958年,始发站改至道里河图街,途经建国街、安升街、十二道街、南马路、桃花巷、七道街等9个站点至道外二十道街终点,全长89公里,配车12台。19669月,终点改至道里银行,全长6公里,配车8台,单程运行时间25分。19672月,恢复终点至道外二十道街,9月,终点站缩至承德广场,全长68公里,1968年,终点又恢复至道外二十道街。19693月,始发站改至车辆厂文化宫,终点线路延至道外太古街,全长11公里,8个站点。197911月,始发站改至高谊街,途经经纬街、哈一百、南马路、承德广场、道外头道街至终点道外七道街,全长5公里,配车24台。198511月,恢复始发站车辆厂文化宫,途经高谊商店、经纬街、道里十二道街、哈一百、南马路、承德广场、道外头道街等10个站点至终点道外二十道街,线路全长62公里,配通道车28台,单程运行时间32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500、晚2130,终点站早500、晚2200。高峰和平峰发车间隔各3分。

  (二)2线

  19472月开辟,始发站南岗秋林至警察街(友谊路)终点。1948年,始发站改至南岗教堂街(革新街),途经和平路、小北屯至草料街(红旗大街)终点站,全长5公里,配车4台。1949年,始发站改至哈一百,途经南岗秋林、教堂街、和平路、小北屯至终点香坊草料街,全长86公里,配车6台。1951年,始发站改至道里警察街(友谊路),终点缩至教堂街,全长48公里,配车8台。19529月,终点站改为公滨路。195311月,经道里十二道街、经纬街、铁路医院至终点南岗秋林,全长36公里,配车9台。1961年,经道里七道街、十二道街、南岗秋林、市工人文化宫、省人委、省医院、西香坊、香坊区人委8个站点至终点红旗大街,全长109公里,配车28台,单程运行时间39分。1964年,始发站不变,终点改至横道街,全长103公里,配车28台,单程运行时间39分。19855月,增设哈尔滨火车站、天鹅饭店站点,全长101公里,配通道车29台,单程运行时间42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500、晚2200,终点站早500、晚2130。高峰发车间隔3分,平峰发车间隔4分。

  (三)3线

  1949年开辟,始发站为桃花巷(承德广场),途经南岗秋林、东教堂街、和平路等4个站点至香坊草料街终点,全长93公里,配车4台。195211月,增设花园街、制材厂、第六中学站点。1962年,改由桃花巷途经文化公园、电池厂、大成街、理治街、省人委、省医院、西香坊7个站点至终点香坊横道街,全长106公里,配车14台,单程运行时间38分。198212月,始发站为承德广场,途经承德商店、文化公园、先锋路、大成街、理治街、省政府、天鹅饭店、省医院、西香坊、香坊区政府10个站点至终点红旗大街,全长105公里,配车23台,单程运行时间37分,高峰和平峰发车间隔各3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530、晚2130,终点站早530、晚2130198810月,终点站从承德广场延伸至北环路,全长111公里(增加06公里),配备180型通道车27台,单程运行时间35分,平均发车间隔36分。首末车时间不变。

  (四)4线

  1948年开辟,始发站为道外太古街,途经道外十六道街至太平桥终点,全长3公里,配车4台。1952年,改由太古街,途经太古头道街、十六道街、太平桥、太平区政府、化学厂至终点三棵树火车站,全长56公里,配车4台。19565月,始发站改由道里透笼街至终点三棵树火车站。19703月,始发站改由车辆厂文化宫,途经经纬街、十二道街、南马路、承德广场、太古街、太平桥等7个站点至终点三棵树二商店,全长92公里。1972年,始发站改由承德广场,途经烟厂、军工、太平桥、太平文化宫、二商店等6个站点至终点新一街,全长72公里,配车14台。19819月,始发站为承德广场,途经承德街、滨江站、道外十四道街、十六道街、二十道街、太平桥、太平文化宫、二商店、道口街等10个站点至终点新一街,全长72公里,配车21台,单程运行时间32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530、晚2100,终点站早530、晚2030。高峰和平峰发车间隔各4分。

  (五)5线

  19494月开辟,始发站为靖宇大街,途经道外五道街、十二道街至十六道街终点,全长15公里,配车3台。6月停运。1951年始发站改由道里十二道街,途经北安街、共乐街、康安路等4个站点至终点顾乡屯,全长58公里,配车6台。19546月,始发站改由桃花巷,经斜文街、安和街、通达街、康安路等5个站点至终点顾乡屯,全长78公里,配车12台。1964年,始发站为桃花巷,途经南极街、南马路、哈一百、安升街、安和街、共乐街、市妇产医院、拖拉机厂、康安路至终点顾乡屯。全长78公里,配车18台,单程运行时间35分。高峰和平峰发车间隔各4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500、晚2130,终点站早500、晚2200

  1970年,由承德广场始发改经南马路、十二道街、建国街、康安路至顾乡终点,全长75公里。1978年,由于15路汽车开线,改走新阳路,全长75公里,配通道车20台,设站点11个,单程运行时间31分,高峰发车间隔2分,平峰发车间隔3分,首末车时间不变。

  (六)6线

  19515月开辟,始发站为尚志大街,途经安宁街、安升街、安和街、共乐街等5个站点至河洛街终点,全长55公里,配车4台。19518月停运。195210月,恢复运行。1954年,始发站改为道里十三道街至河洛街终点。1960年,始发站改由建设街,途经大直街、文化公园、太平桥、二商店4个站点至三棵树终点,全长71公里,配车16台,单程运行时间34分。1971年,始发站改由哈尔滨火车站,途经南岗秋林、医大一院、烟厂、文化公园、太平桥、太平文化宫、二商店7个站点至终点三棵树,全长78公里,配车20台,单程运行37分。高峰发车间隔3分,平峰发车间隔4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500、晚2130,终点站早500、晚2200

  (七)7线

  1949年开辟,始发站为太古街,途经南十六道街、二十道街两个站点至太平桥终点,全长3公里,配车2台。1950年,始发站改由道外十六道街至太平桥终点。1952年停运,1954年恢复运行。1956年,始发站改由太古街至太平桥终点。同年10月,又恢复始发站十六道街至终点太平桥。1968年,始发站改由哈尔滨火车站,经烈士馆、卧车公司等7个站点至滨江站终点。全长41公里,配车4台。19776月,始发站改由建设街至道外十六道街终点。19865月,始发站改由省图书馆经革新街、南岗秋林、哈尔滨火车站、红少年(儿童影院)影院、田地街、肉联厂、滨江站等10个站点至南勋新十六道街终点。19881月,部分路段改道,从始发站省图书馆发车,经革新街、儿童公园、南岗秋林、博物馆、哈尔滨火车站、烈士馆、电缆厂、肉联厂、滨江站、太古街、南勋街11个站点至海员俱乐部终点。全长85公里,配通道车22台,单程运行时间40分,高峰发车间隔45分,平峰发车间隔6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500、晚2100,终点站早530、晚2130

