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市政公用建设志(八)

发布时间:

2024-02-22 16:39

[RECORD: 110/120]
志书名: 哈尔滨市志 市政公用建设
篇名: 第六篇 管  理 
章名: 第五章 维  修
节名: 第三节 园林设施 
正文: 
  1927年,哈尔滨特别市市政局拨给大公园、小花园、花窖及养树园经费,大公园修缮费
预算707元,决算4181.22元;小花园修缮费预算1060元,决算1465.22元;养树园修缮费
预算48元,决算10.4元。修缮项目主要是公园、花园的门、窗及围墙、栅栏、凉亭等。
  1935年,伪市公署拨款修理道里公园(兆麟公园)喷水池扬水唧筒(抽水机),支出48
元;1936年,修理建筑物拨款1690元,温室修缮1640元。1937年,苑路改修1060元,池边改
修3526元,北大门附近改修1431.04元。1938年,苑路广场改造工程2247.77元,建筑物修
缮998元,温室修缮1582.49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公园、绿地由市人民政府拨款维修。1953年,市政府拨款37亿
元(东北流通券),其中恢复公园、绿地费35.56亿元。1960年园林维修费180万元,主要
用于公园房屋、动物舍及绿地、栏杆、座椅维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市政府十分重视人民生活,在公园、游园、绿地内增设大量
高栏栅、椅子、宣传板、管理亭、喷泉、大型游乐设施等,这些园林设施维修,实行两级负
责制,园林维修工程队和园林机械厂负责机械设施、设备的维修和养护;绿地、园内设施由
主管单位负责维修和养护。凡维修的项目,年初由维修单位列出计划,园林处审批下达任务。
由于市政府园林维修投资不足,资金短缺,每年只能进行一般项目的维修。 
页码: 921-922
附件: @03XC001U.xml^XML
类别: 市政公用建设志
排序字段: 0921
 
[RECORD: 111/120]
志书名: 哈尔滨市志 市政公用建设
篇名: 第六篇 管  理 
章名: 第五章 维  修
节名: 第四节 供水、供热 
正文: 
  供水设施维修养护 1927年,全市建有水楼5处,主要是供市区消防车、洒水车及道旁
树木和公园灌溉取水用,由哈尔滨特别市市政局拨款维修,主要修理机器和建筑物。1927-
1929年,支出机器修理费1170元,建筑物修缮费350元。
  东北沦陷时期,哈尔滨市上水道基本形成,1939年,《哈尔滨市水道事业费特别会计岁
入岁出预算》第二款记载,当年安排上水道维持费111438元,用于供水设施维修。
  1945-1946年间,城市供水管网遭到破坏,自来水厂广大职工日夜奋战,抢修管线。1946
年12月,自来水厂修理股技工及土工在冰雪中修复马路及室内漏水管线360余处。1947年2月,
修复文庙水厂和第二送水管,同年1月和2月份修复室内外漏水管线118处。1946年底至1947
年初4个半月时间,共修漏1032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供水部门设立维修专门机构,除各水厂电钳组进行机电设备维
修外,成立了机修车间,对机电设备进行大修。50年代,自来水公司技术科设"听漏组",由
3名富有经验的老技工负责巡回检查漏水点,修理漏水管线。1960年后,市内直径30毫米以
上管线、阀门由各区供水服务部维修,直径300毫米以下管线、阀门由自来水公司大修队维
修。
  1975年,随着房产产权划分,室内自来水管线由产权单位维修,室外供水管道由市自来
水公司维修。1976-1977年共修漏300余处。
  1980年5月,市自来水公司与市房地局协商,由自来水公司代修房地局管辖的室内自来
水设施,当年支出维修费用28万多元,维修率80%。1981年代修工作停止。1982年供水管道
的检修由管道产权单位负责,其分工是:街道配水管网的干、支线由供水部门负责。从街道
干、支线接出的入户管到室内的全部供水设施由房产所有者或自费安装者负责。各单位的专
用管线由单位负责。供水部门负责供水管网干、支线的巡回检查和维修。1984年各供水服务
部加强对管线的维护保养及抢修工作,全年共修漏702处,合格率100%。1985年抢修工作提
出"小漏不过夜"、"大漏昼夜抢"的口号,上半年抢修漏水450处,完好率100%。同时修复口
径100毫米以上的供水阀门640处。同年,自来水公司所属各供水服务部及供水总部下设大修
队,负责大口径管道漏水的修复工作,配有吊车、挖沟机、抽水泵、发电机和运输车辆等大
型修漏工机具、设备。自来水公司各供水管理所设水表安装、检验、维修专业组,建立水表
档案,定期检验,及时维修,保证了计量准确。
    供热设施维修养护 南岗集中供热管网维修养护由供热厂管网维修所和仪表所负责,每
年供热停止后,对热网设施进行一次例行保养。1988年,南岗热网蒸汽管网单向套筒式伸缩
节漏汽,市热力公司更换11台套,并改造了5号和6号热力站,解决了漏气问题。1989年,市
热力公司制定热网维护检修规程,对管网设施定期检查和维护,温度计、压力表每年检验、
检修一次。同年,在管网改造中增加1号热力站补水点,改建省政府补水点,使补水能力达
到100吨/时。1990年,市热力公司进行设备保养时,在蒸汽管网上加装8个喷射器,将蒸汽
管网的81台补偿器全部换上方型波纹补偿器,基本控制了漏汽现象。经过1989年和1990年2
