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遗址

发布时间:

2023-05-05 17:15


  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始建于1920年10月,目的是为中东铁路培养工程技术人员,校舍设在俄国驻哈尔滨总领事馆原址(今南岗区公司街59号哈尔滨工业大学博物馆)。1922年4月,由于学校不断发展,改为哈尔滨中俄工业大学。1928年2月,改为东省特别区工业大学校。同年10月,改名为哈尔滨工业大学。
   这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1925年上半年,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以吴宝泰和高成儒为核心,成立了进步青年学生组织“群进社”。“五卅”惨案发生后,哈工大学生走上街头,参加支援上海工人罢工运动。1928年11月,哈工大学生参加了反修“五路”的斗争。哈工大党组织在学生中成立了读书会、学生抗日救国会等组织,开展军事训练,后来很多学生投奔了抗日队伍。1934年4月,由于共青团满洲省委宣传部长杨波叛变,哈工大党支部书记孙宝忠不幸被捕,1936年6月牺牲在狱中,年仅29岁。l937年4月15日,敌人在东北地区实行大逮捕,哈工大地下党员苏丕承,共青团员王宜生及青年学生胡振铎、李亭魁、张正伦在学校被捕。7月26日,他们英勇就义于太平桥圈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工大党支部带领学生进行新的斗争。l946年8月,哈尔滨“民青”成立,哈工大王学勤、任庆、张震、朱纯能、王学作当选为执委,后来任庆当选为副主席。哈工大还成立了“民青”支部和学生会,在宣传党的政策,揭露蒋介石全面发动内战的阴谋,遣送日侨回国,参加农村土改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中共哈尔滨市委史志研究室宣教处        

相关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