  (八)8线

  19529月开辟。始发站为教堂街,途经任家桥、新发屯、义发源、老五屯、平房5个站点,至平房北厂终点,全长1908公里,配车7台,定时发车。1964年,始发站改由博物馆至平房终点,全长258公里,配车10台。197761日,始发站改为友谊宫,途经友谊路、儿童医院、哈一百、南岗秋林、革新街等8个站点至宣化街终点,全长71公里,配车14台。1979年,始发站改由友谊路至宣化街终点。1980年,始发站改由道里九站,途经友谊路、儿童医院、森林街、哈一百、三中、松花江商店(秋林公司)、革新街7个站点至宣化街终点。全长71公里,配车18台,单程运行时间37分,高峰发车间隔4分,平峰发车间隔5分。19881222日,终点站延伸至省体校,增加3个站点,全长84公里,配绞接车22台,单程运行时间43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530、晚2130,终点站早500、晚2100

  (九)9线

  195511月开辟,始发站为顾乡屯,途经消防队、二砖厂至半拉城子终点,全长49公里,配车2台。1958年停运。1965年恢复,始发站改至顾乡屯,途经消防队至二砖厂终点,全长3公里,配车2台。1976年终点站由二砖厂延伸至朱顺屯,增加里程19公里。19869月再停运,1990年开通。199012月末,始发站改由道里九站途经车辆厂、文化宫、高谊商店、安康街、安升街、安和街、安乐街、妇产医院、商学院、三孔桥、西大桥、汉广街等11个站点至终点动物园。全长79公里,配车10台,单程运行时间55分。高峰和平峰发车间隔各10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630、晚1900,终点站早600、晚1900

  (十)10线

  1953年开辟,始发站为教堂街(工人文化宫门前),途经和平路、亚麻厂、电机校、职工村等6个站点至车辆厂文化宫终点,全长8公里,配车10台。1954年,始发站改由亚麻厂至车辆厂文化宫终点。1956年,始发站改由工人文化宫至中医学院终点。19571月,始发站改由道里十三道街至中医学院终点。1958年,始发站改由兆麟影院至电机厂终点。1959年,终点站由电机厂延伸至通乡街。1960年,始发站改由高谊街至通乡街终点。1968年,终点延伸至工程机械厂。19706月,始发站改为承德广场,途经烟厂、松花江商店、文化宫、省革委(省政府)、量具厂、体育场、安乐街、电机厂、锅炉厂、通乡街10个站点至工程机械厂终点。全长130公里,配车25台,单程运行时间50分,高峰发车间隔4分,平峰发车间隔5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500、晚2130,终点站早500,晚2100198110月,终点站由工程机械厂缩至通乡街,线长118公里。1987年,承德广场始发,途经烟厂、南岗秋林、和兴路、动物园、安乐街至通乡街终点,线长132公里,配绞接通道车29台,单程运行时间55分。

  (十一)11线

  1953年开辟,始发站为哈尔滨火车站,途经西大桥、和兴路、省委党校、科学院5个站点至医大二院终点,全长102公里,配车2台。1957年,改由建设街至医大二院。1960年,改由和兴路至医大二院。1965年,改由和兴路至东铁。19704月,改由哈尔滨火车站至东铁。1975年,始发站缩至保健路,途经医大商店、工学院、电表厂、和兴路、西大桥、工大、博物馆等10个站点至哈尔滨火车站,全长85公里,配通道车26台,单程运行时间48分,高峰和平峰发车间隔各5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500、晚2130,终点站早500、晚2200

  (十二)12线

  19585月开辟,始发站为保健路,途经杨马架子、哈达屯至九三五厂终点,全长38公里,配车2台。同年12月始发站改由哈一百至西香坊终点。19826月,并入8线。198810月重开12线,始发站为松花江公路大桥,途经省社会科学院、市人大、友谊宫、友谊路、儿童医院、北环商城、贸易中心、道外七道街、十二道街、十六道街、二十道街、造纸厂等13个站点至港务局终点,全长9公里,配180柴油通道车11台,单程运行时间33分,高峰发车间隔7分,平峰发车间隔8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600、晚2030,终点站早530、晚2000

  (十三)13线

  19583月开辟,始发站为建设街,途经海拉尔街、儿童公园两个站点至大成街终点。全长26公里,配车3台,单程运行时间20分。19706月,始发站改由哈尔滨火车站至省体校终点。19799月,始发站改至友谊宫,经友谊路、中央大街、十二道街、哈一百、哈尔滨火车站、博物馆、松花江商店(秋林)、建企医院、儿童公园、大成街10个站点至省体校终点,全长72公里,配车19台,单程运行时间32分。高峰发车间隔3分,平峰发车间隔4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530、晚2130,终点站早530、晚2100198812月,终点站由省体校延伸至先锋小区,全长87公里,增设站点2个,单程运行时间40分,配绞接车21台,首末车时间不变。

  (十四)14线

  195910月开辟,始发站为红旗大街,途经香坊粮库、汽轮机厂、通乡街、工程机械厂、苗圃、柞树林6个站点至孙家站终点,全长99公里,配车2台,单程运行时间30分。19786月,始发站改由建设街至康安路终点。12月,终点延伸至河图街。1986年,始发站由建设街延伸到文化公园。同年9月,始发站文化公园,途经烟厂、医大一院、南岗秋林、哈尔滨火车站、儿童影院、北安街、安和街、共乐街、妇产医院、建国街等11个站点至公路大桥终点,全长92公里,配车22台,单程运行时间38分。高峰发车间隔4分,平峰发车间隔5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500、晚2100,终点站早530、晚2130

  (十五)15线

  19571月开辟,始发站为顾乡、途经仁和屯、金山堡、王家店、小三姓、康家、薛家、姜家7个站点至大赵家终点,全长162公里,配车2台。19776月停运。197812月,始发站改至道里十二道街,途经经纬小学、共乐街等站点至顾乡。19802月,改由道里十一道街至顾乡。198510月,又改由兆麟公园至顾乡。19869月,始发站为兆麟公园、途经道里十二道街、经纬小学、安和街、共乐街、妇产医院、建国街、康安路、顾乡、职工街、财政校、织布厂、印刷机械厂12个站点至二砖厂终点,全长88公里,配车11台,单程运行时间35分。高峰和平峰发车间隔各8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600、晚2100,终点站早530、晚2030

  (十六)16线

  19632月开辟,始发站为横道街,途经香坊粮库、汽轮机、工程机械厂、黎明乡等10个站点至阿城终点,全长36公里。19776月,始发站改由景阳街至动物园终点,同年9月停运。19809月,始发站改由友谊路至文景街终点。19855月,始发站由友谊路经兆麒公园、七道街、菜市场、儿童影院、哈尔滨火车站、博物馆、海城街、河沟街、发电厂、文林街、文成街11个站点至民生路终点,全长7公里,配车12台,单程运行时间32分。高峰发车间隔6分,平峰发车间隔8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600、晚2100,终点站早530、晚2030

  (十七)17线

  1958年开辟,始发站为农业展览馆,经木材厂、气象台2个站点至电碳厂终点,全长58公里,配车3台,单程运行时间25分。19603月停运。7月,始发站改由东三干校至香坊木材厂终点。9月,又从木材厂延伸至电碳厂。19619月,始发站改至红旗大街,途经公滨路、木材厂、气象台3个站点至电碳厂终点,全长51公里,配车3台,单程运行时间20分,高峰和平峰发车均间隔10分。1983年,增设朝一中、银行学校两个站点,配车15台。高峰间隔6分,平峰间隔7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530、晚2100,终点站早530、晚2030

