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航 线
发布时间:
2023-05-05 17:20
第一节 国际航线
中苏民航哈尔滨国际航线:
北京——沈阳——哈尔滨——齐齐哈尔——海拉尔——赤塔国际航线于1950年7月1日开航。中苏民航公司使用里—2型客机飞行,通航里程全程为2387公里。开航初期,每周飞行1班,以后每周增加到3班。1955年1月1日之后,该航线移交给中国民航局经营,改为不定期航线。
中国民航哈尔滨国际航线:
日本福冈——哈尔滨国际旅游航线于1985年9月15日,由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的波音—747型客机满载日本旅游团,从日本福冈机场起飞,经中国上海上空入境后,直飞哈尔滨阎家岗机场。通航里程为2810公里。该航线为不定期国际旅游航线。
哈尔滨——哈巴罗夫斯克国际航线于1989年9月26日开航。民航沈阳管理局使用MD—82型客机飞行,通航里程为836公里,每周飞行1班。1990年,每周飞行2班。
第二节 国内航线
1941年,“满航”在哈尔滨的航空运输航线有4条,其中通往省外城市的航线有2条,通航里程为1690公里。一条是大连——奉天(沈阳,下同)——新京(长春,下同)——哈尔滨——齐齐哈尔,通航里程为1140公里,每周飞行4班;另一条航线是新京——牡丹江——哈尔滨,通航里程为550公里,每周飞行7班。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航在哈尔滨开辟了通往省外城市的航线。
北京——天津——沈阳——哈尔滨航线于1955年1月1日开航。民航北京管理处使用里—2型飞机飞行。通航里程为1137公里,每周飞行2班。1958年改用伊尔—14型客机飞行。1960年11月1日,航线停航。
北京——沈阳——哈尔滨航线于1956年1月1日开航。民航北京管理处使用里—2型客机飞行,通航里程为1142公里,每周飞行1班。1959年改用伊尔—14型客机每周飞行2班,里—2型客机每周飞行6班。1960年使用伊尔—14型客机每周飞行7班,里—2型客机停飞。1961年使用伊尔—14型客机每周飞行4班。里—2型客机每周飞行1班。同年10月1日使用伊尔—14型客机每周飞行4班(其中有1班为货运航班),里—2型客机停航。1975年增加安—24型客机航班,每周飞行2班,伊尔—14型客机每周飞行2班(为货运航班)。1976年4月1日航线停航。1987年3月16日航线重新开航。由民航黑龙江省局使用安—24型客机飞行,每周飞行4班。1988年,航线停航。
北京——天津——沈阳——哈尔滨——齐齐哈尔航线于1956年4月1日开航,民航北京管理处使用里—2型客机飞行,通航里程为1598公里。1956年6月1日,航线停航。
北京——沈阳——长春——哈尔滨航线于1962年1月1日开航。由民航北京管理局使用里—2型客机飞行。通航里程为1142公里,每周飞行2班。1966年增加伊尔—14型客机航班,每周飞行2班。1971年,伊尔—14型客机航班每周飞行增加到4班。1974年,伊尔—14型客机航班每周飞行增加到6班。1976年改用安—24型客机飞行,每周飞行5班。1977年安—24型客机航班每周增加到7班。1979年由民航沈阳管理局使用安—24型客机每周飞行3班;使用三叉戟型客机每周飞行1班。1981年,航线停航。
沈阳——长春——哈尔滨——佳木斯航线于1966年9月12日开航。民航沈阳管理局使用里—2型客机飞行,通航里程为876公里,每周飞行2班。1970年以后每周飞行3班。1974年10月30日,航线停航。
沈阳——哈尔滨——佳木斯——哈尔滨航线于1974年4月1日开航。民航沈阳管理局使用里—2型客机飞行。通航里程为1082公里,每周飞行3班。1977年4月1日,航线停航。
沈阳——哈尔滨——海拉尔航线于1974年11月1日开航。民航沈阳管理局使用安—24型客机飞行。通航里程为1157公里,每周飞行3班。1978年改用伊尔—14型客机飞行,每周飞行2班。1979年11月1日,航线停航。
沈阳——哈尔滨航线于1977年4月1日开航。民航沈阳管理局使用里—2型客机飞行。通航里程为490公里,每周飞行2班。1989年改用MD—82型客机飞行,每周飞行2班。
