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邮政运输装卸设备

发布时间:

2023-05-05 17:19

 

      第一节 邮政运输车辆

  一、火车邮厢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哈尔滨邮政分局租用中东铁路火车容间运递邮件。1921年哈尔滨一等邮局接收中东铁路火车邮厢,挂在哈尔滨—绥芬河列车上。1928年,黑龙江开通了三棵树—海伦铁路,哈尔滨邮政开始利用该铁路火车容间运递邮件。

  东北沦陷时期,哈尔滨邮政利用哈尔滨—北安,哈尔滨—新京(长春),哈尔滨—满洲里,哈尔滨—绥芬河,哈尔滨—山河屯火车容间运递邮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邮政通信事业发展很快。1957年,邮电部拨给哈尔滨市邮局火车邮厢3辆,分别挂在铁路的客车上,自此,哈尔滨邮政利用国产自备火车邮厢装运邮件。随后邮电部逐年将火车邮厢调拨给哈尔滨市邮局,火车邮厢逐年增加,1958年有火车邮厢4辆,1961年增至15辆,至1982年增加到25辆。第七个五年计划期间,由于哈尔滨火车派押车次的减少,火车邮厢逐年减少。1988年,火车邮厢减至19辆。至1990年,有火车邮厢21辆。

  二、汽 车

  清末至民国前期,哈尔滨邮政无机动车辆,局站之间及旱班邮路靠人背肩扛、车子推。1922年开办的省内长途汽车邮路,也是利用各汽车公司汽车带运邮件。1925年邮政总局拨给吉黑邮务管理局福特式载重1吨汽车1辆,用于接发火车邮件和市内运输。

  东北沦陷时期,哈尔滨邮政有红色标志的大、小汽车10辆。其中有小型红色汽车2辆,红色面包车2辆,用作取送飞机场的邮件,其余全部用于市内运输和接发火车邮件。当时没有汽油,大型汽车以烧木驱动行驶。烧木汽车常灭火,速度慢,影响发运邮件。

  1945年邮运汽车遭到破坏,哈尔滨中央邮政局用人工手推胶轮车接发运输仓库与站台间的邮件。1948年初,局站间和市内运输工具增加了2辆马车。1949年购入汽车2辆、中型卡车1辆,运送局站间和市内各支局(所)的邮件,马车被停用。1956年由省邮电管理局调入苏联嘎斯汽车2辆、国产汽车1辆,全局共有邮运汽车6辆。19591963年邮运汽车增加到14辆。1965年,哈尔滨—宾县自办汽车邮路开通后,汽车增至16辆。1966年,邮运汽车增至20辆,其中有2辆开通哈尔滨—通河汽车邮路。1973年,开通哈尔滨—拜泉汽车邮路,汽车增至25辆。1976年,开通哈尔滨—肇源汽车邮路,汽车增至48辆。1979年,随着自办汽车邮路的增加和装卸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汽车迅增至65辆。19801985年,由于开办了国际、国内特快专递业务,汽车增至69辆。同时对机关、工厂、大专院校、部队等业务量大的单位由3辆摩托车投递改用汽车投递。1990年邮运汽车达91辆,比1949年增加293倍。

  三、摩托车

  哈尔滨邮政使用摩托车投递和取筒始于70年代初期,由省邮电管理局调拨。1972年有10辆,1975年增至18辆,1979年增至48辆。从1980年起,省邮电管理局停止调拨,还由于农村道路泥泞不平,损坏严重,又没有专职维修人员,摩托车逐年减少。1980年为34辆,1984年减少到24辆,1987年减少到19辆,至1990年只有10辆。这10辆主要用于市区投递业务量大的机关、工厂和大专院校投递段。

  四、机器脚踏车

  哈尔滨邮政使用机器脚踏车投递信件始于50年代末期,由省邮电管理局调拨。1959年有5辆,1965年增至11辆,1975年增至55辆,分别用于机关、工厂、大专院校投递段。从1978年起,省邮电管理停止调拨。由于机器脚踏车载重量小,维修有困难,逐年淘汰,数量减少,1982年只剩8辆。1983年机器脚踏车全部停用。

