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邮  路

发布时间:

2023-05-05 17:19

第一节 铁道邮路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哈尔滨邮政分局根据邮政总局制定的《邮政包件由火车运送章程》的规定,利用中东铁路的火车带运邮件。翌年初,开通了哈尔滨—绥芬河、哈尔滨—满洲里、哈尔滨—旅顺3条铁道邮路。同年5月日俄战争爆发,哈尔滨邮政分局因邮路受阻停办业务,铁道邮路也停止邮运。

  日俄战争结束后,旅顺—宽城子(长春)铁路划归日本,哈尔滨邮政开通哈尔滨—宽城子铁道邮路。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又恢复哈尔滨—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2条铁道邮路。宣统元年(1909年),清政府与中东铁路公司在北京签订了《中东铁路运送清朝邮件暂行章程》,自此哈尔滨邮政副总局正式利用中东铁路运递邮件。翌年哈尔滨—绥芬河铁道邮路途经阿什河(阿城)、海林、宁古塔(宁安)等地,哈尔滨—满洲里铁道邮路途经昂昂溪、齐齐哈尔、海拉尔等地。宣统三年(1911年),哈尔滨—宽城子铁道邮路因河水泛滥冲毁路基而停运。

  1921年起,中国政府陆续撤销沙皇俄国和日本侵略者在哈设置的邮政局所。21日,哈尔滨一等邮局接收中东铁路邮政用车。192251日,邮政总局与苏联签订《中东铁路对中国邮政提供邮政车辆的协定》。19261011日开通哈尔滨—呼兰铁道邮路,单程25公里。19288月开通哈尔滨—绥化铁道邮路,单程1124公里,12月开通哈尔滨—海伦铁道邮路,单程222公里。至1931年,哈尔滨共开通哈尔滨—宽城子、哈尔滨—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哈尔滨—海伦(途经呼兰和绥化)4条铁道邮路。

  哈尔滨沦陷后,1936年开通了6条铁道邮路:哈尔滨—北安,单程255公里,哈尔滨—山河屯,单程1521公里,哈尔滨—拉林,单程721公里,哈尔滨—萨尔图,单程1588公里,哈尔滨—绥芬河,单程5464公里,哈尔滨—拉法。1941年开通哈尔滨—佳木斯铁道邮路,单程508公里。

  1945815日,哈尔滨铁道邮路全线停运,930日哈尔滨中央邮政局经与苏联红军驻哈通信管理部协商,正式恢复铁道邮路。1946年初国民党政府特派员到哈接收哈尔滨邮政,不久便匆匆逃离。1946428日,东北民主联军进驻哈尔滨,迅速恢复发展邮政通信业务。194610月、1947111日先后恢复哈尔滨—佳木斯、哈尔滨—北安铁道邮路,开通哈尔滨—绥化、哈尔滨—牡丹江、哈尔滨—齐齐哈尔、哈尔滨—三岔河、哈尔滨—双鸭山、哈尔滨—满洲里、哈尔滨—五常铁道邮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哈尔滨铁道邮路随着生产组织、邮件的流量流向、各铁路线开通变化等情况而不断变化。19491115日,增开哈尔滨—吉林铁道邮路,单程275公里,撤销哈尔滨—五常、哈尔滨—三岔河、哈尔滨—双鸭山铁道邮路。19505月,哈尔滨—齐齐哈尔137138次车和齐齐哈尔—海拉尔201202次车改由齐齐哈尔市邮电局派押,撤销哈尔滨—满洲里铁道邮路。1951101日,又恢复哈尔滨—满洲里铁道邮路。

  19547月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为黑龙江省后,省邮电管理局陆续撤销了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派押局,将其归属的铁道邮路划归哈尔滨邮局派押。1958年撤销由哈尔滨市邮局派押的齐齐哈尔—满洲里、牡丹江—恒山、牡丹江—佳木斯、牡丹江—绥芬河4条铁道邮路。增开牡丹江—密山,单程281公里;牡丹江—鹤岗,单程398公里;下城子—绥芬河,单程95公里;齐齐哈尔—沈阳,单程760公里4条铁道邮路。恢复哈尔滨—满洲里、哈尔滨—牡丹江2条铁道邮路。至1958年,哈尔滨市邮局共有17条铁道邮路:哈尔滨—齐齐哈尔,单程278公里;齐齐哈尔—四平,单程511公里;哈尔滨—北安单程333公里;哈尔滨—北安—齐齐哈尔,单程564公里;齐齐哈尔—嫩江,单程243公里;哈尔滨—新青;哈尔滨—双鸭山,单程584公里;哈尔滨—密山,单程636公里;哈尔滨—吉林,单程341公里;佳木斯—鹤岗,单程66公里;牡丹江—长汀,单程74公里;牡丹江—密山,单程281公里;牡丹江—鹤岗,单程398公里;下城子—绥芬河,单程95公里;齐齐哈尔—沈阳,单程760公里;哈尔滨—满洲里,单程935公里;哈尔滨—牡丹江,单程356公里。其中哈尔滨—满洲里151152次列车接挂邮政自备邮车。1959年,在全省铁道邮路竞赛中,哈尔滨—北安—齐齐哈尔铁道邮路被评为红旗邮路,哈尔滨—满洲里、哈尔滨—密山2条铁道邮路被评为优胜邮路。

