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服务网点

发布时间:

2024-02-22 16:45

第一节 局  所

 

  清光绪二十八年五月二十八日(190273日),清朝政府在哈尔滨设立邮政分局,此为哈尔滨邮政创办之始。后因日俄战争交通阻断,哈尔滨邮政分局一度停办业务。光绪三十三年四月一日(1907512日),哈尔滨海关为顺应社会各界用邮需要,在傅家店(道外)租赁房屋复设哈尔滨邮政分局,后改称哈尔滨邮政副总局,隶属奉天(沈阳)邮政总局,局址位于秦家岗医院街(南岗颐园街)。宣统二年(1910年),成立傅家甸邮政分局。宣统三年(1911年)哈尔滨邮政副总局又改称哈尔滨邮政分局。

  191411日,邮政总局将各邮界改称邮区,邮区各邮局分为一、二、三等。哈尔滨邮政分局改称哈尔滨一等邮局,地址在道里中国大街(中央大街)。1919714日在香坊军政街(香顺街)设立邮务支局。19207月在道里十四道街设立道内邮务支局,10月设太古街邮务支局,11月设新市街、东四家子邮务支局。

  192171日,邮政总局将东三省邮区划分为南满和北满邮区,哈尔滨一等邮局改称北满邮务管理局,统辖吉林、黑龙江两省邮务,局址迁至秦家岗长官公署街(民益街)。傅家甸邮政分局改称道外五道街邮务支局,撤销太古街、东四家子邮务支局,在道里设立了江沿邮务支局。北满邮务管理局在哈尔滨设香坊、道内、道里江沿、道外五道街、新市街5处邮务支局和45处邮政代办信柜。192281日北满邮区改称吉黑邮区,北满邮务管理局也改称吉黑邮务管理局,局址迁至秦家岗邮政街。此时随着“客邮”的终结,为满足民众用邮需要,1923年在道里中国大街、马家沟、地段街、南岗火车站、铁路俱乐部设5处邮亭。1926年增设马家沟、松浦邮务支局。193012月吉黑邮务管理局改称吉黑邮政管理局。至1931年,全市共有道外五道街、道里、道里江沿、香坊、新市街、马家沟、松浦7处邮务支局。

  哈尔滨沦陷后,19327月日本侵略者控制了哈尔滨邮政,193391日,将吉黑邮政管理局改称哈尔滨邮政管理局,局址迁至南岗长官公署街,同时将道外五道街、道里、道里江沿、香坊、新市街、马家沟、松浦邮政支局改称邮局。121日增设石头道街邮局,在南岗火车站附近、中央大街与西七道街拐角处、大直街铁路局附近设3处邮亭。193411月,在哈尔滨邮政管理局内单独设立哈尔滨邮局,负责管辖本埠邮政事务,同时规定松浦、江沿邮局仅夏季营业。1937121日,又将哈尔滨邮局改称哈尔滨中央邮政局,并于19411124日迁至南岗医院街(颐园街)。此期间,不断增加局所网点,改变邮政局所名称。先后增设的有:19374月开设景阳街邮局,新安埠信柜、香坊东号信柜,65日开设铁路局内邮局,1011日开设顾乡屯邮政代办所。193810月开设王岗邮政办事所。1939321日在香坊开设哈尔滨训练所邮政办事所,1116日在西傅家区(道外中部)开设许公路特定邮局,在平房开设平房邮政办事所。19401011日开设靖国街(和平路)邮政局,121日开设建设街邮政局。19411225日开设万家邮政办事所。19421111日开设新国街(安国街)邮政分室。先后改称的有:193737日石头道街邮局迁至地段街改称地段街邮局,614日马家沟邮局由巴山街迁至国课街,并于111日改称马家沟特定邮政局,1121日中央大街第一邮亭改称中央大街邮政局,121日哈尔滨邮局改称哈尔滨中央邮政局。19421220日,顾乡屯邮政所改称顾乡邮政局。1943年新国街邮政分室改称新国街邮政分局。1944630日,新国街、新安埠、顾乡、道里、地段街、中央大街、石头道街、香坊、马家沟、靖国街、铁道局内11处邮政局改称邮政支局。先后于19411122日和1944年撤销建设街邮政局、松浦邮政局。至1944年,全市局所有23处,其中管理局1处,邮政局2处,邮政支局16处,邮政办事所4处。

  1945815日,日本侵略军投降,苏联军队进驻哈尔滨。1946211日,国民党政府特派员接收哈尔滨邮政,15日成立哈尔滨市邮局,局址在南岗邮政街。全市仅有市邮局、道里、道外、中央大街、三棵树5处支局办理邮政业务。

