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畜  牧

发布时间:

2023-05-05 17:18

 

  哈尔滨市畜牧业生产起步较早。1115年,金朝建都上京会宁府(阿城县),在哈尔滨地区(太平区民主乡)建起牧马场。1737年,清政府令盛京将军支拨400名能垦耕壮丁携家口来哈尔滨地区,每10户合编一庄,每庄给耕牛6头。开垦荒地需要大量畜力,所以马、牛是早期饲养的主要牲畜。俄国十月革命后,逃往哈尔滨的俄国人又带来一批奶牛、耕马和猪等。

  哈尔滨解放后,市政府十分重视畜牧业的发展管理工作,1948年执行东北行政委员会发布的经济建设大纲,关于“全年繁殖马、牛幼畜10%、羊25%,农村每户养一头猪”的规定。年末,全市有马7万多匹、猪15万头、牛25万头,其中奶牛2000头。194912月,在市民政局设农业股,专门管理全市畜牧生产、兽医卫生和检疫执法工作。19515月,设农业科,科内有畜牧股。1953年设农业处,处内有畜牧科。1958年,市人委设市畜牧局,负责全市畜牧管理工作。

  “大跃进”期间,受“左”的思想影响,提出了“公社办万头猪场、大队办千头猪场、生产队办百头猪场”等不切实际的口号,致使畜牧业盲目发展,严重受挫。

  1965年,哈尔滨市辖8县划出,市畜牧局撤销,畜牧工作由滨江区畜牧兽医总站负责。

  “文化大革命”初期,批判“三自一包”,割资本主义尾巴,限制饲养母猪、奶牛,致使畜牧生产发展缓慢,畜牧管理机构瘫痪,工作无法进行。“文化大革命”后期,197312月成立市畜牧局,加强对畜牧业生产的管理,畜牧生产有所好转。

  1978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决定》,全市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畜牧业生产进入持续稳定发展的新阶段。为加强畜牧管理工作,1985年,市政府撤销畜牧局,成立农牧渔业局,局内设畜牧生产处和兽医处。当年,全市饲养生猪37万头,黄牛44万头,奶牛19万头,蛋鸡638万只。

  1986年,哈尔滨市委、市政府提出“菜篮子工程建设”,为大力发展畜禽生产提供了条件,通过不断完善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实行科学饲养,引进培育繁殖优良品种,促进畜牧生产健康稳定发展。

  1988年,市政府撤销农牧渔业局,成立市农业局,畜牧工作由畜牧生产处和兽医药政处负责。

  1990年末,全市饲养生猪4218万头、黄牛78万头、奶牛261万头、羊893万只、家禽1054万只。全行业实现总产值6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45%。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