  (十八)18线

  1964年开辟,始发站为横道街,至利民乡终点,全长1665公里,7个站点,配车2台。19776月停运。19862月,始发站改由松电新村至安乐街终点。5月,从安乐街延伸至建设街终点。19884月,改由通乡街至建设街。9月,始发站又改至松电新村,经孙家站、通乡街、锅炉厂、安乐街、中医学院、量具厂、省政府、省图书馆、革新街9个站点至建设街终点。全长116公里,配车18台。单程运行时间50分,高峰发车间隔6分,平峰发车间隔7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600、晚2000,终点站早500、晚2000

  (十九)19线

  19588月开辟,始发站为太平桥,途经太平文化宫、二商店、桦树街3个站点至四商店终点,全长34公里,配车2台,单程运行时间20分。1959年,终点站由四商店延伸至先锋路。1960年,始发站改至道外二十道街,途经太平桥、太平文化宫、二商店、桦树街、四商店5个站点至先锋路终点,全长62公里,配车3台,单程运行时间25分。198812月,终点站延至先锋小区,增加宏伟路、先锋商店两个站点,全长83公里,配绞接车18台。高峰发车间隔4分,平峰发车间隔5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530、晚2100,终点站早500、晚2030

  (二十)20线

  198110月开辟,始发站为广播器材厂,途经工程机械厂、通乡街、锅炉厂、电机厂4个站点至电工学院终点,全长62公里,配车12台。198211月,终点站由电工学院延至和平商店,全长68公里。19852月停运。19895月,始发站改至汽车齿轮厂,途经农机公司、33中、先进街、职工街、市十医院、武警总队、康安路、民族文化宫、共乐街、安和街、安升街、经纬小学、十二道街至道里头道街终点。全长93公里,配车22台,单程运行时间38分。高峰发车间隔4分,平峰发车间隔5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530、晚2100,终点站早530、晚2130

  二、郊区公共汽车

  (一)331线

  19705月开通,当时序号编为21线,始发站为道外人民(承德)广场,途经大寨路、水泥厂、民富、兴国、三姓屯5个站点至终点民主,全长196公里,配车2台,单程运行时间50分,定时发车。7月线路序号改为31线。197912月,终点站由民主延伸到城高子,19864月,终点站又缩至民主。19886月改称331线。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600、晚1700,终点站早630、晚1800

  (二)332线

  19588月开通,始发站为三棵树火车站,经工农村至东风(东风镇)终点,全长71公里,配车2台,当时序号编为22线。1959年,终点由东风延伸至三砖厂。1960年,因韩家洼子修桥停运,1963年恢复运行。19667月,始发站改由三棵树火车站至阿城巨源终点,线路序号改为32线。19707月,由始发站经韩家洼子、东风公社、恒西屯4个站点至一砖厂终点,全长103公里,配车7台,单程运行时间50分。定时发车。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530、晚1900,终点站早600、晚19301988年改称332线。

  (三)333线

  196410月开通,始发站为桥头屯至利民终点,配车1台,当时叫18线,单程运行时间40分。19708月,始发站改至承德广场,途经沙坨子、长发、小王家、松浦、张士英屯、黑小屯6个站点至利民终点,全长229公里,配车2台。1971年,终点站延至乐业,1972年终点站延至杏林,198410月,终点站延至鱼林,19859月,终点站缩至杏林。19879月停运。19886月改称333线。1990年末,仍未运行。

  (四)334线

  19709月开通,始发站为三棵树火车站,途经工农村、东风公社、三砖厂、火化场、恒西屯至终点金家,全长198公里,配车2台。1972年,终点站延伸至向阳。19837月,始发站改由三棵树火车站经东风、恒西屯、一砖厂、钢丝绳厂、西长林、东长林、向阳至东兴终点,全长278公里,配车2台。19882月,始发站改由太平桥,经三棵树、道口街、韩家洼子、阿什河桥、东风镇、三砖厂、恒西屯、一砖厂、钢丝绳厂、西长林、东长林、金家、向阳、刘明屯、东兴四个站点至东兴大队终点,全长291公里,配车2台,单程运行时间50分,定时发车。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640、晚1530,终点站早740、晚1630

  (五)335线

  19573月开通,始发站为顾乡,途经任和屯、金山堡、王家店、小三姓、康家、薛家、姜家7个站点至大赵家终点,当时线路序号编为15线。全长15公里,配车2台。19611月,终点站由大赵家延伸至后肖家。19658月,终点站又延伸至八里堡。11月,再延伸至太平镇。1970年线路序号改为35线。1982年,始发站改由康安路,途经胡家、温家窑、新立屯、八里堡、阎家岗、张家、双庙子7个站点至终点太平镇,全长357公里,配车11台,单程运行时间90分,定时发车。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600、晚1630,终点站早730、晚183019886月改称335线。

  (六)336线

  19703月开通,始发站为和兴路,途经城建干校、铸造厂、哈西商店、杨马架子、富士屯、兵团医院6个站点至终点王岗,全长142公里,配车6台,当时称16线,单程运行时间40分。5月,修路停运。10月,恢复通车。始发站改至哈尔滨火车站,线路序号改为36线。1972年,终点延伸至新村。19786月,终点延伸至新华。19841月,终点又缩至新村。同年6月,站点布局调整,线路里程延长,由哈尔滨火车站始,途经西大桥、和兴路、电表厂、哈西、铸造厂、哈西商店、杨马架子、富山屯、三八水库、王岗农机、后兴隆等16个站点至终点新兴,全长348公里,配车10台。单程运行时间80分,发车间隔定时。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530、晚1530,终点站早630、晚164019886月改称336线。

  (七)337线

  195910月开通,始发站为红旗大街,途经香坊粮库、汽轮机厂、通乡街、工程机械厂、黎明乡、交通干校、苗圃、柞树林8个站点至孙家屯终点,全长99公里,配车2台,当时序号编为14线,单程运行时间30分。19607月,修路停运,19619月,恢复通车。19625月,始发站改由通乡街至阿城终点。1966年停运。19704月,始发站改由工程机械厂至阿城新华终点,序号改为37线。1978年,始发站改至红旗大街,途经香坊粮库、汽轮机厂、通乡街、工程机械厂、苗圃、柞树林、孙家站、农机站等10个站点到阿城新华终点,全长168公里,配车4台,单程运行时间50分,定时发车。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600、晚1700,终点站早700、晚175019886月改称337线。

  (八)338线

  19543月开通,序号编为临时8线,始发站工人文化宫,途经省政府、安乐街、农研、苗圃、干校、新发屯、义发源、老五屯8个站点至平房新疆街终点,全长195公里,配车10台。1955年,终点站延伸至平房南厂。1960年,始发站改至和兴路。1965年,终点站由南厂缩至新疆街。19781月,始发站改至哈尔滨火车站,途经博物馆、和兴路、大庆路、东三宿舍、农研、苗圃、新发屯、义发源、老五屯9个站点至平房新疆街(北厂)终点,全长214公里,配车14台,发车间隔10分,单程运行时间60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500、晚1930,终点站早600、晚203019886月改称338线。

  (九)339线

  19705月开通,始发站为承德广场,途经大寨路、奶牛场、庆丰、新立至光明终点,全长224公里,配车2台,当时序号编为39线,单程运行时间70分。19768月,终点站延伸至新丰农场。19838月,修路改走江南中环路,通过城子沟至终点少管所。19882月,始发站改到太平桥,途经东直路、奶牛厂、庆丰、新立、光明、成子沟、杨茂屯、新丰农场至终点少管所,全长321公里,配车3台,单程运行时间70分,定时间隔发车。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630、晚1500,终点站早800、晚163019886月改称339线。

