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综合利用与多种经营
发布时间:
2023-05-05 17:18
第一节 综合利用
哈尔滨市木材的综合利用始于1961年。当时,生产能力低下,只能加工制作一些小木农具和工具,主要有马夹板、牛样子、木叉子、木铣板、木铣扛等。1963年,阿城县贮木加工厂成立后,安装使用了电盘锯,主要加工生产板方材,同时生产锹、镐把,灰条子等小产品,年均利润近万元。1975年,阿城贮木加工厂扩建,又购置了1台带锯,增设了木工车间,开始生产适销的桌、椅、凳、衣柜、沙发等家具。同时,利用边角废料加工灰条子、包装箱等。年均产值5.2万元。至1985年,年均产值就已增加到10万元以上。
1990年,哈尔滨市林业系统12个木材加工厂(点)合计加工木材0.8万立方米,年产值277.1万元,年获利润38万元。
第二节 多种经营
哈尔滨林业多种经营生产始于60年代。当时,比较分散,主要是小型的养殖业和种植业。80年代初,改革开放,林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林区多种经营生产长足发展,生产内容逐步增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年提高,逐步地由生产自给型向商品经营型转变。在实施多种经营生产中,贯彻“以林为主,多种经营,以短养长,全面发展”的方针,采取“注重调整产业、产品结构,突出重点项目和拳头产品”的战略措施,至1989年止,形成了“六大产业”。 种植业 哈尔滨市林业系统共有参园7处,种参总面积为64321平方米。
养殖业 哈尔滨林业系统的养殖业主要饲养熊、蜂、鸡、鹿、羊、鱼等。
熊,哈尔滨市林业局1985年与省林业厅和阿城市林业局共同筹建了野生熊类养殖场,场址在山河林场。至1990年,共驯养各种熊52只,其中手术取胆熊12只,年产熊胆粉30公斤。按每公斤2万元售价计算,仅此一项产值即为60万元。繁殖幼熊累计23只。获哈尔滨市科技成果二等奖。蜂,1962年以来,养蜂业时断时续,1975年最多时达130箱。
至1984年,累计养蜂241箱。鸡、鹿、羊,1983年建立养鸡场,喂养肉鸡5万只,孵化鸡雏2万只。沙河林场饲养马鹿18只,年产鹿茸3公斤。中和林场饲养绵羊50只,年产羊毛300余斤。鱼,1983—1984年,哈尔滨市林业局开发养鱼水面35亩,产商品鱼4250公斤。
建材业 1984年,哈尔滨市先后在阿城县的吉兴、红星、山河、亚沟、中和等5个林场建起采石场。翌年,扩大规模,生产号石、规格石和优质水泥原料——白石,年创产值60万元,获纯利润15万元。1989年产白石9万吨、建筑石7万立方米。1990年产白石3.3万吨、建筑石3万立方米。上述两项产品年产值为61万元,共创利润8.8万元。1985—1990年,哈尔滨市林业系统生产白石32.75万吨,总产值为402.9万元,获利润69.95万元。生产建筑石37.22万立方米,创产值336.9万元,获利润41万元。
食用菌 哈尔滨市林业食用菌生产始于1988年。当时,主要产品为蘑菇、木耳等,其中平菇、滑菇面积为0.7万平方米。至1990年,共生产水果、金针蘑、玉米笋等各种罐头75吨,出口日本等国19吨。生产木耳3190公斤。
柳编业 哈尔滨市林业系统的柳编生产主要以平山林场和中和林场为主。1984年,它们自筹资金,利用当地资源建起了编织厂,主要产品有卫生筷、水果筐、装饰品、生活用品等。1987年,产品进入国际市场,销往17个国家和地区。当年签订出口合同7万元,年末全部实现。至1990年,已能生产20多个品种,20余万件产品,全部出口,创产值20万元。
果树 哈尔滨市林业系统1956年开始栽种果树,当年栽种1万株,面积为121亩。1962年已有果园36处,面积4315亩。“文化大革命”中,果树栽培业遭到破坏。1981年后,新发展果园25处,面积为3336亩,有果树7万余株,主要品种有黄太平、大秋果、玲果、紫太平、扁海棠、葡萄等。1958—1990年,平均年产量为2—3万斤。
上一页
下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