哈尔滨——上海航线于1979年4月1日开航。由民航沈阳管理局使用三叉戟客机飞行。通航里程为1854公里,每周飞行2班。1984年3月15日,民航上海管理局使用DC—9型客机飞行,每周飞行1班。1985年11月16日,民航上海管理局改用MD—80型客机飞行,每周飞行2班;民航沈阳管理局使用三叉戟型客机每周飞行1班。1987年,民航沈阳管理局使用三叉戟型客机每周飞行2班。1988年,民航东方航空公司使用MD—82型客机每周飞行3班;民航沈阳管理局使用MD—82型客机每周飞行3班。1990年,民航东方航空公司使用MD—82型客机每周飞行3班;民航沈阳管理局使用MD—82型客机每周飞行2班。
北京——哈尔滨航线于1979年4月1日开航。民航北京管理局使用三叉戟型客机飞行。通航里程为1010公里,每周飞行4班,民航沈阳管理局使用三叉戟型客机每周飞行1班。1982年,民航北京管理局使用三叉戟型飞机每周飞行4班;民航沈阳管理局使用三叉戟客机每周飞行2班。1985年,民航北京管理局使用波音—707型客机每周飞行3班,使用三叉戟型客机每周飞行4班;民航沈阳管理局使用三叉戟型客机每周飞行1班,使用MD—82型客机每周飞行2班。1986年,民航北京管理局使用三叉戟型客机每周飞行7班,使用MD—82型客机每周飞行2班。1988年,民航沈阳管理局使用MD—82型客机每周飞行3班,使用三叉戟型客机每周飞行5班;民航北京管理局使用BAE—146型客机每周飞行2班,1989年,民航国际航空公司使用BAE—146型客机每周飞行2班;民航沈阳管理局使用MD—82型客机每周飞行7班。1990年,民航沈阳管理局使用MD—82型客机每周飞行7班;民航国际航空公司使用波音—707型客机每周飞行2班。
哈尔滨——长春——沈阳航线于1979年11月1日开航。由民航沈阳管理局使用里—2型客机飞行。通航里程为504公里,每周飞行3班。1984年3月15日,航线停航。
哈尔滨——北京——广州航线于1982年4月1日开航。由民航沈阳管理局使用三叉戟型客机飞行。通航里程为3119公里,每周飞行1班。1984年11月,航线停航。
哈尔滨——广州航线于1983年4月1日开航。由民航沈阳管理局使用三叉戟型客机飞行。通航里程为3119公里,每周飞行1班。1985年,民航沈阳管理局使用三叉戟型客机每周飞行1班;民航广州管理局使用波音—737型客机每周飞行3班;民航成都管理局使用波音—707型客机每周飞行1班。1986年,民航广州管理局使用波音—737型客机每周飞行2班;民航成都管理局使用波音—707型客机每周飞行2班。1988年,民航沈阳管理局使用三叉戟型客机每周飞行3班;民航广州管理局使用波音—707型客机每周飞行4班;民航西南航空公司使用波音—757型客机每周飞行2班。1989年,民航沈阳管理局使用MD—82型客机每周飞行2班;民航广州管理局使用波音—707型客机每周飞行2班;民航西南航空公司使用波音—707型客机每周飞行4班。1990年,民航沈阳管理局使用MD—82型客机每周飞行3班;民航广州管理局使用波音—757型客机每周飞行2班;民航西南航空公司使用波音—757型客机,每周飞行3班。
哈尔滨——长春——大连航线于1985年3月16日开航。民航黑龙江省局使用安—24型客机飞行。通航里程867公里,每周飞行2班。1986年、1987年每周飞行1班;1988年,航线停航。
哈尔滨——沈阳——大连航线于1985年11月16日开航。民航黑龙江省局使用安—24型客机飞行。通航里程853公里,每周飞行1班;1987、1988年每周飞行1班;1989年每周飞行4班;1990年,每周飞行5班。
西安——北京——哈尔滨航线于1985年11月16日开航。由民航兰州管理局使用伊尔—18型客机飞行。通航里程为2044公里,每周飞行1班。1987年改用图—154型客机飞行,每周飞行1班。1988—1990年每周均飞行1班。
天津——北京——哈尔滨航线于1986年3月16日开航。民航北京管理局使用三叉戟型客机飞行。通航里程1186公里,每周飞行2班。1987、1988年每周飞行1班;1989年,航线停航。