  五、自行车

  哈尔滨邮政使用自行车投递邮件始于1946年,由东北邮电管理总局拨给。1948年有少量苏联产的自行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加快邮件的传递,哈尔滨市邮政局购置自行车54辆,全部投入生产中。19541959年省邮电管理局先后拨给334辆,投递员基本上使用自行车投递,加快了邮件传递速度。此后邮电部统一加工的绿色加重永久牌、标有“人民邮电”字样的自行车,按计划逐年调拨给哈尔滨市邮局,并规定每辆自行车使用期为8年,实行以旧换新的办法。1978年哈尔滨市邮政局自行车增至550辆(包括非生产用自行车)。1987年增至554辆(包括非生产用自行车)。至1990年全局共有自行车369辆(不包括非生产用自行车),分布在各区邮电局及所属投递局内,作为投递、取筒专用邮政工具。全国劳动模范赵庆祥,在投递工作中,采取“四不骑、一刷、三不准”(上坡不骑、道路泥泞不骑、过铁路道口不骑、自行车有毛病不骑;勤洗勤刷;不准借他人使用、不准驮超重东西、不准骑车过台阶)的方法,一辆自行车用了8年还保持完好,受到好评。

  六、集装箱

  哈尔滨市邮政局自1983年起开始使用集装箱运输重件邮件。当时利用上海、广州、北京、天津、沈阳、大连等14个邮局返回的空集装箱装载重件邮件,分别发往各地。1985年邮电部投资220万元,在哈尔滨新建一处占地面积64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的集装箱场地,19861227日经省邮电管理局验收合格交付使用。19871988年是利用集装箱运载重件邮件的高峰年份。5吨重的集装箱每天平均有10个。量大时,广州市邮局1次就向哈尔滨市邮政局发来32个。由于集装箱运输邮件较慢,1989年邮运量开始减少,隔日或隔数日才到1次。至1990年集装箱停止使用。

 

第二节 邮政装卸车辆

  一、牵引车

  清末至东北沦陷时期,接发火车邮件都是人工装卸。哈尔滨解放后,利用马车、手推车、斗车接发邮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哈尔滨市邮政局加快了邮件接发设备的投入。1958年开始配备电动搬运车2辆,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装卸的速度。1960年电力搬运车增加到5辆,开始加挂拖斗搬运邮件,取消了手推车。至1965年,电力搬运车增加到18辆。

  1966年由于业务量的增加,载运邮件的拖斗车随之增加,因电动车不能带动更多的拖车而改换7辆机动牵引车,电动牵引车随之被淘汰。随后机动牵引车不断增加,1980年增至10辆。至1990年共有机动牵引车14辆。

  二、拖 车

  1957年哈尔滨市邮局从济南市邮局调入10辆拖车,用以运输库房和站台间的邮件。

  1966年哈尔滨市邮局邮政机械厂研制生产出载重量为15吨拖车10辆投入使用,以后逐年增加。1980年增至40辆,1983年增至93辆,1990年增至125辆,全部用于接发火车和运输库房与站台间的邮件。

  三、铲 车

  哈尔滨邮政使用铲车接发邮件始于1977年,由于北京邮局向哈尔滨发运邮件和报刊由托盘装载在火车上,必须用铲车托卸,于是邮电部从沈阳调拨给哈尔滨载重量为1吨的铲车7辆,用以托卸邮件。随着上海等地均由托盘向哈尔滨发运邮件,哈尔滨邮政铲车逐年增加。1980年又从波兰进口了载重量为1吨的铲车9辆。1983年铲车增至20辆,其中沈阳产的7辆,波兰产的9辆,天津51型的3辆,西安山鹰牌的1辆。1985年由于托盘占用火车邮厢面积大,装卸速度慢,托盘使用的减少和停用,铲车全部停止使用。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