年的维护保养和检修,南岗热网保持了良好的运行状态,设备完好率达到99.6%,设备利
用率达到92%,泄漏率低于2%。
页码: 922-924
附件: @03XC0028.xml^XML
类别: 市政公用建设志
排序字段: 0922
 
[RECORD: 112/120]
志书名: 哈尔滨市志 市政公用建设
节名:                     第六章 科  研
类别: 市政公用建设志
排序字段: 0924
 
[RECORD: 113/120]
志书名: 哈尔滨市志 市政公用建设
篇名: 第六篇 管  理 
章名: 第六章 科  研
节名: 第一节 市政科研 
正文: 
  1947年,哈尔滨市自来水厂技术员木岛(日籍)研制成功"电气净水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后,随着城市建设,市政科研工作得到发展。1955年,市建设局土木科设立试验室、
设计室,负责市政公用事业科技工作。1957年,市第一市政工程处研制成功全市第一台自由
式沥青混凝土拌合机和摩擦压力机,解决了人行步道板铺装材料自行生产问题。同年,市第
二市政工程处研究应用轻型井点法降低地下水,先后在道外北六道街改造工程、东直路泵站
工程、马家沟截流工程和高谊街泵站工程普遍采用。之后,在轻型井点系统组合真空系统人
工降水技术方面有所发展,以射流式真空系统代替水环式真空泵,以条形刚性基础代替木桩
获得成功。1958年,市建设局技术研究所成立,承担市政公用事业科研任务。1959-1961年,
市建设局技术研究所和第一市政工程处开展了"沥青混凝土路面低温施工"课题研究,提出在
哈尔滨市低温条件下,热拌热铺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为延长北方寒冷地区沥青混凝土
路面施工期限、均衡施工、发挥机具设备和劳动效率创造了条件,为寒冷地区黑色路面冬季
施工开辟了新途径,这项科研成果已在生产中全面推广应用。1960-1962年,市建设局技术
研究所与国家建筑工程部建筑科学研究院、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共同协作,在道外区二十道
街修筑了8种不同路面结构的试验路。经3年室内外试验,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道路冻害翻
浆的防治,为北方寒冷地区找到了有效防治道路冻害措施,改变了道路翻浆现象,保证了城
市交通的畅通。1960-1963年,市建设局技术研究所与市道路维修工程队研究推广应用灰土
类材料代替手摆块石筑路基层。这种新的筑路材料具有较好的强度和稳定性,可提高工程质
量,降低工程成本,加快施工进度,被誉为道路建筑史上的一次革命。1965年,市排水事业
管理处(以下简称"市排水处")试制成功"哈顶1号"顶管机,地下挖土顶进不开槽,在松花
江沿江截流、马家沟河截流等穿越地面障碍的排水干线施工中发挥了作用。同年,市第一市
政工程公司与市建设局技术研究所协作利用肥皂、火碱、水玻璃做乳化剂和稳定剂,研究试
验成功"阴离子乳化沥青",与热沥青相比,可节约沥青15-20%,一年可节约工程用沥青200
吨。
  "文化大革命"期间,市政科研受到干扰。1970年,市建设局技术研究所、哈尔滨建工学
院与哈尔滨水泥管厂研究应用离心法,生产自应力水泥管。1972年,市城建局设计研究所应
用大庆油田的氧化渣油及多脂沥青与煤沥青混合,修筑城市道路,降低工程成本40-50%,
为发展高级路面解决了沥青材料来源不足的问题。1972-1976年,市城建局技术研究所开展
了柔性路面设计方法和计算参数的研究工作,改革和制定了适合哈尔滨市具体条件的设计参
数和设计公式,改进和提高了道路的设计质量,使路面设计逐步达到经济合理和安全可靠。
1973年,哈尔滨水泥管厂研究采用立式挤压法生产口径150-300毫米自应力水泥管,比离心
法生产提高15倍,节省钢材50%。同年,第一市政工程公司组成科研攻关小组,进行"沥青
砼摊铺机"研制,同年10月,黑龙江省第一台"沥青砼摊铺机"研制成功,主要参数均达到设
计指标要求。该机用液压系统控制料机升降、匀平器和进料门机,并能调节沥青混凝土厚度,
摊铺宽度2.4米,每台班可铺200立方米,提高工效40倍。1975年,根据国防建设的需要,
市城建局技术研究所研制成功"氯化锂转轮除湿机用无机胶粘剂"。1976年,市城建局技术研
究所与哈尔滨水泥管厂协作研制成功内径300毫米、长3000毫米的自应力钢筋混凝土压力管,
新管材有较好的抗压抗渗性、耐久性,可代替铸铁管。同年,市城建局技术研究所研究成功
柔性路面设计方法。该方法应用道路设计计算弯况理论,得出中国自己的理论计算公式,并
修改了旧的设计方法,为柔性路面多层结构体系的计算提出了方法。
  1978年10月,由市城建局技术研究所、市排水处和哈尔滨建工学院组成联合试验小组,
进行了城市污水生物处理研究。1979年完成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合"和吸附再生系统小模型试
验。试验过程运转稳定、效果良好,BOD去除率在90%以上,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
准。1979-1981年,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所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市排水处合作,进行悬