  1960年,由于铁道邮路派押局的变化,哈尔滨市邮电局共有13条铁道邮路,哈尔滨—满洲里、哈尔滨—牡丹江、哈尔滨—北安—齐齐哈尔、哈尔滨—齐齐哈尔、哈尔滨—双鸭山、哈尔滨—吉林、哈尔滨—新青、齐齐哈尔—嫩江、牡丹江—密山、佳木斯—鹤岗。恢复哈尔滨—佳木斯、牡丹江—佳木斯、牡丹江—绥芬河3条铁道邮路。撤销齐齐哈尔—四平、哈尔滨—密山、牡丹江—恒山、牡丹江—长汀、牡丹江—鹤岗、下城子—绥芬河、齐齐哈尔—沈阳7条铁道邮路。1961年,哈尔滨市邮电局共有11条铁道邮路,哈尔滨—满洲里、哈尔滨—北安—齐齐哈尔、哈尔滨—双鸭山、哈尔滨—吉林、哈尔滨—新青、牡丹江—佳木斯、牡丹江—绥芬河。恢复哈尔滨—密山铁道邮路。增设哈尔滨—鹤岗、哈尔滨—齐齐哈尔—嫩江、牡丹江—鸡西铁道邮路。同年,哈尔滨市邮电局选调13名身体、思想素质好的女职工从事铁道邮路押运工作,成为我国邮电行业第一批女押运员。她们与男押运员混合编组,分别承担哈尔滨—满洲里、哈尔滨—吉林、哈尔滨—齐齐哈尔—嫩江、哈尔滨—鹤岗、哈尔滨—密山5条铁道邮路的押运工作。19621964年,黑龙江省邮电管理局决定,恢复佳木斯、牡丹江、齐齐哈尔铁道邮路派押局,哈尔滨部分铁道邮路陆续划归上述派押局。19647月,因押运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哈尔滨市邮局13名女押运员全部调离押运员岗位。至19663月,哈尔滨市铁道邮路减至7条:哈尔滨—满洲里、哈尔滨—北安—齐齐哈尔、哈尔滨—双鸭山、哈尔滨—汤旺河、哈尔滨—牡丹江、哈尔滨—嫩江、哈尔滨—吉林。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71973年期间,哈尔滨铁道邮路共有6条:哈尔滨—满洲里、哈尔滨—双鸭山、哈尔滨—北安—齐齐哈尔、哈尔滨—吉林,增开哈尔滨—佳木斯、哈尔滨—东方红,撤销哈尔滨—汤旺河、哈尔滨—嫩江2条铁道邮路。由于哈尔滨出进口省外邮件不断增多,邮电部决定,从197412月起哈尔滨—北京铁道邮路,由哈尔滨市邮局派押。从19758月起,哈尔滨—上海铁道邮路由哈尔滨市邮局派押。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81984年,哈尔滨铁道邮路有8条:哈尔滨—北京、哈尔滨—上海、哈尔滨—满洲里、哈尔滨—双鸭山、哈尔滨—北安—齐齐哈尔。恢复哈尔滨—鹤岗。增开哈尔滨—乌伊岭、哈尔滨—龙镇2条铁道邮路。撤销哈尔滨—吉林、哈尔滨—佳木斯、哈尔滨—东方红3条铁道邮路。哈尔滨—北京铁道邮路押运线自19741984年,共押运邮件900余万袋、捆,未发生通信事故,派押3650个班次,未发生脱班漏乘,经常受到邮电部、黑龙江省邮电管理局的表彰。1984127日,邮电部在哈尔滨召开表彰大会,邮电部成安玉副部长、邮政总局刘天瑞局长出席了会议,并代表邮电部奖励哈尔滨—北京押运线彩色电视机1台。黑龙江省邮电管理局为哈尔滨—北京押运线记一等功,发给奖金5000元。1985年,哈尔滨铁道邮路共有7条:哈尔滨—北京、哈尔滨—上海、哈尔滨—满洲里、哈尔滨—北安—齐齐哈尔、哈尔滨—双鸭山、哈尔滨—乌伊岭、哈尔滨—龙镇。撤销哈尔滨—鹤岗铁道邮路。19871990年,哈尔滨铁道邮路有6条:哈尔滨—北京、哈尔滨—上海、哈尔滨—满洲里、哈尔滨—北安—齐齐哈尔、哈尔滨—乌伊岭,恢复哈尔滨—鹤岗,撤销哈尔滨—双鸭山、哈尔滨—龙镇2条铁道邮路。此间哈尔滨—北京押运线,连续3年被邮电部评为全国文明邮车,被黑龙江省邮电管理局和哈尔滨市邮政局评为先进集体标兵,并为每人晋升半级工资。