  (十)340线

  19705月开通,始发站为承德广场,途经烈士馆、中山路、西香坊、公滨路、气象台、幸福、五七干校、绢纺厂等9个站点至城高子终点,全长235公里,配车6台,当时序号编为40线,单程运行时间60分。19721月,始发站改到红旗大街。19772月,始发站仍为红旗大街,经香坊木材厂、气象台、瘫痪医院、幸福、香坊农场、新香坊、煤炭研究所、绢纺厂、猪种场、城高子、新城、黄河、雷家、石槽14个站点至向阳终点,全长250公里,配车7台,单程运行时间70分,定时间隔发车。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700、晚1600,终点站早820、晚174019886月改称340线。

  (十一)341线

  19706月开通,始发站为承德广场,途经支农路、朱顺屯、建国、辛家、庆丰、新发、大中安街11个站点至万家终点,全长288公里,配车2台,当时序号编为41线,单程运行时间70分。1975年,终点站延伸至宋家店。1978年,改由顾乡大街至宋家店终点。1982年,始发站改至康安路,途经支农路、朱顺屯、东明、建国、辛家、官家、庆丰等10个站点至宋家店终点,全长228公里,配车2台,单程运行时间55分,定时间隔发车。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530、晚1730,终点站早630、晚183019886月,改称341线。1990年,配车17台,设站点14个。

  (十二)342线

  19667月开通,始发站为太平区三棵树站,途经煤厂、沙坨子至水泥厂终点,全长62公里,配车1台,单程运行时间20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600、晚1900,终点站早630、晚193019886月改称342线。

  (十三)343线

  19707月开通,始发站为平房新疆街,经窑地至保国街终点,全长46公里,配车1台,单程运行时间20分。19761月,始发站改至哈尔滨火车站,经和兴路、保健路、客车厂、前进大队、小南沟、新五屯、老五屯、新疆街、窑地、保国街、南厂等11个站点至平房北厂终点,全长248公里。4月,终点改至南厂,全长24公里,配车9台,单程运行时间65分,发车间隔15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500、晚1900,终点站早600、晚200019886月改称343线。

  (十四)344线

  197512月开通,始发站为哈尔滨火车站,途经大庆路、义发源、新疆街、保国街、韩家店、长胜、东海、和平、冶金局修配厂9个站点至双城周家终点,全长428公里,配车1台,单程运行时间120分。197811月,终点站周家延伸至东关。19852月停运,19864月恢复通车。19881月再次停运。

  (十五)345线

  197511月开通,始发站为顾乡,途经任和屯、金山堡、石家店、小三姓、康家、薛家、姜家、大赵家、后榆树、榆树10个站点至望哈终点,全长22公里,配车4台,单程运行时间60分,定时发车。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600、晚1700,终点站早700、晚18001978年,增设黑龙江客车厂、蔬菜研究所两个站点。1982年,始发站改至康安路。19886月改称345线。

  (十六)346线

  19769月开通,始发站为哈尔滨火车站,途经太平桥、小王家、新进、张家店、巨宝、万有等17个站点至钓鱼台终点,全长475公里,配车2台,单程运行时间120分。12月,终点站延伸至肇木。19852月,始发站改至太平区人民广场。1988920日停运。

  (十七)347线

  19669月开通,始发站为哈尔滨火车站,途经金家、小南沟、永源、凡兴、新房、李牛屯、小山、下林等9个站点至阿城巨源终点,全长511公里,配车2台,单程运行时间120分。197012月,终点延伸至宾县糖房。1977年,由哈尔滨火车站至宾县马家粮库终点。197810月,始发站改至承德广场。12月,终点站延伸至宾县满井乡。198510月,终点站缩至阿城巨源。19873月,终点站再次延伸至宾县糖房。198710月,终点站为马家粮库。线路全长834公里,配车6台,共设18个站点,发车间隔定时,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700、晚1400,终点站早800、晚153019886月改称347线。

  (十八)348线

  197710月开通,始发站为哈尔滨火车站,经民主、白鱼泡、胜利、哨所等8个站点至大顶子山终点,全长518公里,配车1台,单程运行时间180分。197810月,始发站改至承德广场。1988年改称348线。

  (十九)349线

  19793月开通,始发站为哈尔滨火车站,途经太平桥、长发、大耿家、罗家、万有、万宝、秦家岗等15个站点至肇东五站终点,全长484公里,配车3台,单程运行时间120分。12月,始发站改至太平人民广场。198511月,终点站缩至道外万宝,全长372公里,配车3台,单程运行时间110分。19865月至1990年末一直停运。

  (二十)350线

  197812月开通,始发站为香坊红旗大街,途经香坊粮库、汽轮机厂、通乡街、工程机械厂、苗圃、吕家油房等8个站点至黎明终点,全长161公里,配车1台,当时序号编为37线,单程运行时间50分。19794月,终点改至平房东站。198010月停运,198112月恢复通车。19835月停运,19837月恢复通车。同年9月至1990年末因路况所致,一直停运。

  (二十一)351线

  19837月通车,始发站为友谊路、经博物馆、学府路、北厂、南厂等5个站点至楼上终点,全长381公里,配车1台,单程运行时间80分,当时序号编为51线。19844月,始发站改至哈尔滨火车站,途经和兴路、安乐街、北厂、南厂4个站点至楼上终点,全长322公里,配车1台。19861月停运。19886月改称351线。1990年末恢复营运。

  (二十二)352线

  19786月开通,始发站为三棵树,途经道口街、工农街、东风、三砖厂、代连屯、吕顺屯等8个站点至郭地方终点。全长158公里,配车1台,单程运行时间70分,当时序号编为52线。198012月停运。19833月,途经阿什河桥、东风镇、三砖厂、百菜园、商家店、代连屯、徐家屯、吕顺屯、郭地方、杨洪业屯、石槽11个站点至终点东方红农场。19883月,始发站改至太平桥,全长225公里,配车1台,单程运行时间70分。首末车时间,始发站早630、晚1550,终点站早730、晚6506月改称352线。

  (二十三)353线

  198031日开通,始发站为南岗秋林,途经三棵树、小南屯、永源、王洪屯、苑家、李家、刘洪店、洼河等11个站点至料甸终点,全长55公里,配车1台,当时序号编为34线支线。1985727日停运。19886月改称353线。

  (二十四)354线

  1980128日开通,始发站为秋林,途经三棵树、小南屯、永源、王洪屯、蜚克图、齐家等13个站点至铜矿终点,全长616公里,配车1台,当时序号编为34线支线,后编为54线。19851113日停运。19886月,改称354线。

  (二十五)355线

  19801126日开通,始发站为三棵树,途经小南屯、永源、王洪屯、苑家、李家、地局子等9个站点至永河终点,全长754公里,配车1台,当时序号编为34线支线。19851月,序号定为55线。19859月停运。19886月改称355线。

第四节 调度室

 

  一、市区汽车线路调度室

  (一)1线调度室

  1948年,1线汽车开通。1950年,汽车厂(汽车公司前身)在始发站尚志大街(道里市场处)用木板简易房做调度室,室内仅能站立56人;终点站道外十六道街设自制15平方米调度亭,供调度人员签点发车。

