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作  物

发布时间:

2023-05-05 17:17

 

 第一节 粮食作物

  一、玉 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种植面积40多万亩,亩产25公斤左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玉米成为哈尔滨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不断提高。1949年,全市玉米播种面积13312万亩,平均亩产88公斤。1959年因增加大豆、小麦面积,播种面积减少为5344万亩,平均亩产139公斤。1969年播种10316万亩,平均亩产153公斤。1979年播种13042万亩,平均亩产315公斤。1989年播种1682万亩,平均亩产273公斤。1990年播种1972万亩,平均亩产412公斤,比1949年提高37倍。1988年,阿城市永源镇红军村农民秦荣种玉米15亩,创亩产10055公斤高产纪录,被评为哈尔滨市玉米高产大王。

  二、水 稻

  1929年,朝鲜族农民在阿城县的天理、二层甸子、海沟、达子营等村,压柳条坝堵沟水,搞自流灌区,种植水稻1326万亩。哈尔滨沦陷后,“日本开拓团”先后在马鞍山、杨林子、小岳沟、舍利等处,用柳条、石头修栏河坝,引水种水稻。1942年,水稻面积发展到63750亩,平均亩产150公斤左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1949年水稻种植面积462万亩,平均亩产165公斤;19591048万亩,平均亩产162公斤;19691062万亩,平均亩产149公斤;19791242万亩,平均亩产274公斤;1989337亩,平均亩产226公斤;1990425万亩,平均亩产364公斤,比1949年增长12倍。1988年,阿城市阿什河镇建设村农民金胜种植18亩水稻,创亩产673公斤的高产纪录,被评为哈尔滨市水稻高产大王。

  三、小 麦

  清末民初,哈尔滨小麦种植已经普及,但面积较少,只有5万亩。东北沦陷后,由于进口面粉价格低廉,加之小麦锈病严重,小麦种植面积逐年减少,1934年下降到3万亩左右,平均亩产不足30公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哈尔滨小麦生产发展很快。1949年小麦播种面积2293万亩,平均亩产35公斤;19593188万亩,平均亩产68公斤;19695205万亩,平均亩产114公斤;19793086万亩,平均亩产102公斤;198959万亩,平均亩产102公斤;1990603万亩,平均亩产120公斤,比1949年提高243倍。郊区国营农场小麦亩产达到250公斤左右。

  四、大 豆

  1934年大豆种植面积70万亩,1942年种植41万亩,亩产60公斤左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豆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出口创汇产品。1949年大豆种植面积10208万亩,平均亩产69公斤;19591016万亩,平均亩产99公斤;19697696万亩,平均亩产77公斤;19796279万亩,平均亩产88公斤;1989808万亩,平均亩产73公斤;19907203万亩,平均亩产123公斤,比1949年增长78%。1988年,呼兰县方台乡大方村农民李文义种175亩大豆,创亩产3371公斤高产纪录,被评为哈尔滨市大豆高产大王。

第二节 经济作物

  一、甜 菜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帝俄军官格拉叶斯(波兰人)负责疗养时,

让其父留布林(波兰制糖股份公司董事长)寄来甜菜种子,在阿什河区域试种成功。1905年,阿城糖厂建立,为甜菜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甜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阿城县1908年种植甜菜320多亩,生产甜菜200余吨;19201530亩;19251万余亩;19302万余亩;19353万余亩;19405万亩。

  1949年后,哈尔滨糖厂、和平糖厂相继建立,制糖原料需求量增加,甜菜种植区域扩大,哈尔滨市郊区、呼兰县也开始大面积种植。1949年种植775万亩,平均亩产921公斤;19501453万亩,平均亩产823公斤;19511511万亩,平均亩产972公斤;19591791万亩,平均亩产647公斤;19691538万亩,平均亩产987公斤;19791229万亩,平均亩产592公斤;19891380万亩,平均亩产1094公斤;19901530万亩,平均亩产1601公斤,比1949年提高74%。1988年,阿城市亚沟镇太平村农民孙述奎采用纸筒育苗移栽,6亩地平均亩产3420公斤,被评为哈尔滨市甜菜高产大王。

  二、亚 麻

  东北沦陷后,日本侵略者成立“日亚纺织株式会社”,19351944年共建成19处原料加工厂,加工出纤维后,由日亚株式会社统一收购,运回日本进行深加工。由于日本人强迫农民种植,种植面积较大,1936年种植亚麻3999亩,1945年增加到38638亩,比1936年增长87倍,平均亩产70公斤左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亚麻生产纳入国家种植计划,1949年种植面积034万亩,平均亩产47公斤;1950094万亩,平均亩产37公斤;1951133万亩,平均亩产61公斤。1952年,哈尔滨亚麻厂投产,原料需求增加,种植面积扩大。1953年达1231万亩,平均亩产69公斤;19591844万亩,平均亩产105公斤;19621123万亩,平均亩产30公斤;196999万亩,平均亩产84公斤;1979861万亩,平均亩产110公斤;19898.4万亩,平均亩产202公斤;199073万亩,平均亩产219公斤。