第二节 省内汽车邮路

 

   19222月,北满邮务管理局呈请黑龙江省政务厅批准,函请哈尔滨汽车公司开通哈尔滨—三姓(依兰)、哈尔滨—北团林子(绥化)—海伦—拜泉—安达2条委办长途汽车邮路,带运邮件,邮差随车押运,此为哈尔滨长途汽车邮路之始。此后又于1925年和1930年开通哈尔滨—巴彦、哈尔滨—宾县2条委办长途汽车邮路。

  哈尔滨沦陷后,日本侵略者控制了哈尔滨邮政,委办汽车邮路全部停运,仅开通哈尔滨—浓河1条自办长途汽车邮路,单程182公里。

  1946211日,国民党政府接收哈尔滨邮政后,利用苏军在哈尔滨的远东贸易公司收购粮食的汽车队,带运哈尔滨—兰西—青冈,哈尔滨—宾县,哈尔滨—望奎的邮件。1946428日,东北民主联军进驻哈尔滨后,迅速恢复发展邮政通信,19491月开通哈尔滨—通河委办长途汽车邮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哈尔滨市邮政局先后延长和增加哈尔滨—通河委办长途汽车邮路的距离及班次。1950年哈尔滨—通河委办长途汽车邮路途经宾县、新甸、木兰,单程170公里,班次不定期。1952年哈尔滨—通河委办长途汽车邮路途经永源、宾西、居仁、宾县、新甸、木兰、浓河,单程212公里,逐日班,至1958年。

  19594月,由于哈尔滨长途汽车线路的变化,哈尔滨—通河长途委办汽车邮路改为哈尔滨—宾县,单程80公里,逐日班。木兰、通河的邮件改由铁道邮路经巴彦县兴隆镇转递。

  随着邮政事业的发展,1965年哈尔滨市邮局购置了汽车,发展自办长途汽车邮路。11日哈尔滨—宾县委办长途汽车邮路改为自办汽车邮路。翌年15日,开通哈尔滨—通河自办长途汽车邮路,逐日班。

  “文化大革命”后期,哈尔滨市邮局排除干扰,努力发展省内汽车邮路。19731225日开通哈尔滨—拜泉自办长途汽车邮路,途经兰西、青冈、明水,单程248公里,逐日班。197661日,开通哈尔滨—肇源自办长途汽车邮路,单程208公里,逐日班。至年末哈尔滨共有哈尔滨—宾县、哈尔滨—通河、哈尔滨—拜泉、哈尔滨—肇源4条自办长途汽车邮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哈尔滨自办长途汽车邮路有了新的变化。1979101日,哈尔滨—拜泉自办汽车邮路改为哈尔滨—明水。1988115日,哈尔滨—宾县自办长途汽车邮路延至方正,逐日班。至1990年哈尔滨市邮政局共有4条自办长途汽车邮路:哈尔滨—通河,单程235公里,逐日班;哈尔滨—肇源,单程200公里,逐日班;哈尔滨—方正,单程256公里,逐日班;哈尔滨—拜泉,单程260公里,逐日班,总计单程951公里。

第三节 航空邮路

 

