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改土施肥

发布时间:

2023-05-05 17:18

 

 第一节 土壤改良

  19491958年,由一家一户小农耕作到互助组、合作社,土地耕翻机械是牛、马拉的犁,作业耕层较浅,翻地只有十几公分深,虽然土壤有机质含量较多,但由于用地大于养地,用养失调,土壤肥力逐年减退。

  1958年,全市开展土壤普查工作,根据普查结果,开始分类进行土壤改良。沙土地采取黄土压沙改良;低洼地采取多施小灰,排水除涝改良;白浆土盐碱地以砂压碱、水冲洗盐碱改良。虽解决了部分地块的脊薄问题,但由于技术水平和耕作方式所限,成效不大。当时主栽的粮食作物品种玉米、高粱、小麦、大豆、杂粮平均亩产只维持在50100公斤左右。

  19581966年,土地耕作制度改革时期,从初级、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人民公社,土地公有化,集体经营耕作,大面积应用新式农具和农用机械,用地养地合理配合,土壤改良取得一定效果。再加上耕作水平提高,新栽培技术的普及推广,农作物产量明显提高,主栽的玉米、高粱、小麦、水稻、杂粮、大豆平均亩产已提高到150200公斤。

  19661976年处于土壤耕作与改良的徘徊时期。有的人民公社通过合理耕翻,加厚活土层,改善土壤的水汽状况,疏松土壤,促进微生物的活动,有利土壤养份的转化,为作物创造了良好的土壤环境。有的耕作不合理,形成紧实的犁底层,通气透水性不良;有些地块由于黑土层薄,耕翻过深,把淀积层翻于地表,影响作物生长和发育。土壤改良较好,新技术措施推广较普遍,生产条件好的公社,粮食产量高,反之则低。当时主栽的粮食作物品种有玉米、小麦、水稻、高粱、杂粮、大豆等,平均亩产一直维持在200公斤左右。

  1980年,哈尔滨市基本完成了土壤普查、土地资源调查、土地划界3项任务,查清了土地资源分布、利用现状、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养分状况。全市土壤类型多,有机质及养分含量普遍较丰富,自然土壤高于耕种土壤。由于长期不注意养地,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土壤耕层渐趋浅薄,肥力逐年减退,养分含量每年以01%的速度减少。全市耕地有机质含量开垦初期为58%,1980年降到3%左右。

  1981年,根据土壤普查结果,因地制宜,调整作物布局。从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出发,安排五业用地,调整作物布局和种植比例,靠科学增产增收。阿城杨树公社幸福四队玉米隔沟套种草木栖45亩,结果有机质含量由原来28%增加到4%。

  1982年,因地施肥,培肥地力,改良土壤。针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肥力下降,及施用农肥的数量不足,质量较差,土壤肥力得不到恢复的实际情况,采取增施农肥,施用草炭,秸杆还田,种植绿肥等措施,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阿城山河公社松峰二队沤制秸杆还田试验结果,处理区比对照区有机质含量增加了1倍,由原来的2%提高到4%,产量提高104%。

  1989-1990年为土壤耕作与改良的高潮期。主要采取旱田改水田,治理涝区,土壤深翻深松,种绿肥,增施农、化肥,修筑台田,实行土壤"三三"制(三年一轮翻地、三年一茬农家肥、三年一换茬口)的耕作制度等措施,改造土壤,提高肥力。对孟家、对青、腰卜、莲花、漂河、新乡、向阳、民主、前进、万宝十大涝区进行了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改土施肥,治理水土流失,取得显著效果。共开荒、复垦弃地105万亩,改造低洼涝地和中低产田30万亩,扩大水田8万亩,粮食产量开始大幅度提高。

 第二节 肥料施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哈尔滨主要施用肥料是人畜粪尿,适量拌土,以抓把粪和扬“盖头粪”的形式撒到地里。一般亩用量250300公斤。60年代初期,集体生产组织进行粪肥施用改革,建立初级专业施肥队伍,设置专门场地积肥造肥,压绿肥,搞发酵肥,增加了肥料的施用量,并开始试用化肥。60年代中后期,农家肥主要是人畜粪尿拌土发酵、清挖壕沟底、格挠垃圾沤肥、小灰等,有的把异地的土也当成肥料。施用数量多,质量差,作用不大,一般亩施用量500750公斤。硝酸铵、过磷酸钙等化肥开始少量施用。70年代,农肥、化肥并重,化肥施用技术和施用量不断提高,种类增加。农肥平均亩施500800公斤,化肥一般亩施氮肥10公斤左右、磷肥5公斤左右。方法主要是深施农肥,在翻地或播种时把粪肥深施入土,有利作物吸收。化肥的施用方法由开始撒在表面、浅施覆土,逐渐走向深层施肥(入土10公分左右)。80年代,由于化肥工业大上,化肥效力提高,用量逐年增加,并由单一施用氮肥发展到施用氮、磷、钾肥及多种原素的复合肥。亩施化肥数量也增加到3040公斤。亩施农家肥仍在500公斤左右。在施用化肥方法上,由施用底肥、种肥、追肥,发展到根外追肥,即把化肥用水溶解后,喷施在作物叶面上或追施在根部,既节省用量,又有利作物吸收。由于重化肥轻农肥,某些化肥的残留物、不溶物及有害物质积存在地里,造成土壤板结、变硬,使农户重新重视农家肥的施用,有机肥的积造工作恢复和发展,数量增加,质量也有明显提高。1990年,全市施用农家肥841万吨,比1989年增加127%,平均亩施19吨,比1989年增加118%;施用化肥20万标吨,其中氮肥1105万标吨,钾肥006万标吨,磷肥和复合肥8.89万标吨,比1989年增加27.4%,平均亩施91.6标斤,比1989年增加24.5%。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施肥方法也不断改进,由氮、磷、钾按比例搭配施用,到施用复合肥,测土施肥,测土配方施肥。1990年又在全市试验,推广施用农作物专用肥。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