浮载体生物膜法小型试验与流化床、流动床工艺试验。试验证明,悬浮载体流化床、流动床
都能有效的用于处理城市污水。而流化床的效果更突出,不仅BOD去除率达到90%以上,处
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同时在水温5-6℃条件下,仍可以取得好的净化效果,
为建立污水处理厂提供了依据。1981-1982年,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所承担国家建设部下达的
利用工业废料筑路的协作课题,深入开展了应用粉煤灰修建道路基层的研究。通过试验,摸
清了粉煤灰、石灰混合料的技术性能和路用效果,提出了粉煤灰石灰混合料修建道路基层的
物理力学指标和强度标准,推荐了设计参数和施工工艺,为在生产中全面推广创造了条件。
1985年初,在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了哈尔滨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主要从
事市政工程道路、桥梁、排水工程的设计和科学研究工作。1986年,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开
展了加强城市交通综合治理调研工作,对哈尔滨市交通紧张状况进行了大量调查,分析了造
成交通紧张的原因,提出了具体改进措施和建议。写出《加强道路桥梁建设综合治理城市交
通》一文,被纳入《哈尔滨市交通综合治理规划》。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还与市道桥管理维
修处开展了对废旧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的试验研究,提出了旧料的处理工艺,研究出适合不同
品种的再生剂,其物理力学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沥青混凝土技术标准。同年,市排水处与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合作对马家沟排水情况、水质、沿岸现状等进行了调查和实测,利用系
统工程分析方法,制定了马家沟污水综合治理方案。1987年10月,市排水处与哈尔滨建筑工
程学院共同研制了"市政排水泵站微机控制与管理系统"。该系统根据集水池进水流量优化控
制水泵,力求使水的排出流量变化两者基本相等,水的蓄水量处于动态平衡,避免水泵机组
频繁启停,减少危害,使水泵在高效区运行,节省电能,减少管道淤积和内涝。这项科研成
果,已在道外区五道街泵站应用。市排水处还与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进行了"寒冷地区污水
管道浅埋研究"试验,寒冷地区季节性冻土中,无保温污水管道可以浅埋。这一科研成果可
使现行规范排水管道铺设工程节省投资20%以上,并且缩短了工期,减少了维护费用。1990
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组织的专家鉴定,此项科研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经国际DAILOG联机检索,填补了国际空白。1988年,市排水处工人宋国才科研小组研制成功
"JQX88-2真空吸污车满载限位自动停车控制装置",实现了真空吸泥车满载报警,保护了真
空泵,延长其使用期限。同年,市排水处与阿城继电器厂合作研制了一套水位控制、报警记
录自动系统,具有调节地水位自动显示、记录、越限报警和自动启停泵功能,适用于小型泵
站应用。
  至1990年末,全市已有3个市政科研专业机构;科技人员108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
的24人,中级职称的150人,初级职称的906人。获得国家部级奖1项,省级奖6项,市级奖3
项。          
页码: 925-928
附件: @03XC0029.xml^XML
类别: 市政公用建设志
排序字段: 0925
 
[RECORD: 114/120]
志书名: 哈尔滨市志 市政公用建设
篇名: 第六篇 管  理 
章名: 第六章 科  研
节名: 第二节 环境卫生科研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哈尔滨市环境卫生科研工作得到逐步
发展。1952年,为减轻清扫工人作业强度,市清扫合作总社汽车修配厂试制成功了全国第一
台机械扫道车,研制者技术工人邱喜全1953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1955年,市清扫卫生事业管理处汽车修配厂仿制翻斗车成功,使垃圾倾卸开始走向机械化。
1958年,为改变粪便人工清掏,研制了真空吸粪车和无泵发动机自吸粪便车,使粪便清掏向
机械化作业迈进。1960年,市清扫卫生部门大搞技术革新,清扫工人研制了大、中、小各类
型机械化、半机械化和自动化、半自动化清扫工具9种129件。其中手推旋转式扫道机,由每
人每小时清扫道路1125平方米提高到13400平方米,提高工作效率近12倍。自动装卸垃圾汽
车,每台装卸工人5人减少到1人。大型机械扫道机,每小时扫道面积32000平方米,提高工
作效率30倍。1965年,市环卫处汽车队研制成"真空吸尘式扫道机",每天可清扫道路2720平
