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网路、局所
发布时间:
2023-05-05 17:19
第一节 网 路
清末,哈尔滨只有中东铁路中央电话局和滨江电话股份有限公司开通部分市内电话,均属单局制,互不交换,没有形成市内电话网路。
民国初期,1915年应滨江商务总会要求,商会会长与中东铁路公司总办就两局市话联网事宜进行交涉并达成协议。于4月开始架设15回局间中继线,并设立交换所。从此,市内电话从单局制交换改为多局制交换。至东北沦陷前,哈尔滨市内电话网已由3处电话局构成,即中央电话局、道里电话分局和滨江电话公司。
哈尔滨沦陷后,日本侵略者强行接管哈尔滨电政。1937年9月1日,伪“电电”会社设立哈尔滨中央电话局,统管哈尔滨市内电话业务。1935年4月1日强行收买滨江电话公司,改称道外分局,后于1938年12月15日撤销。至此,哈尔滨市内电话网又从多局制变为单局制,全市电话由中央电话局统一交换。
哈尔滨解放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市内电话交换仍为单局制。从1956年开始市内电话网络建设有了飞速发展。相继建设开通市内电话三分局、五分局和三九分局,并将位于道里区尚志大街的原局舍改为四分局。至此,哈尔滨市内电话从单局制交换改为多局制交换。1959—1961年又相继建设开通市话三八分局和市话六分局,网路也随之延长和扩展。
“文化大革命”期间,市内电话建设发展缓慢,10年间仅建电信分局1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市内电话建设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六五”期间,1981年开通了市内电话四○支局,1982年开通五○支局,1984年开通了市内电话八分局。到1986年,市内电话分局已达6处,电话支局3处,交换机总容量为39200门,局间中继线达3396条。其中三分局至四分局220条,至五分局180条,至七分局130条,至八分局175条。四分局至五分局130条,至六分局160条,至七分局130条,至八分局180条,至三分局205条。五分局至三分局180条,至四分局140条,至六分局105条,至七分局120条,至八分局100条。六分局至四分局140条,至五分局105条,至八分局60条。七分局至三分局130条,至四分局160条,至五分局20条,至八分局75条。八分局至四分局26条,至六分局60条,至三分局120条,至五分局70条,至七分局75条。全市已基本上构成了多局制的市内电话交换网路。“七五”期间,又相继建设开通了市内电话二二分局、四○分局(模块局)、四一分局、二八分局、二七分局(模块局),至1990年,哈尔滨市已形成由11个分(支、模块)局组成的市内电话通信网,局间中继线达到13308条。
第二节 局所设置
一、哈尔滨解放前
中央电话局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沙俄政府根据1896年6月3日与清朝政府签订的《中俄密约》所窃取的中东铁路修筑权,于当年10月开工时,始架通信线路。1903年10月中东铁路管理局在哈尔滨火车站设临时电话所,开通时安装电话178部。1907年在南岗区病院街(后改医院街、今颐园街)开通中央电话局,开始办理市内电话用户。中央电话局开办初期主要是为铁路各厅、课和沿线19个火车站所利用。市话线路南架设到老哈尔滨(香坊一带),北架至哈尔滨埠头(道里),市内电话用户极少。中央电话局由中东铁路局电信课管理,局长别列节夫(译音)。1915年4月中央电话局与滨江电话股份有限公司(傅家甸电话局)联网通话,从此市内电话用户增加。1927年,中东铁路总工厂设立电话支局。1928年12月22日东三省交通委员会电政监督处收回中央电话局为国有,改由哈尔滨电政总局经营。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强行接管中央电话局,改称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哈尔滨中央电话局。
傅家甸电话局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滨江商务总会为沟通经济信息便于经商,在道外北头道街开设傅家甸电话局。通话区域仅限埠内傅家甸市街,用户不足百家。1910年,傅家甸电话局改由滨江电话股份有限公司经营,局址也迁到道外南五道街,经理为吴子青。1921年10月1日,局舍迁至道外南五道街与南勋街交口处。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强行收买了滨江电话股份公司,改称为中央电话局道外分局。1938年12月15日该局撤销,业务全部由中央电话局经办。
小早川电话交换局 1919年7月,日本人小早川常雄借助日本军部的力量,在哈尔滨水道街(兆麟大街)荣和商店隔壁设置私人电话交换局,专为当时在哈的300多名日本用户服务。但由于资金困难,转年移交给日本侨民会经营。1922年2月25日,由于中东铁路的市内电话变成自动式,该日本电话交换所不再承办。
伪满洲中央电话局 东北沦陷时期,日本侵略者于1933年9月1日成立伪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哈尔滨中央电话局,局址在南岗医院街,局长为香田常英。1936年中央电话局新局舍在道里新城大街动工兴建,翌年10月30日竣工开始安装设备,1938年12月15日开通。与此同时,位于南岗医院街的旧局舍设备及人员全部划归“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哈尔滨铁道局。
二、哈尔滨解放后