  1946428日,东北民主联军进入哈尔滨。101日根据东北解放区邮政会议精神,将哈尔滨市邮局改称哈尔滨市邮政局,隶属东北邮电管理总局,同时地段街、景阳街、新市街、香坊、顾乡邮政支局恢复办理邮政业务,新安埠邮政支局改称大同路(新阳路)邮政支局。1118日,哈尔滨市政府改称哈尔滨特别市政府。翌年1月,哈尔滨市邮政局改称哈尔滨特别市邮政局。1947年东北邮电管理总局确定了“面向前方,深入农村,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工作方针,哈尔滨特别市邮政局大力加强邮政局所建设,在火车站附近设立1处军邮站,为军人家属免费寄递信函。至1948年,先后恢复建立了地段街、顾乡屯、景阳街、香坊、大同路、靖宇街、太平桥、马家沟、铁路局前邮政支局,铁路工厂、平房、大嘎哈(成高子)、庙台子、万家村、萧家村、薛家村、蒋化村、货栈街、北京街、邮政街、市立医院、中山路、文政街、巴陵街、抚顺市场、安良街、太平民教馆、许公路、南马路、北七道街、芦家街、大直街、海拉尔街、比乐街、通天街、草料街(香坊大街)、第二村、外国语学院、哈尔滨815信箱邮政代办所。194931日哈尔滨特别市邮政局改称哈尔滨市邮政局,开始对局所进行调整。620日,铁路局前邮政支局改称大直街邮政支局,后被撤销。927日撤销第二村、草料街、海拉尔街、货栈街、芦家街、比乐街邮政代办所。至1949年,市局下辖道里、道外、地段街、中央大街、大同路、靖宇街、马家沟、太平桥、香坊、顾乡、三棵树、车站、景阳街13个支局和阿什河街、北七道街、南马路3个邮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哈尔滨市邮政局坚持建设与调整相结合的原则,对邮政局所进行整顿。194911月撤销北京街、邮政街、许公路、北七道街代办所。195011日,大同路邮政支局改称新阳路邮政支局,3月设立新香坊邮政代办所,55日景阳街邮政支局迁至中马路,改称中马路邮政支局,6月新香坊、平房2处邮政代办所分别改称邮政所,75日设立大直街邮亭。撤销薛家村、蒋化村、万家村、铁路工厂、外国语学院、安良街邮政代办所。19511115日,增设文庙街、农学院、工大预科、亚麻厂、哈二十五厂邮政代办所。

  1952724日,哈尔滨市邮政局改称哈尔滨邮局。翌年设立复兴路(和兴路)临时邮亭,新疆街邮政支局,北七道街邮电支局,和平路邮电支局。撤销大直街邮亭。平房邮政所改称保国街邮政支局。1954年成高子邮政代办所改称成高子营业处,复兴路临时邮亭改称复兴路邮亭。

  195511月哈尔滨邮局改称哈尔滨市邮局。为适应哈尔滨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1956年文庙街邮政代办所改称文庙街邮电支局,设立沙曼屯(和兴路)邮电支局,电工街、鞍山街、南马路、安国街邮电所,大直街、桥南街、教堂街、中山路、滨江站、一曼街、康安路、哈尔滨公园(动物园)、兆麟公园、斯大林公园邮电亭。同时为支援农业合作化运动,先后在胜利乡、新发乡、新农乡、榆树乡、联胜乡、民主乡、孙家乡、朝阳乡、新兴乡和马家船口设立农村邮电所。复兴路邮亭改称和兴路邮电所,成高子营业处改称成高子邮电所,保国街邮电支局改称平房邮电支局。翌年1018日撤销车站支局,25日设抚顺市场邮电所,一曼街邮电亭改称新发街邮电所,121日增设师范学院邮电所。至1958年,全市有邮电支局25处,邮电所32处,其中农村12处。195931日,设立新丰农场邮电所,59日南岗、道里、道外、太平、香坊、和平路、和兴、平房邮电支局改称邮电分局,81日设望哈邮电所,915日设一砖厂邮电所,1014日联胜乡邮电所改称东风邮电所、民主乡邮电所改称五星邮电所、骆斗屯邮电所改称先锋路邮电所。

  19591119日,哈尔滨市邮政大楼发生火灾,2400平方米楼房被烧毁,造成重大损失。

  196011日,哈尔滨市邮局、市长途电信局、市内电话局合并为哈尔滨市邮电局,地址在南岗区奋斗路408号。同时由于市行政区划的变动,哈尔滨市邮电局接收了阿城县所属巨源、永源、石槽3处邮电所,呼兰县所属对青山、乐业2处邮电所及肇东县所属万宝邮电所。31日东风邮电所改称东风人民公社邮电支局,48日设黑龙江大学邮电所,7月设共乐街邮政所,925日设光明邮电支局,1011日哈尔滨市邮电局迁至建设街51号。