方米,是50名工人一天的清扫量。
  "文化大革命"期间,环卫科研工作受到干扰,科研工作中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环卫科研工作得到恢复,市环卫处汽车修配厂制成中型扫道机
2台,小型扫道机(保洁车)42台。至1980年,全市共制成中型扫道机4台,小型扫道机75台。
市环卫处技术人员试制封闭式垃圾自动装卸车2台,1981年增至8台,在市区116个垃圾站点
使用。1982-1983年,科研人员对居民生活垃圾构成进行了调查,提出了"关于综合利用城市
垃圾的建议",并与市环卫处汽车修配厂共同设计研制了哈尔滨市历史上第一台清运垃圾的
专业设备--"随车吊"。1984年,进行了利用日本大平--2号蚯蚓处理生活垃圾和提高蚯蚓繁
殖率的探索与试验,提出了"北方地区利用蚯蚓处理生活垃圾的试验报告"。同年,市环卫科
研所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肥研究所共同开展了对固体废弃物的调查研究,写出了《哈尔
滨市固体废弃物的收集、处理和利用情况的初步调查报告》,并在此调查基础上,形成了哈
尔滨市居民生活垃圾成份及理化指标系统的科研报告。1985年,根据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委员
会(以下简称"市科委")下达编制哈尔滨市"七五"期间环卫科技战略发展规划要求,市环卫
科研所完成了"2000年哈尔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科技发展战略予测"的课题研究,并经市科委
鉴定通过。同年11月28日,哈尔滨市第一次将市环卫科研所完成的《哈尔滨市建设垃圾无害
化处理场设计任务书》上报国家建设部。1986年,市环卫科研所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共同设计
研制了哈尔滨历史上第一台"高含水率有机垃圾TS-1型脱水设备",并完成了样机性能的测试
工作。为了配合哈尔滨市利用"双气户"垃圾全天候高温堆肥研究,市环卫科研所开展了有机
垃圾剪切破碎机的设计研制工作,1987年1月完成了"TQ-1型垃圾剪切机"样机性能的测试。
为了解决垃圾对环境的污染,1987年,市环卫科研所进行了"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的测试及
处理方案"的研究,获哈尔滨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88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固体废弃物
管理研讨会上,市环卫科研所的《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新途径》和《关于哈尔滨市利用'双
气户'垃圾全天候高温堆肥及农用方面的可行性研究》论文,被大会采纳并编入论文集。1989
年,市环卫科研所《哈尔滨市生活垃圾污染测试及处理方案研究》获哈尔滨市科技进步三等
奖。
  到1990年末,市环卫科研所设无害化处理室、机械化室、化验室、情报室。无害化处理
试验场,占地10公顷,科研人员14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3人。
年科研经费13.7万元。
页码: 929-930
类别: 市政公用建设志
排序字段: 0929
 
[RECORD: 115/120]
志书名: 哈尔滨市志 市政公用建设
篇名: 第六篇 管  理 
章名: 第六章 科  研
节名: 第三节 园林科研 
正文: 
  1963年4月,哈尔滨市园林处科研组对树木虫害发生情况进行研究观察,撰写了《哈尔
滨市主要树种虫害调查情况报告》,提出了主要虫害的生物学特征及防治措施。12月,完成
"园林树木物候期观测在绿化生产上的作用"科研课题,对进一步了解园林树木与环境的关系、
安排造林日程、掌握时机进行树木扶育管理、采种预报及确定采种期等方面,提供了科学依
据。1964年8月,市园林处绿化科冯美瑞完成"五色草花坛设计施工技术"科研课题,对五色
草花坛的种类、组成、纹样、植物材料的选配和施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使北方
城市的园林风光形成特有的风格。1966年2月,市园林处科研组与黑龙江省林业科学院研究
所种苗组共同对哈尔滨市树种进行调查,提出《哈尔滨市绿化树种调查报告》,通过调查,
全市绿化树种有189种,其中乔木95种、灌木84种、藤木8种、匍匐生2种,分属39科86属,
对树种选择,适地适树起了重要作用。
  "文化大革命"期间,园林科研工作中断。
    1976年6月,哈尔滨市革命委员会针对全市绿化覆盖率低、公共绿地面积少、环境质量
差的实际状况,决定成立"哈尔滨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当时有科研人员7人,年科研经费
1.1万元。主要从事园林动、植物引种、选育、驯化、繁殖技术的研究,推广优良品种,丰富
哈尔滨地区动、植物种类及对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同年,市园林科研所与东北科
学院试验林场一起开展了对"红皮云杉的育苗技术与幼苗生长规律的研究"、"树木树干园面