  哈尔滨航空邮路的开通始于1932113日,日本侵略者利用伪航空会社开通的奉天(沈阳)—齐齐哈尔途经哈尔滨的航线带运邮件。之后日本侵略者视哈尔滨为东北要地,19331935年先后开通哈尔滨—富锦、哈尔滨—东宁、哈尔滨—密山、哈尔滨—黑河航空邮路。其中哈尔滨—富锦航空邮路有2条,1条途经牡丹江、东宁、绥芬河、平阳镇、密山、虎林、饶河,每周2个班次,1条途经依兰、佳木斯,为逐日班次。除此还有齐齐哈尔—新义州、满洲里—东京航空邮路途经哈尔滨带运邮件。1936年哈尔滨航空邮路调整为5条,哈尔滨—虎林,单程890公里;哈尔滨—长春,单程235公里;哈尔滨—北安,单程280公里;哈尔滨—依兰,单程250公里;哈尔滨—齐齐哈尔,单程275公里。1937年开办速达邮件业务,开通哈尔滨—佳木斯、哈尔滨—牡丹江、哈尔滨—满洲里、哈尔滨—大连、哈尔滨—富锦、哈尔滨—齐齐哈尔6条航空邮路。19391月开通哈尔滨—漠河1条航空邮路。还2次调整哈尔滨—齐齐哈尔航空邮路的航线。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至1943年,哈尔滨航空邮路只剩下2条,哈尔滨—佳木斯、哈尔滨—黑河。还有大连—佳木斯途经哈尔滨的1条航空邮路。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哈尔滨航空邮路停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国家航空事业的发展,航空邮路得到发展。195031日,中国与苏联签订互换邮件协定,410日首开北京—赤塔途经哈尔滨的国际航空线路,每周往返1次,哈尔滨利用这条航线带运邮件。

  “大跃进”时期,哈尔滨市邮局先后于19588月、12月和195910月开通了哈尔滨—齐齐哈尔、哈尔滨—爱辉、哈尔滨—佳木斯3条省内航空邮路。

  1963年哈尔滨市邮局开通哈尔滨—北京航空邮路,撤销了省内3条航空邮路。

  “文化大革命”期间,航空邮路没有发展。197745日—25日,为及时将《人民日报》、《参考消息》传递给在大庆召开的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时,临时开通哈尔滨—大庆直升飞机航空邮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邮件传递速度,哈尔滨市邮政局积极发展航空邮路。1979310日开通哈尔滨—上海航空邮路,沈阳—海拉尔途经哈尔滨航空邮路。19834月开通哈尔滨—广州航空邮路。1985年开通哈尔滨—西安航空邮路。1989年开通哈尔滨—厦门、哈尔滨—乌鲁木齐航空邮路。至1990年,航空邮路有13条,单程总长28714公里。

 

                        1990年哈尔滨航空邮路统计表

                                                          表11

                                                                           

         邮   路             开通时         班          航距(公里)

                                                                          

      哈尔滨——北             1963                      1 010

                                                                          

      哈尔滨——上             1979                      1 854

                                                                          

      哈尔滨——广             1983                      3 119

                                                                          

      哈尔滨——西             1985                      2 044

                                                                          

      哈尔滨——乌鲁木齐          1989                       3 852

                                                                          

      哈尔滨——厦             1989                      2 732

 

      哈尔滨——重             1990                      2 650

                                                                          

      哈尔滨——成             1990                      2 836

                                                                          

      哈尔滨——青             1990                      1 383

                                                                          

      哈尔滨——福             1990                      2 532

                                                                          

      哈尔滨——南             1990                      2 127

                                                                          

      哈尔滨——杭             1990                      2 060

                                                                           

      哈尔滨——黑             1990                        515

第四节 水道邮路

 

  1913年哈尔滨邮政分局利用黑松邮船公司哈尔滨—呼兰的轮船带运邮件,此为哈尔滨邮政水道邮路开始。1914年哈尔滨一等邮局与俄国诺威斯克轮船公司签订邮运合同,开通哈尔滨—富锦委办水道邮路,单程685公里,途经通河、三姓,每年410月为通邮期。1923年哈尔滨水道邮路顺松花江而下通至黑龙江,开通哈尔滨—大黑河(黑河)委办水道邮路,单程664公里。

  哈尔滨沦陷初期,委办水道邮路停运。1936年开通哈尔滨—肇源、哈尔滨—通河、哈尔滨—饶河3条委办水道邮路,1942年恢复哈尔滨—富锦委办水道邮路。1945年日本侵略者投降时,水道邮路全部停运。

  哈尔滨解放后,于1949315日,恢复哈尔滨—通河委办水道邮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因水道邮路经济方便,得以发展。1950年恢复哈尔滨—富锦委办水道邮路。1951年,哈尔滨—通河委办水道邮路延至方正,单程256公里。1952年开通哈尔滨—依兰委办水道邮路,恢复哈尔滨—黑河委办水道邮路。并将哈尔滨—黑河委办水道邮路途经地点作了调整,途经依兰、富锦、同江、萝北、逊克、孙吴。水道邮路的开通,方便了邮件的传递。1958年夏,寄往巴彦等地的包裹邮件,逢阴雨连绵季节,汽车邮路停运,就利用哈尔滨—通河委办水道邮路带运邮件。同年又开通哈尔滨—肇源委办水道邮路。