  三、西瓜和香瓜

  18世纪中叶,关内人口流入哈尔滨,带来西瓜、香瓜种子,农村各地开始种植。1949年种植面积048万亩,1950179万亩,19531181万亩,19595.33万亩,19694.05万亩,1979584万亩,198943万亩,199016万亩,西瓜亩产25004000公斤,香瓜亩产10002000公斤。1988年,平房区平房乡农民姜旭东种10亩地膜覆盖西瓜,亩产5000公斤。阿城市新华乡农民马铁种7亩地膜覆盖香瓜,亩产3200公斤。西瓜和香瓜种植比例各占50%左右。

  四、烟 叶

  1914年,黄烟种植面积达42000亩;1949015万亩,亩产51公斤;19500262万亩,亩产38公斤;19510268万亩,亩产46公斤;19590251万亩,亩产28公斤;1969007万亩,亩产30公斤;1979028万亩,亩产71公斤;198937万亩,亩产89公斤;199032万亩,亩产103公斤,比1949年提高1倍。

 第三节 杂粮作物

  哈尔滨市杂粮作物品种繁多,分布面广。杂粮耐旱、耐寒、耐脊薄,抗病性强和生育期,种植较多的有黍、大麦、燕麦、荞麦、红小豆、绿豆、芸豆等。种植面积比较稳定,波动不大,占耕地面积3%左右,单产低,一般亩产60公斤左右,产品主要自食,商品量很少。黍的比例较大,约占50%以上。豆类具有生育期短、早熟的优点,常常做为补种、毁种后备种子。

  黍 俗称糜子、稷子,粘者为黍,不粘者为稷。清代就有种植,面积小,分布较为广泛,满、汉族均喜食之。

  杂豆 种植面积小、分布广泛、历史久,多数种植在地边、地头和脊薄的闲田隙地上,也有的同玉米混种,一般亩产50公斤左右。

  大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种植较多,做为早熟粮食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仅在一些国营农场种植,面积只有3000亩左右,产品供啤酒厂做原料。

 第四节 作物种植结构及分布

  1949年前,粮食作物主要为谷子、高粱、大豆,其次是小麦、玉米、水稻。杂粮作物主要有黍、大麦、荞麦,其次是小豆、绿豆和芸豆。经济作物主要有黄烟、甜菜、瓜类。

  1953年,全市粮豆薯总播种面积4478310亩,占总播种面积的86.6%,其中粮食3000765亩,大豆1363965亩,薯类113580亩。经济作物面积397215亩,杂粮作物180090亩。粮食作物中,水稻82590亩,小麦548055亩,玉米724170亩,高粱694730亩,谷子771150亩。经济作物中,油料播种面积34770亩,甜菜158280亩,亚麻123100亩,瓜类73575亩。杂粮作物主要为黍,占50%以上。

  1987,全市粮豆薯播种面积3614235亩,占总播种面积的82.5,其中粮食作物2658807亩,大豆739595亩,薯类135663亩。经济作物241502亩,杂粮80170亩。粮食作物中,水稻播种面积301498亩,小麦90541亩,玉米1877886亩,高粱150054亩,谷子238822亩。经济作物中,油料播种面积15763亩,甜菜66902亩,烤烟9049亩,亚麻83165亩,瓜类59143亩。杂粮作物中,黍和粘玉米占80%左右;小豆、芸豆占15%左右。

  1990年,全市粮豆薯总播种面积3622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834%,其中粮食265.4万亩,大豆7203万亩,薯类157万亩。经济作物316万亩,杂粮作物64万亩。粮食作物中,水稻播种面积425万亩,小麦6万亩,玉米197万亩,高粱98万亩,谷子122万亩。经济作物中,油料1万亩,甜菜153万亩,烤烟32万亩,亚麻73万亩,中药材019万亩。在杂粮作物中,主要是黍,占杂粮面积的50%以上,其他品种比例很小,零星分布在各乡村。

  作物分布,由于生产条件的改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作物的布局发生很大变化。以水稻为例,呼兰县1949年播种面积占全市11%,1990年增到3918%;阿城县1949年播种面积占全市9053%,1990年减至4051%;市郊1949年播种面积占全市836%,1990年增到203%。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