积生长规律的研究"、"农膜和激光在红松、樟子松、落叶松育苗上的试验"、"土石增温剂在
育苗上的应用试验"等课题的研究,并撰写了论文和调查报告。为了引种栽培北方自然环境
生长的花、草品种,1978年,市园林科研所进行了优良草坪车轴草、早熟禾和荷兰菊、华西
腊梅引种栽培技术的研究,1981年分别通过了由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的技术成果鉴
定。其中《园林草皮植物白车轴草引种栽培》获1984年哈尔滨市优秀成果三等奖;《乡土野
生草地早熟禾引种栽培》,1985年通过了哈尔滨市科委组织的鉴定;《荷兰菊引种栽培研究》
和《华西银腊梅引种栽培研究》,分别获1985年哈尔滨市科技进步四等奖。这些引进培育成
功的新品种,丰富了哈尔滨市花草品种,在全市园林绿化中被广泛应用。
  1980年,动物园针对野生东北虎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濒临绝迹的严重状况,利用公
园内饲养的东北虎进行了"东北虎快速繁殖技术--一年繁殖两胎的研究",科研人员通过对母
虎孕期及产后饲养管理、饲料选配等方面的研究,使1只母虎1年内繁殖2胎,产5仔全活,对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繁殖东北虎开创了先例,1981年获哈尔滨市优秀成果特等奖。1983年,市
园林科研所开展了花中之王"牡丹在北方露地栽培的研究"和"常绿木本地被植物兴安桧引种
栽培技术的研究",经过5年的观察研究,1988年通过了市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
  市园林科研所还开展了园林植物白粉病的防治研究。科研人员对全市园林植物白粉病的
分布、危害表现、病源菌种类、发病规律及防治药剂的使用等做了专题调查研究。查清了全
市受白粉病危害的园林植物达43科87种。其中树木16科49种,草坪和花坛植物4科24种,温
室植物13科14种;记载了白粉病在15种重要园林植物上的症状表现,明确了白粉病菌在园林
植物上的5个属,掌握了发病规律和致病条件,并进行了8种化分药剂的防治对比试验,达到
了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1984年,市园林科研所承担了国家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下达的
"哈尔滨市园林植物病虫、天敌及检疫对象名录的研究"课题,经过3年的调查研究,1986年
完成了园林植物60科、253种害虫、177种病害、75种天敌的普查鉴定工作,首次全面系统地
报道了全市园林植物虫病害及天敌的组成,填补了园内植物病虫害区系的空白,为制定园林
植物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和检疫对策,维护生态平衡,提供了科学依据。1990年,动物园为了
加强对稀有野生动物的人工饲养、繁殖,开展了"丹顶鹤、白枕鹤人工饲养、繁殖的研究"。
  至1990年末,动物园人工饲养繁殖的东北虎已达39窝109只,成活81只,支援了北京、
上海、乌鲁木齐等20几个省、市的公园和动物园;园林苗木生产在引种驯化和良种选育的基
础上已建立了科学的良种育苗体系,红松、黑松、樟子松、云冷杉、落叶松、杨、柳、桦、
榆及丁香、玫瑰、榆叶梅、黄刺梅、佛头花、卫、矛、绣线菊等乔、灌木近百个品种,为城
市绿化所采用。市园林科研所设树木室、花卉室、植保室、标本室、组培生物实验室、情报
室等,试验用地,占地4公顷。科研人员8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
称5人;年科研经费3万元。与国内159个园林科研、生产、教学及行政单位建立了专业情报
交换关系。              
页码: 930-932
附件: @03XC002A.xml^XML
类别: 市政公用建设志
排序字段: 0930
 
[RECORD: 116/120]
志书名: 哈尔滨市志 市政公用建设
篇名: 第六篇 管  理 
章名: 第六章 科  研
节名: 第四节 公用事业科研 
正文: 
  1947年,哈尔滨市区供水水质得不到保证,雨季汛期,有时自来水变成"黄泥汤"。7月,
为解决水质净化问题,市自来水厂技术员木岛(日本工程师)研究了"电气净水法"。1948年
5月6日完成电气净水设备安装工程,6月正式投产,"黄泥汤"问题得到解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市公用事业科研工作逐步发展。1950年,市瓦斯厂工人王全
亭和技术员宋国铮在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活动中,将6孔水平炉改为7孔,增加了投煤量,提
高了瓦斯生产量。1951年,市瓦斯厂设立技术股。1953年市自来水厂(以下简称市自来水厂)
设立技术科,担负了对新建朱顺屯源水厂和扩建沙曼屯净水厂工程的技术指导。为了保证
输水管线在汛期不被冲毁,技术科在四方台与沙曼屯输水干线之间修建了3处过水路面,保
证汛期安全供水。1955年5月20日,市自来水公司试制成功不断水割管机;同年7月10日,试
用分流水表成功。1956年,为了提高水质,市自来水公司停止使用近20年的净水剂硫酸亚铁,
改用硫酸铝净水药剂。并研制成功新型净水剂碱式氯化铝(1973年改称聚合铝),投入使用。