  1961121日邮政单独设局,恢复哈尔滨市邮局原称,市长途电信局和市内电话局迁出,122日撤销前进、哈平路2处邮电所,1218日和平路邮电分局改称动力之乡邮电分局。

  1962年哈尔滨市邮局贯彻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全市邮电局所由98处减至41处。

  1965年,全市邮电局所48处,120日,根据邮电部关于邮电分支机构划分标准的规定,将原19处支局减为9处,原29处邮电所增至39处。

  “文化大革命”期间,邮政局所仅增设2处,分别是196781日增设的宣化街邮政所,1970510日增设的黎明邮电所。局所名称进行了更改,哈尔滨市邮局先后于19674月、196983日、1976年改称哈尔滨市邮局革命接管委员会、哈尔滨市邮局革命委员会、哈尔滨市邮政局革命委员会。1967年中央大街邮电所改称防修大街邮电所,东直路邮电所改称东风路邮电所,安埠街邮电所改称新岩路邮电所,南马路邮电所改称英俊路邮电所,学府路邮电所改称抗大路邮电所,地段街邮电所改称反帝街邮电所,安国街邮电所改称爱国街邮电所,新阳路邮电所改称向阳路邮电所,南直路邮电所改称大寨路邮电所,公滨路邮电所改称长征路邮电所,景阳街邮电所改称革命街邮电所,马家沟邮电所改称奋斗路邮电所,和兴路邮电支局改称红卫兵路邮电支局。

  19781025日,哈尔滨市邮政局革命委员会改称哈尔滨市邮政局,全局职工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发展邮政网点。1978年增设国际旅行社临时国际营业所,通达街邮电所。197941日增设水泥厂邮政所,725日增设文化公园邮政所。198131日增设孙家站邮政所。1984104日增设东北农学院邮政代办所。1985115日增设新农邮政代办所,7月增设哈平路邮电所。1979年恢复1967年改名的各邮电局所原称谓,并将文庙街邮电所改称宣桥邮政所,经纬十二道街邮电所迁至工程街改称工程街邮电支局。1982529日,南岗、道里、道外、动力、香坊、太平、平房邮电支局改为区邮电局。198412日教化街邮电所迁至汉祥街改称汉祥街邮电所。还于1979416日接收双城县太平庄邮电支局。至1985年哈尔滨共有邮电局所60处,其中市邮政局1处,区邮电局7处,邮电局2处,邮电支局10处,城市邮电所27处,郊区邮电所10处,代办所3处。

  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从1986年起哈尔滨市邮政局所进一步得到发展。先后增设的局所有:198641日开设工大邮电所,415日开设王兆新村邮电所,115日开设量具刃具厂邮政代办所。198711日开设大桥邮电支局。1988110日开设友谊宫邮政代办所,510日开设师范大学邮政代办所。1989324日开设科大邮政代办所,53日开设新锋邮电所,530日开设黑大邮政代办所,91日开设保健路邮政代办所。1990315日开设三电厂邮电代办所,64日开设天鹅邮电代办所。先后撤销的有:198698日撤销新疆街邮电支局。1987613日撤销滨江站邮电所。还于19871231日将工大邮政所改称工大邮电支局。1989915日将国际旅行社临时国际营业所改称国际旅行社国际邮政代办所。至1990年,哈尔滨市邮政局所有72处,其中自办局所59处,代办所13处。

第二节 信筒信箱

 

  清末,哈尔滨邮政分局曾在傅家甸繁华街道上设置信筒信箱,收寄信件。信筒信箱的颜色为清朝邮政统一的标志色——绿色和黄色。信筒信箱的上方标注开取频次和时间。

  民国时期,随着邮政通信的发展,1912年哈尔滨邮政分局在主要街道增设7个信筒。191667日,在商业发达的马家沟和顾乡屯各设信箱1个,714日在傅家甸增设信筒。1922年设置了水泥质的信筒信箱,颜色为绿色和黄色。

  哈尔滨沦陷后,日本侵略者沿用民国时期的水泥质的信筒(箱),增设铁质信筒并标有“满洲帝国”字样,将绿色和黄色改为银灰色和红色。银灰色为快信筒,红色为普通信筒。至1945年初,全市共有快信筒22个、普通信筒177个。