  随着省内铁道邮路、汽车邮路的发展,至1961年,哈尔滨委办水道邮路仅有哈尔滨—通河1条,途经巴彦、木兰。1965年,哈尔滨市邮局陆续开通自办长途汽车邮路,哈尔滨—通河委办水道邮路停办。19661990年,哈尔滨—肇源、哈尔滨—通河,每逢雨季汽车邮路停运时,开通水道邮路托运邮件。

第五节 市内邮路

 

  一、转趟邮路

    1916年哈尔滨一等邮局建立初期,进出口邮件数量不多,只设局站间步班转趟邮路。1923年邮件业务量增长,增设了市内局、亭、站(火车站、码头)间的汽车转趟邮路。

  日本侵略者侵占哈尔滨邮政后,仍设汽车转趟邮路。

  哈尔滨解放后,迅速恢复邮政通信,设马车、手推车、自行车转趟邮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沿用马车、手推车、自行车转趟邮路的同时,取筒员承担了部分局所挂号邮件的带运工作。

  1951年始,哈尔滨市邮政局购置汽车,投放在转趟邮路上,并随着邮政局所的建立,邮件业务量的增多,转趟邮路不断发展。至1955年,汽车转趟邮路发展6条,市局—动力—香坊—市局;市局—和兴—顾乡—市局;市局—道里—道外—市局;市局—太平—市局;市局—飞机场—市局;市局—报社—火车站。

  随着邮政建设的发展,局所不断增加,汽车转趟邮路也相应增加,至1963年汽车转趟邮路有11条。其中市内汽车转趟邮路10条、郊区汽车转趟邮路1条。市内汽车转趟邮路有市局—道里—和兴—市局,日转趟5次;市局—动力—香坊—市局,日转趟5次;市局—道外—市局,日转趟5次;市局—文庙街—三棵树—市局,日转趟5次;市局—省报社—火车站,日转趟2次;市局—报社,日转趟1次;市局—飞机场,日转趟1次;市局—三棵树—市局,日转趟4次;市局—火车站,日转趟11次;市局—平房—市局,日转趟1次。郊区汽车转趟邮路有顾乡—新发,日转趟1次。郊区还有自行车转趟邮路5条,道里—前进,日转趟1次;万宝—对青山,日转趟1次;新香坊—火车站,日转趟1次;成高子—火车站,日转趟1次;太平—东风,日转趟1次。手推车转趟邮路1条,王岗—火车站,日转趟1次。

  “文化大革命”期间,邮政局所发展缓慢,邮件、报刊业务量下降,市内转趟邮路没有大的发展。1975年增加3条郊区汽车转趟邮路,市局—万宝;市局—望哈;市局—成高子,均日转趟1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哈尔滨邮政事业迅速发展,转趟邮路逐步增多,至1981年,市内汽车邮路增至20条,其中市局—城乡各支局所转趟邮路15条,市局—报社转趟邮路2条,市局—飞机场转趟邮路1条,市局—火车站转趟邮路2条。1985年增市内转趟邮路1条。1988年增市内转趟邮路1条。1989年增市内转趟邮路5条。1990年共有市内转趟邮路27条,单路总长349公里。

  二、干线取筒邮路

    清末和民国时期,哈尔滨邮政在市区设置信筒信箱,指定信差逐日开箱取信。

  哈尔滨沦陷后,日本侵略者设置的普通信筒信箱由信差逐日开箱取信,银白色速达信筒,由专人开取,日开取3次。

  哈尔滨解放后,在道里设1条干线取筒邮路,由取筒员骑自行车开取,日开取3次,并按东、西、南、北线分拣,捆扎送至市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哈尔滨市邮政局设香坊、动力、顾乡、太平、道里、道外6条干线取筒邮路,市局设取筒组,取筒员骑自行车按规定的路线、时间出班,日开取4次,并兼取支局、所挂套2次。

  1958年由于信筒信箱数量增多,干线取筒邮路增至18条,日开取4次。

  1962年经过调整,干线取筒邮路减至6条,日开取3次,同时撤销取筒组,各筒箱邮路划归各投递局。

  1972年市局恢复取筒组,取筒员骑摩托车开箱取信,全市干线取筒邮路有7条,即道里线、和兴线、太平线、动力线、顾乡线、香坊线、道外线。春、夏、秋季日开取4次,冬季日开取3次。翌年撤销市局取筒组,各干线筒箱邮路又划归各投递局开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信筒信箱发展较快,至1990年,市内干线筒箱邮路增至13条,日开取2次,仍由各区(支)局开取。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