  1958年,始发站延至河图街,设木制结构调度室使用面积10平方米,1线和6线汽车共用;终点站延至二十道街,设置板夹泥简易调度室,使用面积10平方米。

  1963年,始发站由河图街缩至河图街口,汽车公司在前进路1号地址买下一处面积近百平方米私产砖房,做路队办公室和1线调度室。

  1969年,始发站由河图街口改至车辆厂文化宫,汽车公司在车辆厂文化宫对面买下砖木结构的面积30平方米的民房做调度室。

  1971年,终点站延至太平新一街,1线和4线汽车共用一个调度室。1972年,终点站缩回二十道街,原板夹泥调度室改建成砖木结构二层楼,一楼做调度室,面积20平方米,室内有木桌、长条凳、水炉;二楼做车队办公室。1980年,在紧靠二十道街终点站台处,设置铁木结构活动房做调度室,使用面积10平方米。

  1987年,始发站车辆厂文化宫调度室被市政扩建动迁,汽车公司临时拨给铁木结构10平方米活动房做调度室。1989年,扩建新楼竣工,市政府拨款买下新楼一层东侧两个房间,总面积50平方米,里间做职工食堂,外间做调度室。

  (二)2线调度室

  19472月,2线汽车开通后至1951年间,始发站和终点站未设调度室。

  1951年,始发站延至警察街(友谊路),汽车厂自建简易夹板泥调度室,面积7平方米;终点站草料街设调度室,使用面积20平方米,其中10平方米做调度室。

  1957年,友谊路修建防洪纪念塔,调度室拆除,改建砖木结构调度室,面积14平方米,室内有木桌、小凳,又安装了发车铃。

  196411月,终点站红旗大街缩至横道街,调度室为临时搭的帐篷,面积12平方米。不久,建成8平方米砖房做调度室。

  1969年,终点站又延至红旗大街,调度室已不能使用,便和3线汽车共用一个调度室,平砖房,使用面积10平方米。

  1978年,汽车公司在友谊路北东侧为2线汽车建造一座圆形调度亭,面积10平方米,室内设有桌、椅、发车铃。1980年,调度亭拆除,在停车场东侧修建铁木结构活动房做调度室。

  19872月,红旗大街调度室改建成木制结构调度室,面积1501平方米。

  19893月,友谊路活动调度室被拆,在原地为2线和16线修建起永久性木结构调度室1座,由2线和16线两个车队共用。面积27平方米,其中2路为154平方米,室内装修并设桌、椅、发车铃、电话等。

  (三)3线调度室

  1949年,3线汽车开通,始发站桃花巷(承德广场)和终点站草料街(红旗大街)没有调度室,工作人员露天调车。

  1950年,汽车厂在始发站桃花巷买下楼房(一层)70平方米,做345线汽车共用调度室,室内有木桌、长条凳和电话。

  1952年,汽车厂在终点站草料街买下民房20平方米做调度室,与2线共用。此后,汽车厂又在草料街买下平砖房70平方米,做3线调度室和队部办公室,当时为线路中最大的调度室。

  1970年,始发站桃花巷调度室改为职工住宅,在民众电影院(黑天鹅电影娱乐中心楼下

)重新设置调度室,与10线汽车共用。

  1976年,民众电影院动迁扩建,3线调度室废弃,改在南和商店后街西面重设4平方米铁木结构活动房做调度室。1986年,始发站延至北环路,汽车公司在北环路靠西一侧新盖一砖瓦结构调度室,使用面积20平方米。同年,由市政府拨款,在终点站红旗大街新盖一处8平方米调度室,198711月交付3线汽车使用。

  (四)4线调度室

  1948年,4线汽车开通,始发站太古街和终点站太平桥未设调度室。

  1950年,汽车厂在终点太平桥设简易泥板房做调度室,面积10平方米。1952年,4线终点延至二商店,1954年,又延至道口街,调度人员露天签点发车。

  1959年,哈尔滨龙江电工厂为方便本厂职工上下班,要求4线汽车终点延至该厂门前(新一街),自修停车场和调度室。4线延至新一街后,调度室为一室一厨,使用面积20平方米,室内设有桌、椅和取暖设备等,后期还安装了电话。

  1969年,始发站延至承德广场,与3线汽车共用一个调度室。1972年,4线在承德广场安装了铁木结构、4平方米简易活动调度室。

  1982年,汽车公司投资3万元买下民用砖房40平方米,除作车队办公外,还从中分割出12平方米做调度室,室内有桌、长条凳和工具箱等。

  1988年,为便于调度车辆,4线在与承德广场相邻的承德街人行道旁侧建造铁木结构、10平方米调度室一处,1990年仍在使用。

  (五)5线调度室

  1949年,5线汽车开通,始发站靖宇大街和终点站道外十六道街未设调度室。

  1951年,5线始发站改由道里十二道街发往道里顾乡,顾乡调度室为100平方米旧砖房,年久失修、破旧不堪,经整修分成两个屋,一个屋做调度室兼会议室,设有桌、椅和电话;另一个屋做职工食堂。

  1954年,始发站改至桃花巷后,与3线同用一个调度室。1964年,始发站由桃花巷迁至承德街,汽车公司出资买下民房40平方米,其中8平方米做5线调度室。

  1985年,顾乡调度室拆建,建成一座砖结构二层楼。一楼为调度室,12平方米,设有桌、椅、热水房,职工食堂16平方米;二楼为车队办公室。

  (六)6线调度室

  19515月,6线汽车开通。始发站尚志大街和终点站河洛街未设调度室。

  195210月,汽车厂在河图街买下10平方米苏式木房做终点站调度室。

  1960年,在太平三棵树自建板泥房8平方米做调度室。在南岗建设街,汽车公司购买26平方米砖房两间,外间14平方米做调度室,里间12平方米做会议室兼休息室。使用一年后,始发站由南岗建设街延至哈尔滨火车站,调度室设于东月牙街一平砖房内,面积12平方米。

  1976年,终点站三棵树调度室扩建成100平方米平砖房。用于6线车队办公室、会议室、食堂和调度室。调度室10平方米,与郊区331线共用。

  19774月,东月牙街调度室与电车公司西月牙街调度室调换使用。

  1988年末,三棵树车站广场扩建,6线调度室被拆,新调度室设在新楼的一楼,1990年竣工。使用面积20平方米,室内有桌、椅、工具柜等。

  (七)7线调度室

  1949年,7线汽车开通。始发站太古街和终点站太平桥,未设调度室。

  1950年,太平桥终点设简易调度室,与4线共用。

  19527线停运,1954年恢复运行后,始发站为哈尔滨火车站,与6线共用一个调度室;终点站为滨江火车站,由哈尔滨针织厂提供砖结构调度室,面积7平方米,因客流量小、未设调度,调度室未用。

  1977年,始发站从哈尔滨火车站延伸至建设街,使用原11线调度室。19865月,始发站又延至省图书馆,调度室为9平方米,铁木结构活动房,室内有桌椅、对讲机等设施。

  1987年,终点站从十六道街延至海员俱乐部,购置18平方米活动房做调度室。1988年,港务局拆迁扩建,1990年竣工后,港务局拨给7线汽车40平方米房屋做调度室,室内设有办公桌、排椅、发车铃等。

  (八)8线调度室

  1952年,8线汽车开通,未设调度室。19776月,8线始发站从文明街延至宣化街,在宣化街和文昌街交叉处设一所6平方米活动房做调度室,19786月后,换成10平方米调度室;终点站从博物馆延至道里九站,调度室为6平方米活动房。