这项科研成果在1963年上海召开的全国供水工作会议上作了经验介绍,随后在全国供水行业
中推广使用。1960年,根据国家冶金部下达的科研任务,市煤气公司承担"在炭黑中提炼二
氧化锗"科研课题,经多次试验,炭黑中提炼出50克二氧化锗,受到市人民委员会的表彰。
1964年,市煤气公司技术人员冯光等对大庆液化石油气的开发利用进行论证试验,加工了液
化石油气钢瓶,研制了调压器,并在居民中试用,收到了良好效果。
  "文化大革命"初期,公用事业科研中断。"文化大革命"后期,公用事业科研工作得到恢
复。1975年,市城建局设计技术研究所与有关部门协作,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SJY-1型给水
管道检漏仪",解决了市区1.5米埋深自来水管线的测漏问题,检测准确率达95%,该项科
研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公用事业科研工作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78年9月,新组建的
哈尔滨市公用事业管理局设置了技术科,负责制定公用事业技术发展规划,重大科技项目可
行性分析论证,工程设计、工艺、设备和科技成果管理,制定技术管理条例、技术操作规程
等工作。1980年,市煤气公司石油液化气厂与黑龙江省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共同研制成功
"FL-3型液化石油气瓶定复检自动装置",应用同位素137从外部检测液化石油气瓶内液化气
液位,提高了检测进度,保证了安全。1981年7月,市自来水公司化验科研所成立,当年针
对饮用水超标,研制成功"活性碳过滤罐",解决了水质超标问题。1982年,市自来水公司化
验科研所张永乐、佟明秋等人完成"江水中微量'硝基苯'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科研课题,提
高水质分析手段,这项成果获1982年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84年,市自来水公司科研所刘衍
煦研制的"CL82-2型余氯连续测定仪",通过国家城乡建设保护部组织的技术鉴定,并在全国
推广应用,该项成果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985年,市自来水公司科研所王惠兰与哈尔
滨建工学院科研人员完成"气压脉冲法冲洗给水管道技术"的课题研究,并获得黑龙江省科技
进步三等奖。1986年,市自来水公司科研所与哈尔滨建工学院联合研制成功"翼片斜板沉淀
装置",在供水四厂和改扩建的供水三厂应用。同年10月,市自来水公司王大志等完成的"饮
用水深度处理试验研究",通过国家城乡建设保护部组织的技术鉴定,成果中的"埃姆斯"试
验达到国际水平,并获得国家建设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87年,市自来水公司王大志、金毅
等完成"微机优化自动控制投加混凝剂"科研课题,并通过城乡环境保护部组织的技术鉴定,
课题中的数学模型部分达到国际水平,推广应用一年可节省费用几十万元,这一成果获得
1988年国家建设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同年末,国家建设部城镇建设标准研究中心,为完善直埋
预制保温管的生产监督,责成哈尔滨市热力公司与哈尔滨东光机械厂、天津市自来水公司共
同编制"直埋式预制保温管标准",1990年11月17日编制的标准正式通过国家级鉴定。
  至1990年末,全市共有3个公用事业科研机构。科技人员512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32人、
中级职称133人、初级职称357人。有16项科研项目获奖,其中国家级奖1项,部、省级奖3项,
市级奖12项。        
页码: 933-936
附件: @03XC002B.xml^XML
类别: 市政公用建设志
排序字段: 0933
 
[RECORD: 117/120]
志书名: 哈尔滨市志 市政公用建设
节名:                     第七章 教  育
类别: 市政公用建设志
排序字段: 0935
 
[RECORD: 118/120]
志书名: 哈尔滨市志 市政公用建设
篇名: 第六篇  管  理 
章名: 第七章 教  育
节名: 第一节 机  构 
正文: 
  1951年,市建设局所属中等业余技术学校成立,设给水、排水2个专业,在局系统内招
收学员,这是哈尔滨市市政公用行业第一所职工业余技术培训学校。1964年,市政公用系统
职工教育工作由市建设局人事、劳资部门兼管;职工文化、技术业务培训,主要由各企、事
业单位的工会和人事劳资部门组织进行。同年,根据市人民委员会的统一部署,经市工农教
育委员会批准,成立哈尔滨市市政建设半工半读职业学校,设给水、排水、道桥、园林绿化
4个专业,这是市政公用行业第一所经市教育主管部门审核批准成立的职业学校。1965年,
经黑龙江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市政建设职业学校改为哈尔滨市半工半读市政建设中等专业技
术学校,学制四年,当年招生150人。1968年8月该校撤销。
  1978年市城建局设立教育科。1980年,市公用局设教育科,并成立职工教育委员会,统
