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森林资源
发布时间:
2023-05-05 17:18
第一节 面积及蓄积
哈尔滨地区早期林木资源较为丰富。据史料记载,早在清朝嘉庆25年(1820年),阿城县就有“玛延窝集”(通古斯语林海意)。
从沙俄修筑中东铁路开始,到日本投降时为止,哈尔滨地区的森林资源遭受了近半个世纪的乱砍滥伐,加之缺乏保护森林的措施和手段,火灾频繁,造成树木骤减、林相残破,原始林几乎全部演变成了生态作用差、价值较低的天然次生林。至1949年,哈尔滨市城区仅有各种树木8.5万株,其中行道树0.8万株、公园绿地树木7万多株。郊区有零星树木1.37万亩,其中柳条通0.73万亩、用材林0.49万亩;呼兰县有各种阔叶树3万株,柳条通4万亩;阿城县有林地面积13.1万亩,立木蓄积量为16.32万立方米。
50年代初,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各级政府成立林业管理机构,加强森林防火和封山育林工作,制定鼓励林业发展的方针政策,以阿城县为重点的天然林资源逐步恢复发展,林地面积不断扩大,蓄积量增加。郊区和呼兰县四旁植树增加,天然柳条通得到保护。至1958年初,阿城县林地面积从1949年的不足1万公顷增加到3.7万公顷,呼兰县和郊区的林木资源略有增加。
1958年,为适应“大跃进”的需要,片面地追求高指标,超采森林资源,造成过量消耗,采育比例失调。60年代初,吸取以往教训,实行经营上的战略转移,确立“以营林为基础”的经营方针。同时,按照黑龙江省的要求,贯彻执行“采育结合,育重于采”的发展方针,使得本地区的森林资源有所回升。“文化大革命”期间,林业事业受到破坏,林业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
1985年,哈尔滨市林业局成立,全市林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林业法律法规更趋完善,林政管理进一步加强,造林保存率大幅度提高。1985—1990年正值全市纳入国家“三北”防护林二期工程,造林面积和成林面积大量增加。市林业局完善了资源管理和监测体系,严格控制资源消耗,全市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双增长。
第二节 种类及分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哈尔滨森林植被主要以天然林为主,属于自然植被。从呼兰河流域历史地表植被状况看,大体上可划分为森林区和草原区两大部分,而界于两者之间的则称为森林草原地带。城郊森林面积很小,主要森林植被都在阿城县,呼兰县也有一部分,均比城内和郊区丰富。城郊在四方台、荒山咀子、长林子等地保存有少量天然林。四方台的天然林总面积约一公顷左右,仅有榆树、杨树等树种。荒山咀子的森林是最靠近哈尔滨的一片沟谷森林,组成成分主要有蒙古栎、春榆、家榆、糠椴等。长林子仅存两小片天然林,其中主要树种为色树、杨树、榆树等,还有一片椴树林,面积近2公顷。
至1990年,哈尔滨植物区系划分为山地、平原、沼泽地三大区域。山地森林植物,主要以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药用植物、果树等为主,多分布在阿城市山区和中山区。平原植物以生长草本植物和食用野菜为主,有少量的杨树、柳树和榆树分布在阿城市西部平原、哈尔滨市郊区以及呼兰县的东北部。平原植物中的坡岗地植物以药用植物为主,分布在呼兰县的杨林、二八、方台、西井等乡镇及黄土山林场。平原植物中的草原、草甸植物以草本为主,呈带状或团状分布在松花江、呼兰河、泥河、漂河流域等低平地带。沼泽地植物以乌苏里苔草为主,主要分布在江河、漫滩附近的低洼处以及河谷、洼地。
一、天然林
柞木林 主要分布在阿城市东部山区朝阳坡岗地及山顶部。
杨桦林 分布在阿城市的山地中下缓坡地带。
硬阔混交林 以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等树木为主,分布在阿城市山地的北坡和山间谷地。
阔叶混交林 主要树种有杨树、椴树、桦树、色树、榆树、柞树,分布在阿城市山地的中上部。
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针叶天然林主要有红松、鱼鳞云杉、红皮云杉等。分布在阿城市东部山区大个子岭、吊水湖、松峰山一带。
灌木林 主要树种有榛柴、胡枝子、白丁香、忍冬、刺五加、绣绒菊、灌木柳、茶条槭
细叶小蘖等,分布在阿城市的丘陵、山地、河谷低湿地带。
经济植物 有野生果树、油料植物、木本粮食植物、药用植物,分布在东部山区、半山区。野生果树主要有山丁子、山里红、山梨、山杏、山葡萄、臭李子等。野生油料植物主要有山花椒、榛子、山核桃、山苍子。此外,还有各种豆科植物。木本粮食植物生长在阔叶林中,主要有橡子、榛子等。药用植物品种亦较多,有801种,主要有人参、党参、沙参、平贝、黄芪、什、白头翁、寄生、百合、红花、龙胆草、防风、柴胡、白芷、黄、小蘖、苦参、刺五加、接骨木、独活、益母蒿、车前子、桔梗、柴、牛、地榆、杜仲、旁风、艾蒿等。此外,还有一些观赏植物。
二、人工林
以纯林为多,混交林较少,多为70年代实行“两荒”造林后营造的,主要树种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胡桃楸、水曲柳等。人工林按其用途可分为以下几种。用材林,主要有落叶松、红松、樟子松、杨树、水曲柳等,分布在阿城市的山河、中和、吉兴、红星、玉泉、小岭、料甸、亚沟、平山、沙河10个国营林场。防护林,主要树种有落叶松、杨树、柳树等,分布在呼兰县和阿城市的西部平原及丘陵地区。薪炭林,以灌木柳为主,主要分布在呼兰县和阿城市的部分乡、村。特种用途林主要是风景林,分布在阿城市东部山区,面积只有2.03万亩,仅占有林地面积的1.2%,蓄积量为12.76万立方米,只占有林地蓄积量的2.1%。经济林,主要树种有大秋、黄太平、梨、李子等,分布在阿城的丘陵山区和呼兰平原的部分乡镇。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