  1979年,始发站改至友谊路,调度室为10平方米铁木结构活动房,室内设有桌椅及取暖设备等。

  1982年,终点站从友谊路延至工程街,活动调度室随之移动。1987年,终点站又从工程街缩至九站,汽车公司在13线办公室西侧为8线盖了22平方米砖混结构调度室,后因13线办公室翻建,8线调度室被拆除,13线办公室和调度室翻建工程竣工后,8线与13线共用一个调度室。

  19881222日,始发站从宣化街延至省体校,使用原13线调度室,面积26平方米,室内设有桌、凳。

  (九)9线调度室

  1955年,9线汽车开通。始发站顾乡暂与5线共用一个调度室;终点站半拉城子一直未有调度室。1958年全线停运。

  1965年,恢复营运,终点站延至二砖厂,后又延至朱顺屯,均未设调度室。至19869月,线路再度停运。

  1990年,9线重新开线营运,始发站道里九站,只设调度人员,未设调度室,终点站动物园也未设调度室,调度人员露天作业。

  (十)10线调度室

  195311月,10线汽车开通。始发站教堂街设有自建的板泥房20平方米做调度室;终点站车辆厂文化宫未设调度室。

  19541957年,该线两头终点几次延伸,均未设调度室。1959年,终点站延至通乡街,买下板加泥民房7平方米做调度室。

  1960年,始发站从十三道街延至高谊街后,于1961年,自盖一处30平方米的木质结构房做车队办公室,并从中分割出6平方米做调度室。

  196512月,始发站从高谊街延至车辆厂文化宫,直至1969年买下民房30平方米,经整修,一屋做为1线调度室,一屋做为10线调度室,另两屋给职工居住。

  1968年,终点站从通乡街延伸至工程机械厂,调度室由工程机械厂无偿提供,面积40平方米,砖木结构。

  19706月,始发站改至承德广场后,调度室设在民众电影院楼前人行道旁,铁皮简易房,面积15平方米。

  1977年,铁皮简易房移至今黑天鹅影院南侧。1982年,调度室又迁至南和街30平方米平砖房,设有桌、椅和长条凳。

  (十一)11线调度室

  1953年,11线汽车开通。始发站哈尔滨火车站未设调度室;终点站医大二院利用该院收发室做调度室。

  19557月,始发站哈尔滨火车站,同电车公司共用一个调度室。1957年,始发站改至建设街,使用6线的旧调度室。19609月,始发站缩至和兴路,调度室设于临时搭的帐蓬内,与38线合用。不久,汽车公司在此盖一30平方米砖房,其中15平方米用做调度室。

  19658月,终点站从医大二院延至东铁,调度室为砖木结构,使用面积15平方米,由汽车公司修建。

  1975年,终点站缩至保健路,哈尔滨制药厂建面积100平方米砖瓦结构平房,将车队办公室、修理班、食堂和调度室等集于一体,成为较规范的营运设施。调度室使用面积14平方米,室内有桌、椅、发车铃等。

  (十二)12线调度室

  1988年,12线汽车重新开通后,始发站公路大桥未专设调度室,借用14线调度室签点发车。

  1989年,在14线调度室南侧修建12线调度室,铁木结构,面积20平方米,室内设有桌椅。终点站港务局调度室为市政部门扩建北环路时修建的砖混平房,面积50平方米,室内设有桌椅、电话等。

  (十三)13线调度室

  19583月,13线汽车开通。始发站建设街,与11线共用一个调度室;终点站大成街,未设调度室。

  19706月,始发站延至哈尔滨火车站,与6线共用一个调度室;终点站延至省体校,暂借省体校收发室做调度室。

  1976年,终点站调度室由汽车公司拨给的4平方米铁木活动房;1978年,改为砖混结构平房,面积12平方米。

  1979年,始发站延至友谊宫,调度室为铁木活动房,面积14平方米。

  1980年,终点站省体校调度室扩建,砖混结构,使用面积30平方米。198812月,终点站延至先锋小区,汽车公司买下先锋小区临街楼房一层两间作调度室,面积24平方米。

  1990年,始发站友谊宫盖好小二楼后,一楼做调度室,8平方米;二楼做办公室。

  (十四)14线调度室

  1959年,14线汽车开通。10余年营运中,两头终点都未设调度室。

  19786月,始发站改至建设街,10月,在市73中学门前搭一铁木活动房做调度室,面积10平方米;终点站康安路,未有调度室。12月,终点延至河图街,汽车公司设4平方米铁木活动房做调度室,室内只有木板桌和一个板凳。

  19861月,始发站延至文化公园,汽车公司买下极乐寺对门木结构平房40余平方米,调度室占用14平方米,设有桌、椅、长条凳、修理工具箱和发车铃。9月,终点站延至公路大桥,公司设10平方米铁木活动房做调度室。

  1988年秋,始发站文化公园与极乐寺毗邻,由于车多人多、喧闹异常而沿道向西迁移200米,并在路北自盖30平方米平房,做调度室和修理室,室内设有桌、椅、发车铃、对讲机等。

  (十五)15线调度室

  197812月,15线汽车开通。始发站为道里十二道街,不久,始发站连续变动二次,直至198510月,始发站定为兆麟公园,设4平方米活动房做调度室,室内有桌、椅。终点站顾乡,一直与5线共用一个调度室。

  1986年,终点站延至二砖厂,设4平方米铁木活动房做调度室。1987年,汽车公司买下民用砖房40多平方米做调度室、修理室、烧水房等。

  (十六)16线调度室

  1963年,16线汽车开通。始发站和终点站未设调度室。

  19809月,16线重新开线运行,始发站友谊路,配4平方米活动房做调度室。1981年,换一面积12平方米、铁木结构活动房做调度室;终点站文景街,配有4平方米活动房做调度室。

  1985年,终点站延至民生路,4平方米活动房随之迁移。

  1989年,始发站活动房取消,改建成木质结构、外型美观的调度室,面积1160平方米,室内设桌、椅。

  (十七)17线调度室

  1958年,17线汽车开通,始发站为农业展览馆,终点至哈尔滨电碳厂,两头都未有调度室。19603月停运。1961年,17线改由红旗大街至电碳厂运行。始发站红旗大街与2线共用一个调度室,终点站借用电碳厂收发室做调度室,面积14平方米。

  1986年,红旗大街始发站新建木结构调度室139平方米,室内设有桌、椅。

  (十八)18线调度室

  1964年,18线汽车开通(横道街至利民乡),因经营效益较差停运。19862月,重开松电新村至安乐街线路。始发站松电新村调度室,由松江电工厂1985年兴建,砖混结构,40平方米,终点站安乐街无调度室。5月,终点站延至建设街,使用原14线汽车调度室,铁木结构,面积10平方米。

  (十九)19线调度室

  1958年,19线汽车开通。始发站太平桥,与4线共用一个调度室,终点站四商店未设调度室。

  1959年,终点站延至先锋路,调度室租用民间土房,面积7平方米。

  1960年,始发站延至道外二十道街,与1线共用一个调度室。

  1967年,哈尔滨第三工具厂在先锋路盖成12平方米砖房做19线终点调度室。1969年,调度室被收回,汽车公司自盖30平方米砖房做调度室。1977年,汽车公司拨给19线一个4平方米活动房做调度室,原砖房调度室改为职工住房。