哈尔滨——牡丹江——沈阳——北京航线于1986年3月16日开航。由民航黑龙江省局使用安—24型客机飞行。通航里程1279公里,每周飞行1班。1987年,航线停航。
哈尔滨——沈阳——天津——郑州——武汉航线于1988年3月11日开航。由民航黑龙江省局使用安—24型客机飞行。通航里程1211公里,每周飞行3班。同年11月,航线停航。
乌鲁木齐——北京——哈尔滨航线于1988年3月22日开航。由民航新疆航空公司使用图—154型客机飞行。通航里程3852公里,每周飞行1班。1990年,每周飞行2班;同年11月1日改为每周飞行1班。
哈尔滨——沈阳——大连—丹东航线于1988年5月13日开航。由民航黑龙江省局使用安—24型客机飞行。通航里程1127公里,每周飞行1班。1989年每周飞行2班。1990年每周飞行1班。
哈尔滨——厦门航线于1988年9月6日开航。由厦门航空公司使用波音—737型客机飞行。通航里程2732公里,每周飞行1班。1989年每周飞行2班。1990年每周飞行1班。
西安——哈尔滨航线于1990年3月16日开航。由民航沈阳管理局使用三叉载型客机飞行。通航里程2044公里,每周飞行1班。
哈尔滨——成都航线于1990年4月3日开航。由民航沈阳管理局使用MD—82型客机飞行。通航里程2710公里,每周飞行2班。
哈尔滨——沈阳——秦皇岛——青岛航线于1990年4月6日开航。由民航黑龙江省局使用安—24型客机飞行。通航里程1216公里,每周飞行1班。
哈尔滨——重庆航线于1990年4月7日开航。由西南航空公司使用图—154型客机飞行。通航里程2650公里,每周飞行1班。同年11月1日改为哈尔滨——北京——重庆航线,每周飞行1班。
哈尔滨——南京航线于1990年11月4日开航。由民航沈阳管理局使用三叉戟型客机飞行。通航里程为1991公里,每周飞行1班。
哈尔滨——杭州航线于1990年11月5日开航。由民航沈阳管理局使用MD—82型客机飞行。通航里程为2210公里,每周飞行2班。
至1990年,哈尔滨通往省外城市的航线共13条,通航里程26539公里。
第三节 省内航线
1941年“满航”在哈尔滨开辟的省内航线有:
哈尔滨——黑河——齐齐哈尔——哈尔滨航线去程为哈尔滨——齐齐哈尔——嫩江——黑河——孙吴——北安——哈尔滨;返程为哈尔滨——北安——孙吴——黑河——嫩江——齐齐哈尔——哈尔滨。通航里程为1450公里,每周飞行3班。
哈尔滨——通河——依兰——佳木斯——富锦航线通航里程530公里,每周飞行7班。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航在哈尔滨开辟的省内航线有:
哈尔滨——齐齐哈尔航线于1958年10月1日开航。由民航黑龙江省管理处使用安—2型客机飞行。通航里程260公里,1959年,航线停航。
哈尔滨——依兰航线于1958年11月3日开航。由民航黑龙江省管理处使用安—2型客机飞行。通航里程282公里,每周飞行3班。冬、春季开航,夏、秋季停航,1959年11月5日改为哈尔滨——依兰——佳木斯航线,每周飞行3班。1962年又改为哈尔滨——依兰航线,每周飞行3班。1977年4月1日,航线停航。
哈尔滨——黑河航线于1958年11月26日开航。民航黑龙江省管理处使用安—2型客机飞行。通航里程515公里,每周飞行3班。冬、春季飞行,夏、秋季停航。1965年,航线停航。1985年11月16日复航。由民航黑龙江省局使用安—24型客机飞行。每周飞行3班。1989、1990年每周飞行7班。
哈尔滨——佳木斯航线于1959年5月4日,由民航黑龙江省管理处使用安—2型飞机试航,同年11月5日开航。航线为哈尔滨——依兰——佳木斯。通航里程372公里,每周飞行3班。冬、春季开航,夏、秋季停航。1962年,航线停航。1979年4月1日复航,由民航黑龙江省局使用里—2型客机飞行。每周飞行6班。1985年,使用安—24型客机飞行,每周飞行2班。1986—1989年每周飞行3班。1990年每周飞行7班。
哈尔滨——牡丹江航线于1985年9月2日开航。民航黑龙江省局使用安—24型客机飞行。通航里程300公里,每周飞行2班。1988年每周飞行1班,1989年每周飞行2班,1990年每周飞行1班。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