筹编排教育规划,确定职工教育任务,抓好所属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教育工作。为加速培养城
市建设方面的技术人才,根据全国职工教育工作会议精神,1980年春,市城建局筹办市政工
程学院,设道路桥梁、给排水2个专业,各1个班,共招学生80人,学制四年,当年8月25日
正式开学。1981年7月14日,经黑政发〔1981〕155号文件批准为正式职工高校。1982年6月
16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批准备案,校名定为哈尔滨市城市建设管理局职工市政工程
学院,内设教务科、政工科、行政科、办公室、基础课教研室、专业基础课教研室、给排水
专业教研室、道路桥梁专业教研室8个部门,专兼职教师38人。其中专职教师14人,兼职教
师24人。1983年,市城建局教育科与人事、劳资部门合并,成立人事教育劳资处,1984年,
成立职工中等专业学校。1985年,市公用局教育科与人事、劳资部门合并,成立人事劳资教
育处,成立职工中等专业学校。1989年4月,市政工程学院并入哈尔滨市建设职工大学。市
政工程学院办校9年共招生513人,毕业410人。
页码: 936-937
类别: 市政公用建设志
排序字段: 0936
 
[RECORD: 119/120]
志书名: 哈尔滨市志 市政公用建设
篇名: 第六篇 管  理 
章名: 第七章 教  育
节名: 第二节 培  训 
正文: 
  文化培训 1947年,市自来水厂根据职工文化状况,责成厂工会妇女部、宣传部成立扫
盲识字班,组织职工利用班前班后业余时间学习汉语拼音字母、识认生字、练打算盘等。
1948年2月,在识字班基础上,成立职工夜校,100多人参加初小文化培训,扫除"文盲"。
1953年起,市土木工程公司、市园林、环卫部门工会组织,采取举办"识字班"、"职工夜校"
等形式,对职工普遍开展了文化培训扫除"文盲"活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职工教育工作
由"以政治为主,识字扫盲为辅"转向"以文化技术教育为主,为市政建设培养人材"。
  "文化大革命"时期,市政公用系统职工文化培训中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
的决定》,据此,市政公用系统企事业单位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文化大革命"以来参加工
作的青壮年职工,采用脱产和半脱产集中办班的方法进行"双补",主要课程有语文、数学、
物理、化学。应参加文化补习的青年职工5643人。1983年6月,经过培训,取得初中文化毕
业证书者3733人,占参加培训职工66.2%。至1984年,市政公用系统职工初级文化培训率
达到96%,培训合格率95%。1981-1984年市城建局连续荣获市职工教育先进集体标兵。
    在对青壮年职工"双补"教育的基础上,职工文化培训向高中级教育方面发展。1984-1986
年,市政一公司职工学校举办2期全脱产高中补习班,119人参加培训;市水泥制品厂举办3
期脱产、半脱产高中补习班,94人参加培训;市道桥处举办3期高中补习班,75人参加培训。
1980-1990年,市政公用系统培养专科以上职工1185人。
    技术业务培训 1948年,市自来水厂组织技术业务研究会、临时培训班,对技术业务和
管理干部进行培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市自来水厂针对技术工人和技术干部力量薄弱
的状况,1950年起,每年冬季举办技术业务培训班,每期学员30-40人,由厂技术干部任教
员,讲授给、排水施工技术。并将优秀技术人员于淑卿、邰玉敏等10人输送到市建设局开办
的两年制中等业余技术学校学习给排水专业技术。1953年,市市政工程处利用冬季时间,对
职工进行施工工具操作技术培训。1960年,市市政工程处成立了职工业余道桥工程学院(相
当于中专水平),设道桥专业,从企业内部招收学员35人,学习时间晚4-7时。1962年,市
自来水厂举办为期3个月脱产培训班,设机电一、机电二、给水处理3个学习组,培训内容是
给水处理和机电基础知识。1964年,市市政工程处利用冬季,对255名沥青工和11名压道机
司机及助手进行技术培训;同时组织干部进行业务学习,提高企业管理水平。1965年,市自
来水公司成立给水专业技工学校,学制3年,招收学员50人;市市政工程处成立市政道桥中
等专业技工学校,学制3年,招收2个班,学员70人。市市政公用企业职工中等技术学校成立,
使职工技术业务培训步入正轨化。到1965年末,共举办给水、排水、道桥、园林、环卫、燃
气6个专业技术业务培训班。
  "文化大革命"期间,职工技术业务培训中断。
    1976年,根据中央提出的县团级以上工厂企业要成立"七二一"大学的要求,市自来水公
司成立了"七二一"大学,学制2年,设给水专业,学员是基层单位的生产骨干,共21人,1977
年11月停办,学员返回原单位。1978年5月,市市政工程处成立"七二一"大学,招收学员22
人,设22门课程,半脱产学习。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0年5月21日中共哈尔滨市委下发《关于大力开展职工培训
工作的决定》,根据市委的要求,各单位在利用职工学校开展系统正规培训的同时,注重对