  1978年,道外二十道街1线汽车调度室扩建,汽车公司为19线重新配置铁木结构活动房做调度室,面积8平方米。1980年,汽车公司将先锋路4平方米调度室撤掉,换成一铁木结构10平方米调度室。

  (二十)20线调度室

  198110月,20线汽车开通后,两头终点未设调度室。19895月,始发站改至哈尔滨汽车齿轮厂,该厂倒出一个车库,经改建,成为车队调度室、办公室、修理室等,调度室为8平方米。终点站道里头道街,与15线共用一个调度室。

  二、郊区汽车线路调度室

  (一)38车队

  38车队经营338线、343线和351线。19543月,338线郊区线路开通,始发站教堂街(工人文化宫),调度室与10线共用;终点站平房新疆街未设调度室。1960年,始发站改至和兴路,与11线共用一个调度室,终点站平房南厂未设调度室。

  19781月,始发站改至哈尔滨火车站,汽车公司修建一平砖房,面积16平方米做调度室;终点站改至平房北厂(新疆街),汽车公司修建停车场时,盖一24平方米砖房做调度室。  343351338线,同属38车队管理,始发站调度室为三条线路共用,而343线终点站平房南厂、351线终点站楼上则无调度室。

  (二)35车队

  35车队经营335336346三条郊区线路。

  19573月,335线郊区线路开通。始发站顾乡,调度室与5线共用;终点站大赵家未有调度室。1982年,始发站延至康安路,调度室为4平方米铁木活动房;终点站延至太平镇,未设调度室。

  19703月,336郊区线路开通,始发站和兴路和终点站王岗未有调度室。10月,始发站延至火车站,建造6平方米砖房做调度室。

  19769月,346线郊区线路开通,始发站和终点站未设调度室。

  (三)33车队

  33车队经营331332334339四条郊区线路,始发站均为三棵树,调度室和6线共用。1988年,6线调度室拆迁,汽车公司为33车队设置一个4平方米活动房做调度室。四条线路终点,都未有调度室,也未有调度人员。

  (四)17车队

  17车队经营337340两条线路,始发站均为红旗大街。调度室于1986年修建砖木结构,面积18平方米,内有桌、椅。终点站未设调度室。

第五节 停车场

 

  哈尔滨解放前,市区没有公共汽车专用停车场。1946年哈尔滨解放后至19499月期间,只有教堂街和顾乡土地面停车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市区公共汽车停车场依靠大工厂投资得以兴建和扩大。1978年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建设发展和城市建设规划要求,市政部门将停车场建设纳入市政建设总体规划,市区公共汽车停车场不断增多。到1990年末,全市已有初具规模的汽车线路停车场15处。

  顾乡停车场 1951年,因5线汽车终点站改至顾乡而设立。土质地面,比较坚实,可停放单机客车20台。此后,市区9线、郊区35线、41线、45线等客运汽车相继开线营运,与5线共用此停车场。

  1975年,利用顾乡修建道路契机,经市革委会批准,由市汽车公司投资将土地面修建成面积1000平方米的柏油地面。

  教堂街停车场 195311月,10线汽车开通,汽车公司在始发站利用工人文化宫门前一块空场(原为停车场),经简单平整后,做为10线汽车停车场。停车场为自然土路面,能停放单机客车30台。1954年,38线汽车开通,也在此停车。1958年,修建工人文化宫,停车场地被占用,10线、38线汽车停车场迁移他处。

  友谊路停车场 1952年,2线汽车延至友谊路,车辆停在路边或路旁的土道上。1957年设置,石块地面,能停放单机客车10台。1976年,扩修成柏油地面,并拓宽了停车场地,面积1600平方米,能停单机客车1520台。1980年,供2线与16线汽车停放。

  新一街停车场 1972年,位于新一街的哈尔滨龙江电工厂为方便本厂职工通勤,主动给4线汽车整修一处2000平方米土路面停车场,能停单机客车30台。雨天路面泥泞,车辆只能在路口停车。1980年,龙江电工厂用砂石和炉灰铺垫后,在场内修了一条柏油回车路,可停放绞接式客车68台。

  工程机械厂停车场 1968年,哈尔滨工程机械厂为解决本厂职工通勤,与汽车公司协商后将10线汽车延伸至厂门前,该厂在门前修建柏油路面停车场,可停单机客车20台。

  1981年,10线汽车缩至通乡街,该停车场改作他用。

  保健路停车场 1975年,11线汽车终点站由东铁缩至保健路,哈尔滨制药厂为11线修建调度室后,汽车公司投资在保健路修建第二个柏油路面停车场,面积1000平方米,可停放绞接式客车10台。

  哈尔滨火车站停车场 1977年,汽车公司在哈站广场西月牙街处用铁礅子围成长60米、宽10米长方形地面,做为11线、6线汽车停车用地。1980年,市政部门扩大哈站广场,广场地面全部铺成柏油地面,6线、11线停车场地也被铺成柏油地面。至1990年,面积600平方米停车场仍在使用。

  平房北厂停车场 1978年,汽车公司在38线终点平房北厂投资修建第三个柏油路面停车场,占地1200平方米,可停放单机客车1520台。

  红旗大街停车场 1982年以前,红旗大街场地为砂石路面,19831984年,汽车公司投资修建成柏油路面,占地1800平方米,为市区汽车2线、3线、17线和郊区337线、340线专用停车场。

  松电新村停车场 由哈尔滨松江电机厂投资修建。占地2000平方米,柏油路面。19862月,18线汽车开通,停车场投入使用。

  公路大桥停车场 此停车场原是松花江公路大桥配套设施的一部分,场地面积3000平方米,柏油地面,称公用停车场。19869月,14线汽车延至松花江公路大桥后,被市政府确定为公共汽车专用停车场。1988年,12线汽车通至松花江公路大桥,也使用该停车场。

  省图书馆停车场 原为省图书馆对面一家商店院内的空闲地,19865月,7线汽车延至省图书馆后,经汽车公司与该商店协商,正式确定为7线汽车停车场。面积1000平方米,柏油地面。到1990年末,仍由7线汽车使用。

  海员俱乐部停车场 1988年,因7线汽车延至海员俱乐部而建,面积2000平方米,柏油地面,198812月投入使用。

  港务局停车场 1988年,由市政府修建北环路时一并修建的停车场。面积2000平方米,柏油地面,12线汽车开通,成为该路汽车的专用停车场地。

  三棵树停车场 原为靠路边的一家商店门前的空地,自然土地面,供市区6线和郊区331线、332线、334线、339线汽车停放车辆。

  1990年,在三棵树火车站站前广场扩建整修的同时,土地面修建成柏油地面,占地2400平方米。

第六节 运  价

 

  民国时期,哈尔滨市客运汽车处于发展初期,汽车较少,运价较高。191712月,道里十二道街至道外十六道街同乐茶园每位乘客收俄洋100元。随着汽车逐年增加,汽车客运票价有所下降。19207月,道里十二道街东街口至道外二十道街公园共分6站,不分远近,每位乘客020元(哈大洋,下同)。1927年,载客汽车实行分区计价,市区普通票一区票价为005元,二区010元,三区015元,以下类推。道里至秋林(三区)票价015元;道里至懒汉屯(五区)票价025元;道里至道外(一区)票价005元;道里至上号(香坊)(四区)票价020元;南岗秋林至极乐寺(四区)票价020元。