电信四一分局 电信四一分局位于道里区尚志大街11号。解放前,该局为伪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哈尔滨中央电话局旧址,建于1938年,机械设备为SH自动电话交换机7500门,1941年增容500门。哈尔滨解放后,该局改为哈尔滨电报电话局,负责全市市区内电话的交换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市内电话用户的不断增长,市话单局制传输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956年哈尔滨市市内电话局(原市电报电话局改分设市内电话局与长途电信局)分别开通了市话三分局、五分局,原局舍更名为市话四分局,服务区域为道里和道外区,交换机容量为8000门。1981年市内电话局在太阳岛设四○支局,设备为步进制200门自动交换机。隶属市内电话四分局,为分局的一个班组。1989年,电信四分局原有步进制交换机由日本产NEAX—61型数字程控交换机所替代,电话号码升至6位,四分局改称四一分局。至1990年末四一分局市内电话总容量为23000门,实装20500台,全区管道262.58孔公里,电缆80.06公里,杆路里程67.69公里,电杆1809棵,小交换机用户121户,公用电话157户。分局职工411人,年业务总收入1019万元。
电信三分局 电信三分局位于南岗区奋斗路408号。建于1956年1月,开通时称市内电话三分局,设备开始为步进制交换机1000门,服务区域为南岗区和太平区。1984年改称电信三分局,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电信用户的不断增加。至1990年末,市话交换设备已更新为日本产NEAX—61型数字程控交换机,总容量为26000门,实装12110台。管道416.47孔公里,电缆164.2皮长公里,杆路38.58杆程公里、电杆1311棵,小交换机用户86户,公用电话98户。分局职工344人,年业务总收入为750万元。
电信五分局 电信五分局位于香坊区公滨路。建于1956年7月,服务区域为香坊、动力两个地区。开局时有52C步进制交换机1000门,始称市内电话五分局。1984年改为电信五分局。1981年市内电话局在香坊区成高子镇建五○支局,翌年10月1日开通。设备为步进制1000门自动交换机。五○支局隶属市内电话五分局,为分局的一个班组。至1990年末,电信五分局有步进制交换机88C式1000门,47式5000门,总容量6000门。管道248.62孔公里,电缆180.209公里,杆路里程47.21公里,电杆1434棵,小交换机用户87户,公用电话52户。分局有职工147人,年业务收入为334万元。
电信六分局 电信六分局位于南岗区学府三道街。建于1958年,初称市话六分局,1961年开通投入使用,1984年改称电信六分局。市话六分局前身是建于1956年的市话三九分局,位于南岗区延兴街。市话六分局开通时三九分局即撤销,人员设备全部划归市话六分局。交换设备为步进制1600门,主要服务区域为和兴路以西的学府路地区、平房区,以及道里顾乡片、王岗镇等。到1990年末,交换机总容量已达6000门,实装5103台、管道275.19孔公里,电缆322.192公里,杆路里程117.5公里,电杆1786棵,小交换机用户148户,公用电话46户。分局有职工181人,年业务总收入为398万元。
电信七分局 电信七分局位于太平区东直路448号。其前身是建于1958年的市话三八分局,开通时为供电式交换机200门,服务区域为太平地区。为适应太平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市内电话局于1972年动工兴建七分局,1975年土建竣工,是年10月开通。开通后交换设备为47式1000门纵横制交换机,实装901门。到1990年,电信七分局(1984年更名)有纵横制交换设备4000门,数字程控交换机3000门(二七模块局),实装5549台,管道20.7公里,杆路里程88.21公里,电杆2215棵,小交换机用户62户,公用电话121户。分局职工人数103名,年业务总收入269万元。
电信八分局 电信八分局位于道外区南十五道街。建于1984年5月,服务区域为道外区。建局前,该地区属电信四分局服务范围,由于道外区属商业繁华和居民集中居住地区,市内电话用户发展迅速。市内电话局于1982年6月筹建电信八分局,1984年5月8日开通投产,设备为纵横制自动交换设备7000门。1990年,市内电话交换设备由数字程控交换机所替代,产品为日本产F—150型20000门,12月23日开通。到年末实装6146台。管道14.42公里,电缆80.99皮长公里,杆路里程33.36公里,电杆1190棵,小交换机用户28户,公用电话130户。分局职工有207人,年业务总收入321万元。
电信二二分局 电信二二分局位于南岗区第四方圆里,建于1985年11月23日。设备是引进日本富士通F—150型数字程控交换机,全部投资为3000万元,1987年7月4日开通使用。分局服务范围为南岗区马家沟以南、香坊区、动力区的部分地段。二二分局是哈尔滨市第一座万门程控局,也是黑龙江省市话通信设备最先进的电信分局。到1990年末,市内电话交换设备已增容到22000门,实装18710台,小交换机用户81户,公用电话135户。杆路里程44.59公里,电杆1385棵。1990年分局职工219人,业务总收入782万元。
电信二八分局 电信二八分局位于动力区进乡街8号,建于1986年,1988年3月25日开通使用。服务区域为动力区,北起旭升街,南至柞树林,东起红旗桥,西至邓家屯。设备为从日本引进的F—150型数字程控交换机2000门(二二模块局)。到1990年实装已达1480台。管道132.65孔公里,地下电缆15.16皮长公里,架空皮长21.744公里,杆路里程13.02公里,电杆347棵,小交换机用户35户,公用电话11台。职工人数为56人,年业务总收入93万元。
电信四○分局 电信四○分局位于道里区河润街5号,1988年7月20日开通投产,设备为日本产NEAX—61型5000门数字程控交换机。分局服务区域为道里西部地区、顾乡一带。到1990年末,实装电话4400台,地下管道22公里,架空电缆19公里,地下电缆26皮长公里,杆路里程21.38公里,电杆659棵。小交换机用户31户,公用电话43户。1990年分局职工为111人,全年业务总收入135万元。
平房电信局 平房电信局位于平房区新疆街,1990年12月29日建成开通。设备为日本产F—150型2000门数字程控交换机。建局前,为市内电话六分局的一个班组(六○支局),设备为47式纵横制自动交换机800门,1984年7月开通。至1990年末,开通市内电话线路360路,光缆14公里,管道13.7公里,杆路里程15.35公里,电杆535棵。属模块局。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