职工进行普遍培训。1981年,城建局技术补课2133人,至1983年6月,技术补课合格人数1510
人,占应参加培训人数的70.8%。1982年7月-1983年7月,市水泥制品厂举办2期职工技术
初级培训班,培训电工、司炉工、焊工、车工、钳工、刨工、铣工、机械维修工、司机等工
种工人,共127人。1982-1983年,市排水处对344人进行了初级技术培训,占应培训人员95%。
1983年,市自来水公司制定青年职工技术补课方案,凡1968-1980年间入厂的三级以下技术
工人必须参加技术培训,达到本工种的等级要求,1983-1984年,共举办技术培训班17期,
业务培训班31期,共培训2624人。市环卫处培训50名汽车驾驶员。1985年后,市政公用系统
职工技术培训由初级逐步向中高级发展。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把培训重点放在45岁以下的
干部技术业务水平提高上,并确定了职工达到大专、中专水平的比例,采取内部办班或输送
到大专院校学习深造。同年,市自来水公司举办了4期管道技工中等技术培训班,培训给水
工程和管道施工技术,共培训4-6级管道技工194人。市政建设材料公司举办了混凝土工和钢
筋工中级技术培训班,有281名职工参加培训,合格者271人。1986年,市市政一公司举办企
业现代化管理学习班和中、初级技术培训班,788名职工分别参加培训。1985-1990年,市政
公用系统共有3112名职工参加了中、高级技术培训和业务培训。到1990年末,职工的技术等
级平均达到6.5级。
页码: 937-940
附件: @03XC002C.xml^XML;
@03XC002D.xml^XML;
@03XC002E.xml^XML;
@03XC002F.doc^WORD
类别: 市政公用建设志
排序字段: 0937
 
[RECORD: 120/120]
志书名: 哈尔滨市志 市政公用建设
节名:                     后  记 
正文: 
   《哈尔滨市志·市政公用建设志》是由哈尔滨市市政公用建设管理局编纂。自1989年6
月成立专门机构,抽调人员,着手定书目、收集资料。1991年10月开始编纂,1992年10月完
成初审稿,经内审1993年8月完成送审稿,1996年终审定稿。
  《哈尔滨市志·市政公用建设志》,按照市地方志编纂办公室的要求,上限追溯到清末,
下限截止于1990年底。全篇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
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本着"详今略古"、"横排竖写"的原则,比较系统地记述了哈尔滨市市
政公用建设事业的起源、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过程,重点记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哈尔
滨市市政公用建设事业取得的成就。致力于为发展城市市政公用事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城市市政公用事业范围广、辐射面大,尤其是机构设置和管理业务变化较多。所以我们
在记述上,主要以目前哈尔滨市市政公用建设管理局所负责的道路桥梁、给水排水、供气供
热、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太阳岛风景区等管理业务范围为主, 未囊括哈尔滨市所辖的县
(市)。对历史上更迭变化的业务内容及机构设置等,只是简要记载,均未详细记述。
  在志书编写过程中,我们组织查阅了所属系统内的全部档案资料,并先后查阅搜集了首
都图书馆,国家第一、第二档案馆,地质部档案馆以及北京市、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
哈尔滨市、长春市、大连市等省市图书馆和档案馆珍藏有关史料。走访了几十位老同志,共
收集整理了上千万字的历史资料。经过严肃认真地考证、鉴别、筛选、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运用正确的观点、科学的方法选材入志,体现出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的统一,充分反映
出哈尔滨市市政公用建设事业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显示它应有的
"资治、教化、存史"作用。
  《哈尔滨市志·市政公用建设志》是一部集体创作的志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在编写
过程中,得到许多有关专家和修志同仁的帮助和指导。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缺乏经验,加之编修人员业务能力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真诚地希望各领导和
有关专家、学者,给予批评指正。
                                            编  者
                                           一九九七年四月
页码: 942-943
类别: 市政公用建设志
排序字段: 0942
 

相关文件