  东北沦陷时期,哈尔滨汽车客运票价基本平稳,涨落起伏不大。1933年,哈尔滨火车站至道里每人票价010元(伪国币,下同),包车票价200元(每车乘16人)。193412月,市区普通票一区票价为004元,二区008元,三区012元,四区015元;军人票一区票价为002元,二区004元,三区006元,四区008元。包车按小时计价,包用1小时以内,票价400元,1小时以上,每超过30分钟,加收150元,不满30分钟,按30分钟计价。在实行分区计价的市区,除普通票外,还实行回数券(通称联票)新票种,票价较普通票稍低,可整买零用,方便乘车,26张的联票票价100元,52张的联票票价200元。对乘坐二区间以上的直通乘客,在指定区间内,可减价乘车。乘坐二区减价票为006元,乘坐三区为010元,乘坐四区012元。

  19387月,哈尔滨市政局决定,将每区间载客汽车运价上调001元。上调后的运价,市区普通票一区票价为005元,二区010元,三区015元,四区020元。郊区普通票一区票价为010元,二区020元,三区030元,四区040元。军人乘车每次票价为005元。学生定期回数券(月票)一区一个月票价为200元,二区一个月400元,三区一个月600元。普通乘车券票价为150元,军人、学生乘车券票价为100元,12岁以下小孩乘车券票价为075元。回数券21100元,64300元。

  1940年,载客汽车按分区制办法,将以前每区005元(伪满币,下同)改为每区007元,汽车运价每一区上涨002元。19423月,哈尔滨市交通株式会社车票涨价,涨幅30%。市区普通票一区票价为010元,二区020元,三区030元,以次类推;郊区普通票一区票价为012元,二区024元,三区036元,以此类推;军人乘车一区票价为005元,二区010元;学生定期乘车券(月票)一区一个月票价200元,二区一个月400元,三区一个月600元;回数券(联票)12张,票价100元,37张票价300元。

  1946年哈尔滨解放后至19487月期间,载客汽车运价延续使用。19488月,市政府召集汽车业开会,确定汽车运价统由市工商管理局办理,并规定实行新的运价,尚志大街至道外十六道街500元(东北地方流通券,下同);桃花巷至草料街1000元;景阳街至顾乡建国街1200元;东北银行(道里田地街西头)至道外北七道街500元;道里十三道街至正阳河1000元;道外十六道街至三棵树1000元;桃花巷至抚顺市场600元。同年12月,又将尚志大街至道外十六道街改为三区,每区票价为500元。

  19527月,市政府根据经济建设发展规划,将客运票价列入职工福利保障项目,决定公共电、汽车票价平均降低208%,其中职工、学生优待票和汽车票降低364%。具体运价普通一区零售票1600元,普通两区零售票11200元,普通回数券(联票)1联(10张)5000元,一区用1张,两区用2张,军警一区票1300元,军警两区票1600元,职工、学生优待票1本(60张)24000元,一区用1张,两区用2张。

  19541月,市汽车公司11条公共客运线路,除789线继续实行原票价外,其余线路运价采用分段累进办法计价,即每进一段(每进一个站点)增加200元,进两段(两个站点)增加400元。

  19553月,全国发行新的人民币,哈尔滨市公共汽车票价按旧币1万元折换新币1元的规定,将旧币票价折算成新币票价。普通票旧币一区售价600元,折算新币1区票价006元。

  19611963年,汽车运价未有变化,客运票种分为市区普通票、联票、学生票、月票、季度票和郊区普通票6种。

  1964年,市汽车公司针对回数券无限期使用,造成年统计失实等漏洞,决定停止使用回数券,改行职工卡片式月票,票价不变。市区普通票价每区为006元,两区012元,三区018元,以下类推;郊区普通票价每区为010元,两区020元,三区030元,以下类推;联票每10张为050元;学生定期市区、郊区票均为200元;交警卡片季票市区、郊区均为200元;市区汽车通用季票票价为2250元。

  1965年,市汽车客运票价进行改革和调整。同年3月,市交通管理局决定,停止发售汽车回数券(联票);51日起,汽车零售票由每区段006元降为005元;6月始,专线一区职工月票定价为255元。同年4月,市物价委员会规定,电、汽车联合通用(不贴照片)公用月票票价750元,电、汽车通用季度票价600元,专项专用职工月票票价400元。10月,汽车公司取消各种卡式月票,实行预售月份本票,每本分别为22张、40张、50张和60张,每张定价004元,乘一区收一张。当月剩余,可兑换下月本票。其它零售票票种不变,价格不变。

  19721月,停止发售票价为255元的各线职工月票,开始发售各线汽车通用职工月票,票价500元。

  197311月,12线汽车执行郊区票价,恢复全程票价040元。

  19758月,根据市革委会关于各种月票按原价增加10%附加费和从零售票收入总额中扣除10%做为附加税上交市公用事业统一规定,市区通用月票由500元变为550元,专线月票由400元变为440元,32线郊区月票由1700元变为1870元,38线郊区月票由2000元变为2200元。11月,经有关部门同意,市区各线每区间运价降低001元。

  1984年,省物价局对汽车客运票价低于运营成本而形成企业亏损的事实核定后,决定对20年未曾调整的现行月票票价上调,即原每张月票554元上调至783元,每张月票上调229元。

  19861月,经批准,实施票制改革,缩减月票种类,取消当时可乘坐公共电汽车的通用月票和公用月票,只保留专线月票和本票。零售票取消固定区段计价,改用活区段人公里计价,即21公里以下定价005元,2143公里定价010元,4366公里定价015元,6692公里定价020元,9212公里定价025元,12公里以上定价030元。学生月票,不分线路长短,不分市郊区,票价一律200元。郊区零售票,按人公里成本00228元计价。汽车通用本票每本50张,售价为600元。

  19871990年末,汽车客运票价未做调整和改动。

第七节 客运量

 

  民国时期,哈尔滨市公交客运汽车数量较少,未形成较大运量规模。1921年,哈埠首条客运汽车开通,有5台单车容量不超16人的汽车参加运营,连同少量零散客运汽车年客运量96万人次,平均日客运量2600余人;1924年,市内客运汽车已有86台,年客运量4108万人次;到1929年,全市客运汽车发展到112台,年客运量达到537万人次。

  哈尔滨沦陷后,客运汽车发展迟缓,年客运量无明显增加。19387月,哈尔滨株式会社拥有客运汽车100台,营运线路14条,年客运量600万人次。1940年,由于日本扩大侵略战争,燃料供应紧张,使部分汽车改烧木,市区客运汽车日渐稀少,营运线路缩至4条,年客运量仅为1938年的25%。

  1945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哈尔滨客运车辆极少,每天能正常运行车辆不过三四台,虽经全力抢修破旧车辆,日出车只达到16台,日客运量6000余人次。1948年,日出车为32台,车辆完好率极不稳定,日客运量12万人次。

194910月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经济建设发展,公交汽车数量增加,客运量也逐年增加。1954年客运量达到52541万人次,为1949年的9倍;19551965年,平均每年客运量达86649万人次;1966年由于“文化大革命”、“串联”所致,客运量达10267万人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公交汽车和公交路线的增加,1979年达到23423万人次,比1977年增加16.6;1990,达到29010万人次,为1949年的50倍。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