  哈尔滨解放后,对铁质信筒上的“满洲帝国”的字迹进行了全部清除,逐年更新废旧信筒信箱,在市区主要街口、工厂、机关、院校、团体等处,增设了铁质和水泥质的信筒信箱,确定绿色为邮政信筒信箱的标志。至19499月,全市信筒信箱有89个,其中农村1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哈尔滨市邮政局为满足群众投寄信函的需要,信筒信箱逐步增加,并成立取筒组,设6个干线取筒段。至1953年设有信筒信箱231个,其中农村4个,干线取筒段6个,干线信筒信箱98个。此期间还于195065日应苏联驻哈尔滨领事的要求,在领事馆、中长铁路局、航空学校门前各设1个航空信箱。

  1955年,哈尔滨市邮局对信筒信箱进行了调整,增设33个,撤销40个,布局进一步科学合理。全市共有320个信筒信箱,其中农村9个。

  “大跃进”期间,哈尔滨市邮局加快了信筒信箱的增设速度,并增设部分木制信箱,至1959年,全市设有信筒信箱856个,其中农村18个。

  1960年哈尔滨市邮电局对信筒信箱进行了调整,信筒信箱减至587个。1962年又进行了调整,信筒信箱减至288个,其中农村68个,并撤销取筒组,全市信筒信箱由各投递局分别开取。至1965年,全市信筒信箱有354个,其中农村86个。

  “文化大革命”期间,信筒信箱数量减少。1966年全市信筒信箱有356个,其中农村88个。1972年恢复取筒组,设立7个取筒段。1973年始,信筒信箱略有增加。全市设有信筒信箱304个,其中农村94个。1975年全市信筒信箱有306个,其中农村有94个。1976年全市信筒信箱有310个,其中农村有94个。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信筒信箱的组建工作得到加强。1979374个,其中农村127个;1980378个,其中农村129个;1981363个,其中农村113个;1982391个,其中农村121个;1983391个,其中农村116个。

  1984年哈尔滨市邮政局在加快设置信筒信箱的同时,并在南岗区邮电局、中山路、火车站邮电所门前增设了黄帽信筒,取筒员日开取4次,交通工具是摩托车,加快了信函传递的速度。年末全市信筒信箱增至446个,其中农村115个。1985年信筒信箱增至491个,其中农村129个。至1990年,全市信筒信箱增至499个,其中农村150个。

第三节 邮票代售处

 

  清末,哈尔滨设有城市信柜,出售邮票。1923年吉黑邮务管理局开始在市区各邮局所在地设立邮票代售处,逐步取代城市信柜。邮票代售处仅售面额不满1元以下的邮票。

  哈尔滨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在哈尔滨不断设立邮票代售处并将其称为次要局所。1933年有36处,1934年有63处,1935年有76处,1936年有102处,1938年有115处。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各邮票代售处停止营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便于用户寄递信件,哈尔滨市邮政局陆续在市区设立邮票代售处。1954年全市邮票代售处有123处。1955年增至200处,其中私人和私商邮票代售处71处,公私合营企业邮票代售处52处,国营企业邮票代售处77处。

  1962年哈尔滨市邮局贯彻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增设邮票代售处,还在农村开始设立邮票代售处。年末全市有邮票代售处282处,其中城市204处,农村78处;1963312处,其中城市234处,农村78处;1964340处,其中城市250处,农村90处;1965351处,其中城市265处,农村86处。

  “文化大革命”期间,邮票代售处发展缓慢。19661968年保持1965年水平。19691976年期间,邮票代售处略有发展,1974364处,比1968年增加14处,其中城市增加11处,农村增加3处。1976年,邮票代售处420处,其中城市326处,农村94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邮票代售处得到发展,1978年增至471处,其中城市356处,农村115处。1980年增至512处,其中城市383处,农村129处,农村发展较快,比1976年增加35处。19819月,邮电部颁发了《农村邮政通信组织管理办法》,对邮票代售处提出了具体的组织管理办法。农村邮票代售处除代售邮票外,有条件的可代收国内平常邮件、收订报刊、投递和捎转平常和挂号邮件等业务,并按售票款额的10%—15%,逐月支付酬金。收订报刊的按报刊定价的5%支付酬金,办理投转报刊的另加5%的投转酬金。接发车、船的代售处,按接发邮件的里程和次数发给津贴,津贴标准由省邮电管理局核定。至1985年,邮票代售处达575处,其中城市459处,农村116处。1986年以后,由于邮政局所、代办所不断增加,相继减少了城市部分邮票代售处,19861988年,城市邮票代售处为270处,比1985年减少189处。至1990年,全市邮票代售处430处,其中城市314处,农村116处。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